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位模块通用插座的安装要求 (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 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 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 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的净高尺寸。 (2)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 模快,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3)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条 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丝钉固定等方式。 (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5)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 接终端设备类型
3.8位模块通用插座的安装要求 ⑴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 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 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 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的净高尺寸。 ⑵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 模快,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⑶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条 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丝钉固定等方式。 ⑷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⑸ 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 接终端设备类型
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要求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 不应超过50mm (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 (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 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5)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金属桥架及线槽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要求 ⑴ 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 不应超过50mm; ⑵ 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⑶ 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 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⑷ 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⑸ 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⑹ 金属桥架及线槽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5.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钢 管、线槽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 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6.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1空间,机 架背面离墙距离座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 7.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mm800mm。 8.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 (1)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2)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 m2不应大于2mm (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 底高出地面宜为500mm-1000m
5.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钢 管、线槽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 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6.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 l空间,机 架背面离墙距离座大于0.8m ,以便于安装和施 工。 7.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mm—800mm 。 8.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 ⑴ 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⑵ 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 ㎡ 不应大于2mm。 ⑶ 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⑷ 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 底高出地面宜为500mm -l000mm
7.5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7.5.1缆线的敷设 1.缆线的敷设 (1)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 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③3)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 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4)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 留长度宜为0.5m--1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 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 留长度。 (5)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7.5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7.5.1 缆线的敷设 1.缆线的敷设 ⑴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⑵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 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⑶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 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⑷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 留长度宜为0.5m--1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 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 留长度。 ⑸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缆线的敷设 (6)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 不应大于1.5m。 )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 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以牵引 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8)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 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牵引的长度、布放 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9)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 引的速度一般为15m/min。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 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江缆出现背扣 0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 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7-1的规定
1.缆线的敷设 ⑹ 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 不应大于1.5 m。 ⑺ 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 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以牵引 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⑻ 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 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牵引的长度、布放 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⑼ 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 引的速度一般为15m/min。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 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江缆出现背扣。 ⑽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 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7-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