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列宁高度颂扬了莫斯科- 喀山铁路员工中的共产党员和同 情分子在1919年春季组织的群众性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把它称之为“伟大的创举”。列宁指出,这一创举的重大意义在于工 人不计报酬地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于“工人自觉自愿 提高劳动生产率、过渡到新的劳动纪律、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 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本卷第15页)。列宁认为星期六义务劳 动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萌芽,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 更深刻的变革的开端。列宁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 和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保证就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比资 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这种社会劳动组织依靠劳动群 众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列宁精辟地阐释了这一思想。他在给阶 级下了科学定义之后写道,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地主和 资本家,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消 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要完成这一长 期才能实现的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必须克服旧的习惯势力 和保守势力。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 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其第一步是社会主义)就 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 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根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化大生产 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两个条件的思想,指明了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 以后所面临的任务。他写道:“为了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 应当解决双重的或二位一体的任务:第一,用自己在反对资本的革 命斗争中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吸引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吸引他 们,组织他们,领导他们去推翻资产阶级和彻底镇压资产阶级的一 切反抗;第二,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所有阶层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七 集
意义。列宁高度颂扬了莫斯科- 喀山铁路员工中的共产党员和同 情分子在1919年春季组织的群众性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把它称之为“伟大的创举”。列宁指出,这一创举的重大意义在于工 人不计报酬地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于“工人自觉自愿 提高劳动生产率、过渡到新的劳动纪律、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 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本卷第15页)。列宁认为星期六义务劳 动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萌芽,是比推翻资产阶级更困难、更重大、 更深刻的变革的开端。列宁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 和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保证就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比资 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这种社会劳动组织依靠劳动群 众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列宁精辟地阐释了这一思想。他在给阶 级下了科学定义之后写道,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地主和 资本家,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消 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要完成这一长 期才能实现的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必须克服旧的习惯势力 和保守势力。这是因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 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其第一步是社会主义)就 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的较资本 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根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化大生产 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两个条件的思想,指明了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 以后所面临的任务。他写道:“为了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 应当解决双重的或二位一体的任务:第一,用自己在反对资本的革 命斗争中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吸引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吸引他 们,组织他们,领导他们去推翻资产阶级和彻底镇压资产阶级的一 切反抗;第二,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所有阶层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七 集
引上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 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这种劳动组织把科学和资本主义技术的 最新成就同创造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自觉工作者大规模的联合联结 在一起。”后一任务比前一任务更困难,因为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 表现出来的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这个任务比第一 个任务更重要,“因为归根到底,战胜资产阶级所需力量的最深源 泉,这种胜利牢不可破的唯一保证,只能是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方 式,只能是用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的和小资产阶级的 生产”(本卷第15页)。 《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一文是列宁在7月上旬受党中 央的委托起草的动员全民力量粉碎邓尼金白卫军猖狂进攻的号召 书。号召书分析了苏维埃俄国所面临的两年来最危急的局势,指出 工人和农民所取得的成果有丧失的危险,号召全党和全体劳动人 民把全部力量都转到直接的战争任务上来,使苏维埃共和国真正 成为统一的军营,坚决击退邓尼金的进攻,消灭白卫军。号召书还 提出了一些重要措施:缩减编制,凡不为国防直接服务的机关都暂 时停止工作,把优秀的党政干部派到红军中去;在群众中进行政治 教育工作,说明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建立巩固的后方,要空 前紧张地行动起来,“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列宁在提出这些措施 时,还精辟地阐述了国家管理中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 制度。本卷收载的列宁在党的、苏维埃的、群众团体的各种会议以 及工人或红军战士的集会上所作的许多讲话和报告,列宁给工人、 红军战士和各级党组织写的许多书信,中心内容都是说明国内外 形势的真实情况,号召保卫苏维埃政权,分析红军受挫或取胜的原 因,论证国内战争的最后胜利必属苏维埃人民,坚定广大干部和工 前 言
引上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 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这种劳动组织把科学和资本主义技术的 最新成就同创造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自觉工作者大规模的联合联结 在一起。”后一任务比前一任务更困难,因为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 表现出来的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这个任务比第一 个任务更重要,“因为归根到底,战胜资产阶级所需力量的最深源 泉,这种胜利牢不可破的唯一保证,只能是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方 式,只能是用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的和小资产阶级的 生产”(本卷第15页)。 《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一文是列宁在7月上旬受党中 央的委托起草的动员全民力量粉碎邓尼金白卫军猖狂进攻的号召 书。号召书分析了苏维埃俄国所面临的两年来最危急的局势,指出 工人和农民所取得的成果有丧失的危险,号召全党和全体劳动人 民把全部力量都转到直接的战争任务上来,使苏维埃共和国真正 成为统一的军营,坚决击退邓尼金的进攻,消灭白卫军。号召书还 提出了一些重要措施:缩减编制,凡不为国防直接服务的机关都暂 时停止工作,把优秀的党政干部派到红军中去;在群众中进行政治 教育工作,说明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建立巩固的后方,要空 前紧张地行动起来,“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列宁在提出这些措施 时,还精辟地阐述了国家管理中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 制度。本卷收载的列宁在党的、苏维埃的、群众团体的各种会议以 及工人或红军战士的集会上所作的许多讲话和报告,列宁给工人、 红军战士和各级党组织写的许多书信,中心内容都是说明国内外 形势的真实情况,号召保卫苏维埃政权,分析红军受挫或取胜的原 因,论证国内战争的最后胜利必属苏维埃人民,坚定广大干部和工 前 言
农兵群众的胜利信心,动员共产党员和优秀工农分子到前线去担 负最困难最艰巨的工作。其中《为战胜高尔察克告工农书》是一篇 重要文献。它是列宁在8月间为红军取得了重创高尔察克军队、收 复乌拉尔并开始解放西伯利亚的辉煌战果而写的。列宁在这篇文 献中指出,工农群众应当从这一胜利中记取下述主要教训:要坚持 不懈地巩固红军,要使苏维埃国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必须遵守极 严格的革命秩序,要继续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这些白卫分 子的帮凶作斗争,要结成农民同工人阶级的联盟。列宁认为,只要 记取这些教训,就一定能打垮邓尼金。 增强共产党的力量,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俄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当时一方面继续进行党员登记,清除党内那些贪生怕 死、谋取私利的党员,另一方面在十月举行了征收党员周,吸收了 20多万优秀工人、农民和红军战士入党。编入本卷的《工人国家和 征收党员周》和《莫斯科征收党员周的总结和我们的任务》两文阐 述了征收党员周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列宁强调指出,党不向非党 工人和劳动农民许愿入党有什么好处,在苏维埃政权最困难的时 刻加入党的行列,就是要担负比平时更艰苦更危险的工作;党不要 徒有其名的党员,党用动员人们上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的 办法,来清洗党内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 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列宁赞扬在国家危难 时刻申请入党的无产阶级群众所表现的对苏维埃政权的无限忠 诚、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热情,认为这是党在政治上的 伟大胜利,是苏维埃政权能以取得战争胜利的力量泉源。 编入本卷的《论国家》、《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的提纲》、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等文献,反映了列宁在国内战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七 集
农兵群众的胜利信心,动员共产党员和优秀工农分子到前线去担 负最困难最艰巨的工作。其中《为战胜高尔察克告工农书》是一篇 重要文献。它是列宁在8月间为红军取得了重创高尔察克军队、收 复乌拉尔并开始解放西伯利亚的辉煌战果而写的。列宁在这篇文 献中指出,工农群众应当从这一胜利中记取下述主要教训:要坚持 不懈地巩固红军,要使苏维埃国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必须遵守极 严格的革命秩序,要继续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这些白卫分 子的帮凶作斗争,要结成农民同工人阶级的联盟。列宁认为,只要 记取这些教训,就一定能打垮邓尼金。 增强共产党的力量,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俄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当时一方面继续进行党员登记,清除党内那些贪生怕 死、谋取私利的党员,另一方面在十月举行了征收党员周,吸收了 20多万优秀工人、农民和红军战士入党。编入本卷的《工人国家和 征收党员周》和《莫斯科征收党员周的总结和我们的任务》两文阐 述了征收党员周的目的、意义和成就。列宁强调指出,党不向非党 工人和劳动农民许愿入党有什么好处,在苏维埃政权最困难的时 刻加入党的行列,就是要担负比平时更艰苦更危险的工作;党不要 徒有其名的党员,党用动员人们上前线和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的 办法,来清洗党内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 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列宁赞扬在国家危难 时刻申请入党的无产阶级群众所表现的对苏维埃政权的无限忠 诚、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热情,认为这是党在政治上的 伟大胜利,是苏维埃政权能以取得战争胜利的力量泉源。 编入本卷的《论国家》、《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的提纲》、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等文献,反映了列宁在国内战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七 集
争的严峻日子里的理论活动。 《论国家》是列宁1919年7月11日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所作 的讲演。这篇讲演透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共产党 对国家的态度。列宁指出,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和 根本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也是被资产阶级学者弄 得最混乱的问题,因为它比其他任何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 利益。列宁首先提出观察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他指出:“在社会 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 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 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 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 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 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本卷第61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方法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作了概括的历史的考察。他指明,国 家这种强制人的特殊机构,只是在社会划分为阶级的时候和地方 才产生出来,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因 此,人们必须把社会划分为阶级和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作为 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的基本的 指导线索。列宁逐一分析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 家,说明了一种国家类型过渡到另一种国家类型的规律,从生产方 式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解释了这种过渡的原因。他指出了资本 主义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平 等的虚伪性。他在批判第二国际领袖所宣扬的不要无产阶级专政 而经过“一般民主”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论调之后,宣告共 产党的观点是:从资本家那里把这个机器夺过来,由自己掌握,然 前 言
争的严峻日子里的理论活动。 《论国家》是列宁1919年7月11日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所作 的讲演。这篇讲演透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共产党 对国家的态度。列宁指出,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和 根本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也是被资产阶级学者弄 得最混乱的问题,因为它比其他任何问题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 利益。列宁首先提出观察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他指出:“在社会 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 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 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 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 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 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本卷第61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方法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作了概括的历史的考察。他指明,国 家这种强制人的特殊机构,只是在社会划分为阶级的时候和地方 才产生出来,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因 此,人们必须把社会划分为阶级和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作为 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的基本的 指导线索。列宁逐一分析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 家,说明了一种国家类型过渡到另一种国家类型的规律,从生产方 式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解释了这种过渡的原因。他指出了资本 主义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平 等的虚伪性。他在批判第二国际领袖所宣扬的不要无产阶级专政 而经过“一般民主”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论调之后,宣告共 产党的观点是:从资本家那里把这个机器夺过来,由自己掌握,然 前 言
后用这个机器去消灭一切剥削,只有到世界上再没有进行剥削的 可能的时候,我们才会把这个机器毁掉,那时就不会有国家了,就 不会有剥削了。 《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的提纲》和《附录》中收载的另外几 个提纲,表明列宁准备根据苏维埃俄国建国两年的经验写一部论 述无产阶级专政的专著。遗憾的是列宁未能实现他的愿望。这些 提纲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有五种形式: 镇压剥削者反抗;国内战争;中立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利用资 产阶级,迫使敌对者服从,让资产阶级专家积极工作;培养新纪律。 这些提纲还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劳动群众(和整个 社会)进行领导即对全体劳动者进行训练的思想。 列宁在1919年10月30日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 政治》一文在本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尽管这篇理论文章没有写 完,已写成的部分仍不失为一篇重要著作。列宁在此文中从理论上 总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两年经验,对科学社会主义 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首先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 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 特点,“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 的时期”。列宁对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作了科学的分析,指 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 主义,相应的基本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 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是把多种结构的经济改造成为 社会主义经济。每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在解决社会主义改 造的任务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只涉及非主要的方 面。由于俄国十分落后而且具有小资产阶级的性质,俄国的无产阶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七 集
后用这个机器去消灭一切剥削,只有到世界上再没有进行剥削的 可能的时候,我们才会把这个机器毁掉,那时就不会有国家了,就 不会有剥削了。 《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小册子的提纲》和《附录》中收载的另外几 个提纲,表明列宁准备根据苏维埃俄国建国两年的经验写一部论 述无产阶级专政的专著。遗憾的是列宁未能实现他的愿望。这些 提纲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有五种形式: 镇压剥削者反抗;国内战争;中立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利用资 产阶级,迫使敌对者服从,让资产阶级专家积极工作;培养新纪律。 这些提纲还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劳动群众(和整个 社会)进行领导即对全体劳动者进行训练的思想。 列宁在1919年10月30日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 政治》一文在本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尽管这篇理论文章没有写 完,已写成的部分仍不失为一篇重要著作。列宁在此文中从理论上 总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两年经验,对科学社会主义 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首先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 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 特点,“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 的时期”。列宁对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作了科学的分析,指 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 主义,相应的基本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 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是把多种结构的经济改造成为 社会主义经济。每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在解决社会主义改 造的任务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只涉及非主要的方 面。由于俄国十分落后而且具有小资产阶级的性质,俄国的无产阶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十 七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