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 资别究产者行为的定和变化 经济福利经学及微致理 市场的价 素市 导。所 及福利经济 题。 儿经 本课程总学时为68学时,4个学分. 季君主编,《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四、参考书 L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黄景贵编著,《现代经济学一一小品、习题与案例》,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南大学MB弘教有中心, 005年。 高鸿业著,《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伯成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三版),复且大学出版社,1999年。 手段 特点 综合运用理论讲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的 况。 学敦学的最主 尘的笑干数经济学是以个 齐单位为研究对 路这 学 对典 方面加深 学过程中 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 保生不程 不开和为 生从传 受的学 季光数:清☑ 造了 模型的理解。 第一章导论 路想胸器是济居维,家超济学的内容和方法,了解济学的民大意义。 经讲色 票销舒装定,将铁性规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受题配置。机金成本,实延分折规意分析。边际分析 第一节经济学是什么 制度前提 第二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快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资 资源利用
一、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 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定,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具体来说, 就是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 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以及福利经济等问题。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 解释和指导。所以,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一般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 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68学时,4个学分。 三、教材 李仁君 主编,《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四、参考书 1. (美)曼昆著,梁小民 译《经济学原理》(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 主译,《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3. (美)Robert S.Pindyck、Daniel L.Rubinfeld 著,《微观经济学》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4. 黄景贵编著,《现代经济学——小品、习题与案例》,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南大学MBA教育中心, 2005年。 5. 高鸿业著,《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卢锋著,《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尹伯成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主要是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理论讲授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了解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微观经 济的运行状况。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能够化解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难点,能够抓住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重点。理论讲授的 手段是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最主要手段。 案例分析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厂商的生产经营决策与 居民的消费决策都和人们的微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将这些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引入课堂,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一 方面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大力提倡的教学手段。课堂讨论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 保证,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分析,都离不开课堂讨论的形式。在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课堂讨论,可以使教师 与学生课堂角色重新定位。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式教学;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 式转向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而且通过观点的碰撞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问 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练习是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的重要补充手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决定的,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关 系。所以,微观经济学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各种练习题,通过做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特别是通过做计算题来加 深对微观经济理论模型的理解。 六、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思维,掌握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概念: 经济学,理性行为假定,稀缺性规律,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配置,机会成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 经济学是什么 一、经济学的定位 二、理性行为假定 三、稀缺性规律 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 第一,维护人权。 第二,保护产权。 第三,理性政府。 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解决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二、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1.社会的生产能力为什么有时会倒退? 2.如何才能不断地扩张社会的生产能力? 3.谁来协调全社会的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经济学秘量济凳南离琴学济登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发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 的利用。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均富衡分研 上际分析 第四节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 学的和要供 野如宝格支 需求量,供给,供给量,均衡价格,均衡产量,蛛网周期,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第一节需求分析 一、什么是需求 2:需求曲 的内形状 三、市场需 、需状 变化与需求变化 五、影响求动的非价格因素 5.相关商品价格 第二节供给分析 一、什么是供给 三、市场供给与个 人供到 四、供给受化与供给变化 :其他商品价格 4预期 6.政府税收与补阳 第三节市场供求均衡分机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按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 的利用。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什么是实证分析 2.什么是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1.均衡分析的概念 2.边际分析的概念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两者的区别 四、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模型与现实的联系 第四节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一、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二、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三、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第二章 供求与价格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规律,掌握弹性分析的内 容和方法,了解弹性与税收负担间的关系。 关键概念: 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均衡价格,均衡产量,蛛网周期,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价格弹性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 需求分析 一、什么是需求 需求与有效需求的区别 二、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 1.需求定理的内容 2.需求曲线的一般形状 三、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 两者的差别 五、影响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 1.消费者数量 2.偏好 3.收入 4.预期 5.相关商品价格 第二节 供给分析 一、什么是供给 有效供给的含义 二、供给定理与供给曲线 1.供给定理的内容 2.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三、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 两者的差别 五、影响供给变动的非价格因素 1.供给者的数量 2.投入要素价格 3.其他商品价格 4.技术 5.预期 6.政府税收与补贴 第三节 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一、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二、市场均衡的变动 1.需求的变化 2.需求、供给同时变化 三、实现均衡的过程
工定覆求的价格弹性 第四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算 弹性与收益 5.决定求的 交又价格弹性 1定义 五、弹性税收 第三章效用与偏好 含器韩精众 要提造委华袭慧中整雾代率酒费者药有。思格尔线,价格效应·骨代效应。数入效位。清费者会。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效务析法 用 的推导 5.消费者剩 第二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偏好 .定义 之基大边际替代率 1.定义 预线 第三节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收入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 下的消费者选择 1价格 求曲线 昔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 3.低劣物品 风险的测度 第四节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2期望值
1.循环周期 2.收敛周期 3.发散周期 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 2.计算 3.分类 4.弹性与收益 5.决定因素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四、供给的价格弹性 1.定义 2.影响因素 五、弹性与税收 第三章 效用与偏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异,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实现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 费者选择的影响,了解价格效应的进一步分解,了解风险偏好的三种类型,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关键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恩格尔曲线,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 风险规避者,风险爱好者,风险中立者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一、效用的概念 二、边际效用分析法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3.消费者均衡 4.需求曲线的推导 5.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与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偏好 1.偏好的完备性 2.偏好的可传递性 3.偏好的单调性 二、无差异曲线 1.定义 2.基本特征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定义 2.边际替代率递减 3.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四、预算约束 1.预算线的含义 2.预算线的变动 五、消费者均衡 六、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一、收入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 1.收入消费曲线 2.恩格尔曲线 二、价格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 1.价格消费曲线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市场需求曲线 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1.含义 2.正常物品 3.低劣物品 第四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一、风险的测度 1.概率 2.期望值
2.保 3.获取更多信息 第四章技术与生产 整学目的和要求: 生 生产技术,技术系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产量线,规模报酬,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生技术 生产要素 1.我 3.资本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最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合定,求总成木最 素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规模报酬变动规律 2原因分析 第四节成本分析 本和成本函数 1.成 的含义 细分 长期 的细分 第五章市场与企业 影得鸭智墨南些基本和职。文得底本与全生约木质、家提仑织皮本金业内新的文成木)与企业的地界的合 采牌瓷本。组织成本,企业边界委托代理医
3.方差 二、风险的偏好 1.风险与效用 2.不同的风险偏好 三、如何应付风险 1.多样化 2.保险 3.获取更多信息 第四章 技术与生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生产函数的定义和要点,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了解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的关系,平均 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关键概念: 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技术系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产量线,规模报酬,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 生产技术 一、生产要素 1.劳动 2.土地 3.资本 二、生产函数 三、技术系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短期生产函数的定义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四、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二、等成本线 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1.总成本给定,求最大产出组合 2.产出给定,求总成本最小组合 四、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五、生产扩大路线 六、规模报酬变动规律 1.类型 2.原因分析 第四节 成本分析 一、成本和成本函数 1.成本的含义 2.函数形式 二、短期成本 1.总成本的细分 2.边际成本 3.平均成本的细分 三、长期成本 1.长期总成本 2.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四、生产规模的选择 第五章 市场与企业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市场与企业的一些基本知识、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本质、掌握企业组织成本(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与企业的边界的含 义。 关键概念: 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组织成本,企业边界,委托代理问题 本章计划讲授2学时
第一节芳动分工与经济组织 1.市场 2.企业 第二节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 第三节组织成本与企业的边界 业金的法律形式 第四节企业的控制和管理 公委托代理问恩及其解决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完全竟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了解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 合 本整想整点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停止营业点,利极大化的均商条件,成木港带行业,成本 争市场,型 第一节完全竟争市场的特征 二克轻艘孕器肠的特征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分类及计第 三:闻据限供给曲线与行业短期供给曲线荔天某定全竞争行业的复期供输曲线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三:厂商费饮规保的凌邦 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章完全垄断市场 深因。程斯市场的均衡和价格视。了解玫府对断进行管制的施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第一节完全垄断及其成因 1.对特种资源的控制
第一节 劳动分工与经济组织 一、劳动分工 二、经济组织 1.市场 2.企业 第二节 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 二、企业的本质 1.价格机制被企业家协调所替代 2.替代的几种形式 第三节 组织成本与企业的边界 一、组织成本 二、企业的边界 第四节 企业的控制和管理 一、企业的法律形式 1.业主制 2.合伙制 3.公司制 二、委托代理问题及其解决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了解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 供给曲线。 关键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收支相抵点,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停止营业点,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成本递增行业,成本 不变行业,成本递减行业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一、市场的分类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长期及均衡的概念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2.收益的分类及计算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与行业短期供给曲线的关系 二、图形描述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二、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垄断形成的原因,掌握垄断市场的均衡和价格歧视,了解政府对垄断进行管制的措施。 关键概念: 垄断市场,自然垄断,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第一节 完全垄断及其成因 一、垄断的含义 二、垄断形成的原因 1.对特种资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