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修复基台的组成及分类 第一节基台的定义及结构 基台(abutment),又称修复基台,是连接上部修复结构和种植体的关键部 件,是提供种植义齿修复和美学功能的核心。基台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从 上到下分别为:修复体连接部、穿龈部和种植体连接部。目前,不同种植系统在 基台的设计上均有较为独特的设计方式。 (一)修复体连接部 修复体连接部,是指通过粘接、螺丝或其他方式与上部修复结构相连的基台 最上方部分,主要用于提供上部修复结构的连接、支撑与固位。修复体与基台通 过其修复体连接部发生外部连接,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基台修复体连接部的基 本构造也会有不同。修复体连接部的最大直径(中)是重要的基台型号指标。 (二)穿龈部 穿龈部,是指位于种植体颈部平台(implant platform).上方,被牙龈组织 环绕的基台中段部分,主要作用是与牙龈形成软组织生物封闭。基台的穿龈部仅 见于骨水平种植体的配套基台,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基台则无此部分。基台的穿 龈部一般设计为倒锥形,其高度(h)是重要的基台型号指标。 (三)种植体连接部 种植体连接部,是指连接于种植体颈部或平台的基台最下方部分,其主要作 用为固位、密封和抗旋转。种植体连接部是基台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不同的种植 系统中其构造形式也有较大的差异。 第二节修复体-一基台-种植体的连接 一.修复体-基台的连接 在种植固定修复义齿中,基台主要通过粘结固位、螺丝固位两种方式与修 复体进行连接:而对于种植体覆盖义齿,基台则主要通过附着固位方式与上部 结构进行连接。 (一)粘结固位(cement retention)
第四章 修复基台的组成及分类 第一节 基台的定义及结构 基台(abutment),又称修复基台,是连接上部修复结构和种植体的关键部 件,是ᨀ供种植义齿修复和美学功能的核心。基台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从 上到下分别为:修复体连接部、穿龈部和种植体连接部。目前,不同种植系统在 基台的设计上均有较为独特的设计方式。 (一)修复体连接部 修复体连接部,是指通过粘接、螺丝或其他方式与上部修复结构相连的基台 最上方部分,主要用于ᨀ供上部修复结构的连接、支撑与固位。修复体与基台通 过其修复体连接部发生外部连接,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基台修复体连接部的基 本构造也会有不同。修复体连接部的最大直径(φ)是重要的基台型号指标。 (二)穿龈部 穿龈部,是指位于种植体颈部平台(implant platform)上方,被牙龈组织 环绕的基台中段部分,主要作用是与牙龈形成软组织生物封闭。基台的穿龈部仅 见于骨水平种植体的配套基台,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基台则无此部分。基台的穿 龈部一般设计为倒锥形,其高度(h)是重要的基台型号指标。 (三)种植体连接部 种植体连接部,是指连接于种植体颈部或平台的基台最下方部分,其主要作 用为固位、密封和抗旋转。种植体连接部是基台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不同的种植 系统中其构造形式也有较大的差异。 第二节 修复体-基台-种植体的连接 一.修复体-基台的连接 在种植固定修复义齿中,基台主要通过粘结固位、螺丝固位两种方式与修 复体进行连接;而对于种植体覆盖义齿,基台则主要通过附着固位方式与上部 结构进行连接。 (一)粘结固位(cement retention)
依靠粘接剂获得基台-修复体间固位的连接方式,称为粘接固位。应用粘接 固位方式的基台,称为粘接固位基台。粘结固位基台适用于单冠、联冠、桥体等 各类种植固定修复。在软组织水平、骨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均有相配套的粘接固 位基台。 粘接固位基台的修复体连接部一般为锥形,除实心基台(solid abutment) 外其内部均有中通的栓道,以供基台固位螺丝穿过:为防止牙冠的旋转,修复体 连接部的外形多设计有抗旋结构:除软组织水平种植系统外,在粘结固位基台修 复体连接部的下方均有肩台(shoulder)结构,其作用是保证修复体边缘与基台 的密合接触。在口腔医技实验室中,口腔技师可根据模型中的龈缘平面对肩台进 行适当的调磨,以调整其高度:也可根据修复空间和就位道设计对修复体连接部 进行外部形态的调磨。为了保证足够的粘接力,防止牙冠的侧方脱位,修复体连 接部调磨后的高度不能低于4,且需保持适当的粘接面积。 (二)娠丝固位(screw retention) 通过固位螺丝将基台与上部修复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称为螺丝固位。应用 螺丝固位方式的基台,称为螺丝固位基台。与粘接固位基台一样,螺丝固位基台 的适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在不同的软组织水平、骨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有各类不 同设计的螺丝固位基台。 螺丝固位基台的修复体连接部短于粘接固位基台,且不允许进行调磨:为防 止牙冠旋转,修复体连接部一般设计为规则的多边形结构:修复体连接部的内部 存在中通的栓道,以供固位螺丝穿过:一般情况下,修复体连接部与上部修复体 之间可通过固位螺丝直接相连,有时则需要借助钛基底(bse)进行结构和空间 上的转换。钛基底类似于普通粘接固位基台,但只有穿龈部和修复体连接部,通 过其下方与螺丝固位基台顶部的多边形结构相连,并依靠固位螺丝进行固定:钛 基底的修复体连接部可通过粘接固位于上部修复体相连,其高度、外形和肩台均 可以进行调磨修改。 (三)附着固位(adhesive attachment) 通过摩擦、按扣(pick-up)、磁力获得基台-修复体间固位的连接方式,称 为附着固位。应用附着固位方式的基台,称为附着体基台(简称附着体)。附着 体基台主要应用于种植体覆盖义齿,其特点是固位力较弱、无抗旋结构,修复义
依靠粘接剂获得基台-修复体间固位的连接方式,称为粘接固位。应用粘接 固位方式的基台,称为粘接固位基台。粘结固位基台适用于单冠、联冠、桥体等 各类种植固定修复。在软组织水平、骨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均有相配套的粘接固 位基台。 粘接固位基台的修复体连接部一般为锥形,除实心基台(solid abutment) 外其内部均有中通的栓道,以供基台固位螺丝穿过;为防止牙冠的旋转,修复体 连接部的外形多设计有抗旋结构;除软组织水平种植系统外,在粘结固位基台修 复体连接部的下方均有肩台(shoulder)结构,其作用是保证修复体边缘与基台 的密合接触。在口腔医技实验室中,口腔技师可根据模型中的龈缘平面对肩台进 行适当的调磨,以调整其高度;也可根据修复空间和就位道设计对修复体连接部 进行外部形态的调磨。为了保证足够的粘接力,防止牙冠的侧方脱位,修复体连 接部调磨后的高度不能低于 4mm,且需保持适当的粘接面积。 (二)螺丝固位(screw retention) 通过固位螺丝将基台与上部修复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称为螺丝固位。应用 螺丝固位方式的基台,称为螺丝固位基台。与粘接固位基台一样,螺丝固位基台 的适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在不同的软组织水平、骨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有各类不 同设计的螺丝固位基台。 螺丝固位基台的修复体连接部短于粘接固位基台,且不允许进行调磨;为防 止牙冠旋转,修复体连接部一般设计为规则的多边形结构;修复体连接部的内部 存在中通的栓道,以供固位螺丝穿过;一般情况下,修复体连接部与上部修复体 之间可通过固位螺丝直接相连,有时则需要借助钛基底(base)进行结构和空间 上的转换。钛基底类似于普通粘接固位基台,但只有穿龈部和修复体连接部,通 过其下方与螺丝固位基台顶部的多边形结构相连,并依靠固位螺丝进行固定;钛 基底的修复体连接部可通过粘接固位于上部修复体相连,其高度、外形和肩台均 可以进行调磨修改。 (三)附着固位(adhesive attachment) 通过摩擦、按扣(pick-up)、磁力获得基台-修复体间固位的连接方式,称 为附着固位。应用附着固位方式的基台,称为附着体基台(简称附着体)。附着 体基台主要应用于种植体覆盖义齿,其特点是固位力较弱、无抗旋结构,修复义
齿可由患者自行摘戴。依据附着固位方式的不同,附着体基台在修复体连接部的 设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具体介绍在第十章,此处不作详述。 二,基台一种植体的连接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基台与种植体的连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稳定的基台-种植体连接,不但可以预防机械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确保种 植体颈部牙槽骨的生物学稳定性,从而提高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因此,对基台 种植体连接的进一步研发一直没有终止,新的基台-种植体连接构型也在近30 年间不断地涌现出来。 (一)基台-种植体外连接 外连接(external connection)是自Branemark种植体诞生以来,临床应 用最早普遍应用的基台-种植体连接方式。使用外连接方式的基台,可称为外连 接式基台(external abutment)。外连接方式的设计出现较早,临床上可获得 长期的随访研究数据,且往往可在多个种植体系统中通用,因此应用范围一度十 分广泛。 1.外连接的构造特点 外连接的基本结构是,在种植体颈部上方存在一个外形凸起、直径缩窄的多 边形外连接平台(external hex),而处在外连接式基台下方中空且膨大的种植 体连接部则精密地与外连接台发生套连,并最终依靠基台固位螺丝进行固定。最 常见的外连接平台构件为外六边形(最早由Branemark设计),此外还有外花键 连接、外八边或外八角连接等。外连接平台既能够起到基台连接作用,其多边形 的特点也能够起到防止基台旋转的作用, 2。外连接方式的缺陷 在最初的外连接设计中,外连接平台只有0.7mm的固位高度,且平台边缘的 直径较小。因为高度不足,只能依靠种植体与基台间的固位螺丝提供主要的固位 力;而种植体颈部上方原有的窄平台又形成了一个短的支点臂,由于不可避免的 非轴向力,短的支点臂会造成基台修复体连接部在种植体平台区的微撬动,这种 微动破坏了基台-种植体连接的稳定性和微生物封闭,是引发固位螺丝松动、种 植体颈部骨吸收的主要危险因素
齿可由患者自行摘戴。依据附着固位方式的不同,附着体基台在修复体连接部的 设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具体介绍在第十章,此处不作详述。 二.基台-种植体的连接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基台与种植体的连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稳定的基台-种植体连接,不但可以预防机械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确保种 植体颈部牙槽骨的生物学稳定性,从而ᨀ高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因此,对基台 -种植体连接的进一步研发一直没有终止,新的基台-种植体连接构型也在近 30 年间不断地涌现出来。 (一)基台-种植体外连接 外连接(external connection)是自 Branemark 种植体诞生以来,临床应 用最早普遍应用的基台-种植体连接方式。使用外连接方式的基台,可称为外连 接式基台(external abutment)。外连接方式的设计出现较早,临床上可获得 长期的随访研究数据,且往往可在多个种植体系统中通用,因此应用范围一度十 分广泛。 1. 外连接的构造特点 外连接的基本结构是,在种植体颈部上方存在一个外形凸起、直径缩窄的多 边形外连接平台(external hex),而处在外连接式基台下方中空且膨大的种植 体连接部则精密地与外连接台发生套连,并最终依靠基台固位螺丝进行固定。最 常见的外连接平台构件为外六边形(最早由 Branemark 设计),此外还有外花键 连接、外八边或外八角连接等。外连接平台既能够起到基台连接作用,其多边形 的特点也能够起到防止基台旋转的作用。 2.外连接方式的缺陷 在最初的外连接设计中,外连接平台只有 0.7mm 的固位高度,且平台边缘的 直径较小。因为高度不足,只能依靠种植体与基台间的固位螺丝ᨀ供主要的固位 力;而种植体颈部上方原有的窄平台又形成了一个短的支点臂,由于不可避免的 非轴向力,短的支点臂会造成基台修复体连接部在种植体平台区的微撬动,这种 微动破坏了基台-种植体连接的稳定性和微生物封闭,是引发固位螺丝松动、种 植体颈部骨吸收的主要危险因素
3。外连接结构的改良设计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外连接方式的基台螺丝松动发生率为6%-48%。随 着时间的推移,螺丝松动的严重性使得种植体厂家不得不在原有的外连接结构上 进行修改。为了克服对基台连接不利的外力分布和随之带来的机械不稳定性,厂 家从增加外连接平台的直径和高度入手,对外连接进行了结构改良。这种调整可 以加长支点臂,限制基台固位螺丝承受的非轴向力,从而提高了螺丝对基台的固 位力,减少螺丝松动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台的微动。 (二)基台-种植体内连接 内连接(internal connection)是继外连接方式之后,目前最为普及的一 种新的基台-种植体连接方式。使用内连接方式的基台,可称为内连接式基台 (internal abutment)。 1.内连接的构造特点 内连接的基本结构是,由基台的种植体连接部从种植体顶端插入其内部栓道 中,并借由基台固位螺丝或摩擦固位进行连接固定。借由种植体内间接栓道的特 殊设计,内连接基台不但可以顺利插入,还可以具备抗旋的特性。平台转移 (platform-transfer)是起源于基台-种植体外连接方式的一种特殊设计,它可 以减少种植体边缘骨的吸收。由于内连接式基台的连接部直径可远小于种植体平 台,故平台转移的效果更好,这促使平台转移更成功地普及于内连接种植系统。 此外,内连接基台的种植体连接部设计与种植体的内部栓道是相互匹配的,因此 不同种植系统的内连接基台一般不可混用。 2。内连接配件的对接设计 基台的种植体内连接部通过滑配对接、摩擦对接两种主要方式,与种植体内 间接栓道产生密合,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微动与密封性的问题。此外,内连接型 基台还采取不同的抗旋转及非抗旋转设计,例如:内六角连接、内八角连接、莫 氏锥度、管对管卡槽等,以方便基台、印模杆的导向性插入和灵活就位。下面以 内六角连接为例讨论以上三种对接设计。 (1)滑配对接设计 配件间以两个匹配的连接面,通过被动就位方式进行对接的方式称为滑配对 接。内六角连接有一个向种植体内延伸的六棱柱抗旋转结构,滑配对接是其与种
3. 外连接结构的改良设计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外连接方式的基台螺丝松动发生率为 6%-48%。随 着时间的推移,螺丝松动的严重性使得种植体厂家不得不在原有的外连接结构上 进行修改。为了克服对基台连接不利的外力分布和随之带来的机械不稳定性,厂 家从增加外连接平台的直径和高度入手,对外连接进行了结构改良。这种调整可 以加长支点臂,限制基台固位螺丝承受的非轴向力,从而ᨀ高了螺丝对基台的固 位力,减少螺丝松动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台的微动。 (二)基台-种植体内连接 内连接(internal connection)是继外连接方式之后,目前最为普及的一 种新的基台-种植体连接方式。使用内连接方式的基台,可称为内连接式基台 (internal abutment)。 1. 内连接的构造特点 内连接的基本结构是,由基台的种植体连接部从种植体顶端插入其内部栓道 中,并借由基台固位螺丝或摩擦固位进行连接固定。借由种植体内间接栓道的特 殊设计,内连接基台不但可以顺利插入,还可以具备抗旋的特性。平台转移 (platform-transfer)是起源于基台-种植体外连接方式的一种特殊设计,它可 以减少种植体边缘骨的吸收。由于内连接式基台的连接部直径可远小于种植体平 台,故平台转移的效果更好,这促使平台转移更成功地普及于内连接种植系统。 此外,内连接基台的种植体连接部设计与种植体的内部栓道是相互匹配的,因此 不同种植系统的内连接基台一般不可混用。 2. 内连接配件的对接设计 基台的种植体内连接部通过滑配对接、摩擦对接两种主要方式,与种植体内 间接栓道产生密合,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微动与密封性的问题。此外,内连接型 基台还采取不同的抗旋转及非抗旋转设计,例如:内六角连接、内八角连接、莫 氏锥度、管对管卡槽等,以方便基台、印模杆的导向性插入和灵活就位。下面以 内六角连接为例讨论以上三种对接设计。 (1)滑配对接设计 配件间以两个匹配的连接面,通过被动就位方式进行对接的方式称为滑配对 接。内六角连接有一个向种植体内延伸的六棱柱抗旋转结构,滑配对接是其与种
植体栓道之间最常见的一种对接方式。通过将六棱柱连接体在种植体栓道内的深 度延长至5mm,能够显著地提高基台连接的强度。 (2)摩擦对接设计 一种通过组成配件之间的摩擦,而非被动就位方式进行的基台-种植体连接 称为摩擦对接。当基台完全嵌入种植体的内六角栓道后,其种植体连接部的锥形 连接面与种植体栓道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形成摩擦条件下的紧密就位。 摩擦对接能更好地提供种植体-基台之间的微生物封闭,从而减少基台固位螺丝 松动,提高内连接的稳定性。 (3)抗旋转与非抗旋转设计 内连接型基台的抗旋转设计主要体现在基台的种植体连接部,通过内六角、 内八角等特殊的棱柱状连接体与种植体栓道内的侧壁进行滑配组合,可以防止基 台发生轴向的旋转。这一设计既是为了修复义齿的稳定,也是保证了基台在患者 口内种植体中的精确复位。此外,还有一部分内连接基台采取了非抗旋转设计, 如桥基台和部分临时修复基台。其区别在于这些基台采取了柱状或锥状的连接体 结构,利用其与种植体栓道上部的非抗旋转侧壁进行连接。采用非抗旋转设计的 基台,是为了桥、联冠修复体能够更好的实现被动就位,或方便调整临时义齿的 戴入角度。 3。主流种植系统的内连接设计 (1)syn0cta®—莫氏锥度+内八角连接 在士卓曼®软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采用了结合了莫氏锥度与内八角连接方 式的syn0cta(八角)基台。一方面,基台内连接部的八角柱与种植体栓道的内 八角结构发生均匀的贴合,实现了滑配对接和抗旋保护;另一方面,利用基台八 角柱上、下方的莫氏锥度表面与种植体的侧壁紧密接触,实现了摩擦对接。 (2)CrossFitTM®-一十字锁合连接 在士卓曼骨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采用了独特的CrossFitM十字锁合连接 设计。其设计特点是:在种植体栓道内有4个矩形的沟槽,实现了基台与种植体 的正交接,可提供优化的滑配对接和抗旋保护;此外,采用了力学特性改良后的 锥形对接表面,通过摩擦对接减少了微动和种植体-基台间微缝隙。出色的长期 机械稳定性与最优化的压力分布
植体栓道之间最常见的一种对接方式。通过将六棱柱连接体在种植体栓道内的深 度延长至 5mm,能够显著地ᨀ高基台连接的强度。 (2)摩擦对接设计 一种通过组成配件之间的摩擦,而非被动就位方式进行的基台-种植体连接 称为摩擦对接。当基台完全嵌入种植体的内六角栓道后,其种植体连接部的锥形 连接面与种植体栓道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形成摩擦条件下的紧密就位。 摩擦对接能更好地ᨀ供种植体-基台之间的微生物封闭,从而减少基台固位螺丝 松动,ᨀ高内连接的稳定性。 (3)抗旋转与非抗旋转设计 内连接型基台的抗旋转设计主要体现在基台的种植体连接部,通过内六角、 内八角等特殊的棱柱状连接体与种植体栓道内的侧壁进行滑配组合,可以防止基 台发生轴向的旋转。这一设计既是为了修复义齿的稳定,也是保证了基台在患者 口内种植体中的精确复位。此外,还有一部分内连接基台采取了非抗旋转设计, 如桥基台和部分临时修复基台。其区别在于这些基台采取了柱状或锥状的连接体 结构,利用其与种植体栓道上部的非抗旋转侧壁进行连接。采用非抗旋转设计的 基台,是为了桥、联冠修复体能够更好的实现被动就位,或方便调整临时义齿的 戴入角度。 3. 主流种植系统的内连接设计 (1)synOcta®——莫氏锥度+内八角连接 在士卓曼®软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采用了结合了莫氏锥度与内八角连接方 式的 synOcta®(八角)基台。一方面,基台内连接部的八角柱与种植体栓道的内 八角结构发生均匀的贴合,实现了滑配对接和抗旋保护;另一方面,利用基台八 角柱上、下方的莫氏锥度表面与种植体的侧壁紧密接触,实现了摩擦对接。 (2)CrossFitTM®——十字锁合连接 在士卓曼®骨组织水平种植系统中,采用了独特的 CrossFit™ 十字锁合连接 设计。其设计特点是:在种植体栓道内有 4 个矩形的沟槽,实现了基台与种植体 的正交接,可ᨀ供优化的滑配对接和抗旋保护;此外,采用了力学特性改良后的 锥形对接表面,通过摩擦对接减少了微动和种植体-基台间微缝隙。出色的长期 机械稳定性与最优化的压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