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1871年,首次发现DNA(鲑精DNA)。 1943年,证明DNA为遗传分子,而不是蛋白(1944,0 T Avery) 敏锐的洞察力、对新现象的捕捉能力。 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提出(J D Watson(美)和F HC Crick(英),1962年或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从而 为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奠基 敏锐的洞察力、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1961年,合成mRNA,破译第一个遗传密码(MW Nirenberg(美),196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基础研究的创新,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以上被称为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970年,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W Arber(瑞士), 1978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1970年,Baltimore和Temin发现了逆转录酶 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高潮。 1973年,Cohen把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使用 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拓展。 (以上被称为生物工程技术的的三大发明) 有人统计,自1957-1982的25年间,从事核酸研究而 获得诺贝尔奖的有29位!
3个事例: (1)1976年,重组DNA成功(H Boyer(美)和SN Colen (美?),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勇敢的科学精神。 (2)1982年,美国一制药公司在2000升发酵液中提 取出100克精制胰岛素!相当于从1600磅动物胰腺中的提 取量一 效率、成本、质量、竞争。 (3)荷兰最早把分子生物学产品“猪牛痢疾疫苗”投 放市场,比以上美国的胰岛素早半年一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