是政府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话语;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又是无视纳税人权利的话语 很多先锋诗人主动放弃个体语法,投身于地震诗歌的标准语法里;习惯了标准语法的作协主席, 到网上接受个体语法的挑战;张艺谋成了谢晋的接班人,完成了标准语法的传宗接代;茅盾文学 奖变得暧昧起来,既有标准语法也有个体语法,可是越来越被忽略—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 话语的冲突不意味着无需建立话语共识,由于公民话语依然没有建立,对于公共问题的讨论, 依然缺乏基本规则,语言的拉锯战常常成为语言的无限战,思想争论以人身攻击而告终,很多文 化事件热热闹闹又索然无味。但是,个体语法的苏醒对标准语法的不满,已经为公民话语的形成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对此我乐观其成。(作者系同济大学文化学者) (2008年12月《东方早报》,有删节) 12一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按正确的选项给分,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 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学生们使用着标准声调背诵着欢迎词,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成为下载排行榜首的 手机铃声,说明海峡两岸有话语冲突。 B.陈丹青和韩寒对于几位著名作家的批评,其对既有话语秩序的不满同样遭到公众的猛烈批 判,说明公众还是维护标准话语秩序的 C.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访问大陆时谢绝有关方面安排这种司空见惯的标准话语欢迎仪 式,主要是避免海峡两岸话语冲突的尴尬 D.流行的个体语法,有的是人民群众的原创,有的出自政府官员,但均迅速被人民群众活学 活用,说明个体语法已为社会普遍认可 E.标准语法与一元文化是捆绑式的,如果试图营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许个体语法以一种温和 的方式代替标准语法。 13.下面表述的内容不是作者所说“标准语法”的选项是(3分) A.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 B.“打酱油”、“做俯卧撑”、“叉腰肌”“雷”、“囧”、“槑” C.“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 D.中华文化标志城 14.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标准语法”和“个体语法”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作者最终要倡导的观点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6 是政府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话语;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又是无视纳税人权利的话语; 很多先锋诗人主动放弃个体语法,投身于地震诗歌的标准语法里;习惯了标准语法的作协主席, 到网上接受个体语法的挑战;张艺谋成了谢晋的接班人,完成了标准语法的传宗接代;茅盾文学 奖变得暧昧起来,既有标准语法也有个体语法,可是越来越被忽略——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 话语的冲突不意味着无需建立话语共识,由于公民话语依然没有建立,对于公共问题的讨论, 依然缺乏基本规则,语言的拉锯战常常成为语言的无限战,思想争论以人身攻击而告终,很多文 化事件热热闹闹又索然无味。但是,个体语法的苏醒对标准语法的不满,已经为公民话语的形成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对此我乐观其成。(作者系同济大学文化学者) (2008 年 12 月《东方早报》,有删节)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按正确的选项给分,对一项给 2分,多选不 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小学生们使用着标准声调背诵着欢迎词,在台湾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成为下载排行榜首的 手机铃声,说明海峡两岸有话语冲突。 B.陈丹青和韩寒对于几位著名作家的批评,其对既有话语秩序的不满同样遭到公众的猛烈批 判,说明公众还是维护标准话语秩序的。 C.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访问大陆时谢绝有关方面安排这种司空见惯的标准话语欢迎仪 式,主要是避免海峡两岸话语冲突的尴尬。 D.流行的个体语法,有的是人民群众的原创,有的出自政府官员,但均迅速被人民群众活学 活用,说明个体语法已为社会普遍认可。 E.标准语法与一元文化是捆绑式的,如果试图营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许个体语法以一种温和 的方式代替标准语法。 13.下面表述的内容不是作者所说“标准语法”的选项是(3 分) A.连爷爷,您回来了!您终于回来了! B.“打酱油”、“做俯卧撑”、“叉腰肌”、“雷”、“囧”、“槑” C.“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 D.中华文化标志城 14.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5.“标准语法”和“个体语法”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作者最终要倡导的观点是什么?(4 分)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卷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秋日笔记 尚建荣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 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 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一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澜的腿骨就像 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 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 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 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 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 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 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 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 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
7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卷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秋日笔记 尚建荣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 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 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 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 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 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 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 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 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 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 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 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