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细胞分裂逐渐停止B.分化出环纹导管C.分化出筛管 D.A、B和C。 7.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体,同时由于,根 冠得到补充 根冠细胞进行有丝分裂B.根冠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 行无丝分裂 8.在植物系统演化中,最先产生的器官为 A.根B.茎C.叶D.花 9.裸子植物根的中柱鞘细胞为。 A.一层B.二层C.多层D.缺如 10.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 A.根冠和生长点B.生长点和伸长区C.伸长区和根毛区 D.只有生长点 11.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B.不定芽和不定根C.侧 根D.A、B和C 12.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 A.居间分生组织B.原分生组织C.初生分生组织D.伸 长区 3.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A.内外排列B.散生C.相间排列 14.植物根初生结构的中央部分是 A.后生木质部B.髓C.后生木质部或髓D.后生韧皮部 或髓 15.根毛是。 A.表皮毛B.根表皮细胞分裂产生的突起 C.毛状的不定根D.表皮细胞外壁突起伸长的结果 16.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 是薄的。 横壁B.径向壁C.内切向壁D.外切向壁 17.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B.保护C.通气D.分泌 18.具凯氏带的内皮层细胞不带状增厚的部分是 A.左、右径向壁B.上横壁C.下横壁D.内外切向壁 19.凯氏带是的带状增厚 A.木质化和栓质化B.木质化和角质化C.栓质化和角质 化D.木质化和矿质化 20.细胞与根轴的横切面平行的壁称为。 A.切向壁B.径向壁C.横向壁D.弦向壁 21.使器官加厚 A.平周分裂B.横向分裂C.径向分裂D.垂周分裂 22.形成层通过径向分裂 A.产生次生木质部B.产生次生韧皮部C.产生次生维管
A.细胞分裂逐渐停止 B.分化出环纹导管 C.分化出筛管 D.A、B 和 C。 7.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体,同时由于 ,根 冠得到补充。 A.根冠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根冠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C.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 行无丝分裂 8.在植物系统演化中,最先产生的器官为 A.根 B.茎 C.叶 D.花 9.裸子植物根的中柱鞘细胞为 。 A.一层 B.二层 C.多层 D.缺如 10.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 。 A.根冠和生长点 B.生长点和伸长区 C.伸长区和根毛区 D.只有生长点 11.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 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B.不定芽和不定根 C.侧 根 D.A、B 和 C 12.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 。 A.居间分生组织 B.原分生组织 C.初生分生组织 D.伸 长区 13.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 A.内外排列 B.散生 C.相间排列 14.植物根初生结构的中央部分是 。 A.后生木质部 B.髓 C.后生木质部或髓 D.后生韧皮部 或髓 15.根毛是 。 A.表皮毛 B.根表皮细胞分裂产生的突起 C.毛状的不定根 D.表皮细胞外壁突起伸长的结果。 16.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 是薄的。 A.横壁 B.径向壁 C.内切向壁 D.外切向壁 17.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 A.吸收 B.保护 C.通气 D.分泌 18.具凯氏带的内皮层细胞不带状增厚的部分是 。 A.左、右径向壁 B.上横壁 C.下横壁 D.内外切向壁 19.凯氏带是 的带状增厚 A.木质化和栓质化 B.木质化和角质化 C.栓质化和角质 化 D.木质化和矿质化 20.细胞与根轴的横切面平行的壁称为 。 A.切向壁 B.径向壁 C.横向壁 D.弦向壁 21. 使器官加厚。 A.平周分裂 B.横向分裂 C.径向分裂 D.垂周分裂 22.形成层通过径向分裂 。 A.产生次生木质部 B.产生次生韧皮部 C.产生次生维管
组织D.使周径扩大形成 23.根部形成层产生之初为 A.条状B.环状C.波状D.圆环 4.植物根和茎中,各种初生组织在次生生长产生的压力之 下遭受破坏,但例外。 A.初生木质部B.初生韧皮部C.表皮D.皮层 25.根的木栓形成层最初由细胞恢复分裂而形成 A.表皮B.外皮层C.内皮层D.中柱鞘 26.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A.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B.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 C.初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细胞D.原生木质部细胞 27.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根的关系是 A.共生B.寄生C.腐生D.竞争 28.根瘤呈红色,因为根瘤细胞含有 A.铁蛋白B.钼一铁蛋白C.豆血红蛋白D.花色素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 主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 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 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 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 麦的根系。 3.木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 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 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 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 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 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5.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 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过程中产 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 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6.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 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 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 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 7.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 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 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组织 D.使周径扩大形成 23.根部形成层产生之初为 。 A.条状 B.环状 C.波状 D.圆环 24.植物根和茎中,各种初生组织在次生生长产生的压力之 下遭受破坏,但 例外。 A.初生木质部 B.初生韧皮部 C.表皮 D.皮层 25.根的木栓形成层最初由 细胞恢复分裂而形成。 A.表皮 B.外皮层 C.内皮层 D.中柱鞘 26.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 A.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 细胞。 C.初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细胞 D.原生木质部细胞。 27.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根的关系是 。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竞争 28.根瘤呈红色,因为根瘤细胞含有 。 A.铁蛋白 B.钼—铁蛋白 C.豆血红蛋白 D.花色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定根和不定根 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 主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 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 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 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 麦的根系。 3.木质部脊 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 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 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 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 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 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5.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 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 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过程中产 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 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6.凯氏带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 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 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 伯里于 1865 年发现的。 7.通道细胞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 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 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8.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 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9.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 系现象。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 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 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 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 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 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 机养料供给真菌。 10.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 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 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1.共质体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判断与改错 判断:1.+2.+3.-4 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 改错:3.次生结构中无皮层存在。4.本句改为:“不定根是 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不定根的起源可以是外生源,也可以是内生源。” 7.本句可改为:“植物学上又把主根叫初生根,主根上生出 的侧根叫次生根”。8.删去“伸长区和”8.本句可改为:“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 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9.可将“逐渐长长”改为“保持一定长度”。10.将“故为 六原型”改为“有三个木质部脊,故为三原型”。11.将“中柱鞘”改为“内皮层” 2.本句改为:“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 式均为外始式”。13.本句可改为:“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侧根是中柱鞘细胞分 裂产生的 14.将“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 改为“如在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 质部之间,在三原型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 18.本句可改为“木栓形成层最早产生于中柱鞘部分,以后 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20.可将“寄生”改为“与植物共生”。 22.本句可改为“根瘤主要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桤木、杨 梅、苏铁、罗汉松等非豆科植物的根上也具有根瘤”。23.将“细菌”改为“真菌”。 、填空 1.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2.胚根、中柱鞘3.吸 收作用,固着、输导、合成、储藏、繁殖4.主根、侧根5.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 区(根毛区 6.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表皮、皮层、维管柱。 7.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8.成熟区、初生结构、表皮、 皮层、维管柱。 9.豆科植物根、根瘤菌10.外皮层11.五、马蹄12.外始、 原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13.轴向、径向14.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
8.内起源 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 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9.根瘤与菌根 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 系现象。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 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 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 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 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 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 机养料供给真菌。 10.不活动中心 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 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 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1.共质体 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1.+ 2.+ 3.- 4.- 5.+ 6.- 7.- 8.- .-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改错:3.次生结构中无皮层存在。4.本句改为:“不定根是 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不定根的起源可以是外生源,也可以是内生源。” 7.本句可改为:“植物学上又把主根叫初生根,主根上生出 的侧根叫次生根”。 8.删去“伸长区和” 8.本句可改为:“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 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9.可将“逐渐长长”改为“保持一定长度”。 10.将“故为 ‘六原型’”改为“有三个木质部脊,故为三原型”。 11.将“中柱鞘”改为“内皮层”。 12.本句改为:“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 式均为外始式”。 13.本句可改为:“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侧根是中柱鞘细胞分 裂产生的”。 14.将“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 改为“如在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 质部之间,在三原型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 18.本句可改为“木栓形成层最早产生于中柱鞘部分,以后 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 20.可将“寄生”改为“与植物共生”。 22.本句可改为“根瘤主要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桤木、杨 梅、苏铁、罗汉松等非豆科植物的根上也具有根瘤”。 23.将“细菌”改为“真菌”。 三、填空 1.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2.胚根、中柱鞘 3.吸 收作用,固着、输导、合成、储藏、繁殖 4.主根、侧根 5.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 区(根毛区) 6.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表皮、皮层、维管柱。 7.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 8.成熟区、初生结构、表皮、 皮层、维管柱。 9.豆科植物根、根瘤菌 10.外皮层 11.五、马蹄 12.外始、 原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 13.轴向、径向 14.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
15.中柱鞘、内、初生木质部16.维管射线、木射线、韧皮 射线、横向运输17.形成层、次生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周皮18.根表皮、无 下端19.深 四、选择填空 1.B2.C3.B4.B5.C6.D7.C8.A9.C10.B11.D 12.C13.C14.C15.D 16.D17.A18.D19.A20.C21.A22.D23.A24.A25.D 26.A27.A28.C 第四节“茎”复习题 名词解释 1.芽2.芽鳞痕3.藤本植物4.分蘖和蘖位5.外始式和 内始式6.髓射线7.束中形成层8.年轮和假年轮9.树皮10.补充组织 11.侵填体12.环髓带13.淀粉鞘14.顶端优势 、判断与改错 1.产生簇生叶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茎节间缩短的缘故。() 2.茎二叉分枝比假二叉分枝原始。() 3.一株植物只有一个顶芽,但可有多个腋芽。() 4.叶芽将来发育成叶,花芽将来发育成花。O) 腋芽原基进一步发育同样会产生与顶芽相同叶原基。() 6.枝是植物茎中主干以外的部分。() 7.原套、原体的细胞数目不会因为其具强烈分裂而无限增加。 8.侧根与侧枝的起源方式不同,前者为内起源,后者为外起 源。() 9.淀粉鞘是植物茎中普遍存在的结构。() 10.根的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 式。() 1.植物的表皮细胞是一层不含质体的死细胞构成。() 12.茎中无凯氏带。() 3.维管束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的叫有 限维管束,无形成层的叫无限维管束。() 14.双韧维管束中,内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不存在形成 15.玉米茎的维管束主要由维管束鞘和次生木质部,次生韧 皮部构成。() 16.茎的环髓带也叫中柱鞘。() 17.维管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纺锤原始细胞经平周分裂后可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 皮部。() 19.植物的次生生长就是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的过程。() 20.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21.所谓树皮就是指木栓组织。()
15.中柱鞘、内、初生木质部 16.维管射线、木射线、韧皮 射线、横向运输 17.形成层、次生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周皮 18.根表皮、无 下端 19.深 四、选择填空 1.B 2.C 3.B 4.B 5.C 6.D 7.C 8.A 9.C 10.B 11.D 12.C 13.C 14.C 15.D 16.D 17.A 18.D 19.A 20.C 21.A 22.D 23.A 24.A 25.D 26.A 27.A 28.C 第四节 “茎”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芽 2.芽鳞痕 3.藤本植物 4.分蘖和蘖位 5.外始式和 内始式 6.髓射线 7.束中形成层 8.年轮和假年轮 9.树皮 10.补充组织 11.侵填体 12.环髓带 13.淀粉鞘 14.顶端优势 二、判断与改错 1.产生簇生叶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茎节间缩短的缘故。( ) 2.茎二叉分枝比假二叉分枝原始。( ) 3.一株植物只有一个顶芽,但可有多个腋芽。( ) 4.叶芽将来发育成叶,花芽将来发育成花。( ) 5.腋芽原基进一步发育同样会产生与顶芽相同叶原基。( ) 6.枝是植物茎中主干以外的部分。( ) 7.原套、原体的细胞数目不会因为其具强烈分裂而无限增加。 ( ) 8.侧根与侧枝的起源方式不同,前者为内起源,后者为外起 源。( ) 9.淀粉鞘是植物茎中普遍存在的结构。( ) 10.根的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 式。( ) 11.植物的表皮细胞是一层不含质体的死细胞构成。( ) 12.茎中无凯氏带。( ) 13.维管束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的叫有 限维管束,无形成层的叫无限维管束。( ) 14.双韧维管束中,内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不存在形成 层。( ) 15.玉米茎的维管束主要由维管束鞘和次生木质部,次生韧 皮部构成。( ) 16.茎的环髓带也叫中柱鞘。( ) 17.维管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 18.纺锤原始细胞经平周分裂后可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 皮部。( ) 19.植物的次生生长就是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的过程。( ) 20.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 21.所谓树皮就是指木栓组织。( )
22.树皮中的外树皮全是死组织,内树皮主要是活组织。() 23.树皮上死的外树皮即周皮。() 24.根与茎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 25.玉米茎秆比大豆茎杆粗是因为玉米茎内维管形成层活动 比大豆维管形成层活动快的缘故。() 26.茎次生生长中,心材直径逐渐加大,边材则相对地保持 一定的宽度。() 27.早材又称春材或心材,晚材又称秋材或边材。() 28.边材属次生木质部,心材属初生木质部。() 29.根茎过渡区是指植物的胚轴部分。() 30.判断枝条的生长龄,可看芽鳞痕,而计算大树的生长龄, 则可看年轮数。() 填空 1.茎的主要作用是和,此外还有和作用。 2.茎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 3.种子植物茎的分枝方式有、和三种类型 4.水稻茎的分枝方式 5.依茎的生长方式,茎可分为、、和四个类型。 6.苹果、梨等果树的短枝是能的枝条,故又称或 根据芽在枝上的位置,芽可分为(包括和)和,根据芽 鳞的有无,芽可分为和,按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芽可分为、和,按芽的生理活动状 态,芽可分为 8.木本植物的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疤痕叫 9.毛竹的竹节包括、和三部分 10.关于顶端分生组织的理论包括、和等 11.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 分,玉米等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12.在茎的初生结构中,初生韧皮部的分化方式称为,先分 化出来的是韧皮部,后分化出来的是韧皮部,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式为。 13.禾本科植物茎的维管束属限维管束,由、和三部分 组成 14.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 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 15.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中,束中形成层位于和之间,束间 形成层位于之间,它们共同构成一,其向外分裂出的细胞通常分化为,向内分裂出来的 细胞通常分化为 使茎进行生长。 16.组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有两种,即和 17.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主要由 和组成 18.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韧皮部主要由、、、和等组成。 19.棉花茎的增粗生长,主要是由于维管形成层进行了分裂 和分裂的结果 20.木本双子叶植物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细胞转变为木栓形成
22.树皮中的外树皮全是死组织,内树皮主要是活组织。( ) 23.树皮上死的外树皮即周皮。( ) 24.根与茎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 ) 25.玉米茎秆比大豆茎杆粗是因为玉米茎内维管形成层活动 比大豆维管形成层活动快的缘故。( ) 26.茎次生生长中,心材直径逐渐加大,边材则相对地保持 一定的宽度。( ) 27.早材又称春材或心材,晚材又称秋材或边材。( ) 28.边材属次生木质部,心材属初生木质部。( ) 29.根茎过渡区是指植物的胚轴部分。( ) 30.判断枝条的生长龄,可看芽鳞痕,而计算大树的生长龄, 则可看年轮数。( ) 三、填空 1.茎的主要作用是 和 ,此外还有 和 作用。 2.茎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 。 3.种子植物茎的分枝方式有 、 和 三种类型。 4.水稻茎的分枝方式 。 5.依茎的生长方式,茎可分为 、 、 和 四个类型。 6.苹果、梨等果树的短枝是能 的枝条,故又称 或 。 7.根据芽在枝上的位置,芽可分为 (包括 和 )和 ,根据芽 鳞的有无,芽可分为 和 ,按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芽可分为 、 和 ,按芽的生理活动状 态,芽可分为 和 。 8.木本植物的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疤痕叫 。 9.毛竹的竹节包括 、 和 三部分。 10.关于顶端分生组织的理论包括 、 和 等。 11.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 、 和 三部 分,玉米等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 、 和 三部分。 12.在茎的初生结构中,初生韧皮部的分化方式称为 ,先分 化出来的是 韧皮部,后分化出来的是 韧皮部,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式为 。 13.禾本科植物茎的维管束属 限维管束,由 、 和 三部分 组成。 14.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 ,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 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 。 15.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中,束中形成层位于 和 之间,束间 形成层位于 之间,它们共同构成一 ,其向外分裂出的细胞通常分化为 ,向内分裂出来的 细胞通常分化为 ,使茎进行 生长。 16.组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有两种,即 和 。 17.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主要由 、 、 、 、和 组成。 18.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韧皮部主要由 、 、 、 和 等组成。 19.棉花茎的增粗生长,主要是由于维管形成层进行了 分裂 和 分裂的结果。 20.木本双子叶植物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细胞转变为木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