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O●●●● ##Genome-Annotation-Data-END## FEATURES Location/Qualifiers source 1..192612 /organism="Homo sapiens" /mol_type="genomic DNA" /db_xref="taxon:9606" /chromosome="7" gene complement(<1..192) /gene="L0c105375284" /note="Derived by automate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using gene prediction method:Gnomon." /db_xref="GeneID:105375284" /db_xref="MIM:131550" mRNA jo1n(1.349,123270..123421,124289.124472,127590..127724, 132278..132346,133530..133648,134995..135136, 136814..136930,137517..137643,137743..137816 138647.138737,141123..141322,142483..142615, 144717..144807,146264.146421,152159..152197, 153967.,154108,154905..155027,155706..155804, 162277..162462,172703..172858,173750..173825, 179701..179847,181300..181397,182172.182339, 182719..182766,183501.183609,186240..192612) /gene="EGFR" /gene_synonym="ERBB;ERBB1;HER1;mENA;NISBD2;PIG61
2 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标题文本预设
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突变类型: EGFR基因外显子19突变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746~750位 的碱基缺失,而导致由它们所编码的蛋白丢失。 ①E746-A750(1)为外显子19的最常见突变类型,共检测出4例,主要由碱基 序列c.2234至2249共16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由密码子第746~750位所编码EGFR蛋 白所需的氨基酸(ELREA)丢失。 ②E746-A750(2)所缺失的15个碱基主要发生在碱基序列c.2235至c.2249,但由 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丢失与类型1相同。 ③E746-A750(3)所缺失的15个碱基较类型3后移一位,但由此碱基丢失引起的氨 基酸丢失与类型1相同。 ④E746-A751所缺失16个碱基发生在碱基序列c.2236至c.2251,相应的密码子第 746~751位所编码的氨基酸(EL-REAT)丢失。 ⑤L747-P753insS所缺失的18个碱基序列发生在碱基序列c.2240至c.2257,从而导 致密码子第747~753位所编码的氨基酸(LREATSP)丢失,同时由密码子753所编 码的脯氨酸(Pro)由新引入的丝氨酸(Ser)所替代
2 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突变类型: EGFR基因外显子19突变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746~750位 的碱基缺失,而导致由它们所编码的蛋白丢失。 ①E746- A750(1)为外显子 19 的最常见突变类型,共检测出4 例,主要由碱基 序列c.2234至2249共16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由密码子第746~750位所编码EGFR蛋 白所需的氨基酸(ELREA)丢失。 ②E746- A750(2)所缺失的15个碱基主要发生在碱基序列c.2235至 c.2249,但由 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丢失与类型1相同。 ③E746-A750(3)所缺失的15个碱基较类型3后移一位,但由此碱基丢失引起的氨 基酸丢失与类型1相同。 ④E746-A751所缺失16个碱基发生在碱基序列c.2236至c.2251,相应的密码子第 746 ~751位所编码的氨基酸(EL-REAT)丢失。 ⑤L747-P753insS所缺失的18个碱基序列发生在碱基序列c.2240至c.2257,从而导 致密码子第747 ~753位所编码的氨基酸(LREATSP)丢失,同时由密码子753所编 码的脯氨酸(Pro)由新引入的丝氨酸(Ser)所替代
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O●●●● ⑥E746-A750insP所缺失9个碱基发生在碱基序列c.2236到c.2244,从而 导致由它们所编码的氨基酸(ELR)丢失。同时,碱基序列c.2248G突变 成C,密码子GCA被CCA取代,相应编码的丙氨酸(AIa)错义为脯氨酸 (Pro)o 表2ECFR外显子19基因突变的类型 突变类型 贼基序列(2416-2448) 氨基酸序列(744-754) 野生型 ATCAACGAATTAACAGAACCAACATCTCCCAAA IKELREATSPK deE746-A750(1) ATCAA,··,·,:,AACATCTCCCAAA IK·-.TSPK dlE746-A750(2) ATCAAC…···ACATCTCCCAAA IK.,.,·TSPK del L747-E749insP ATCAAGCAA···CCAACATCTCCCAAA IK E....-PTSPK del L747-A750insP ATCAAGCAA··-CCATCTCCGAAA IKE.,…PSPK del L747-5752 ATCAACCAA···=-CCGAAA IKE……PK del L747-S752ins V A T C AAG G --T T…·…… IKV·,,PK del L747-P753ins S ATCAACCAAT,···,,,,,CCAAA IKE-……SK 注: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参照Genbank X00588
2 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⑥E746-A750insP所缺失9个碱基发生在碱基序列c.2236到c.2244,从而 导致由它们所编码的氨基酸(ELR)丢失。同时,碱基序列c.2248G突变 成C,密码子GCA被CCA取代,相应编码的丙氨酸(Ala)错义为脯氨酸 (Pro)
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 EGFR基因外显子20突变,即S7681是由碱基序列c.2303G突变为T,第768 位密码子AGC转变成ATC,由它所编码的丝氦酸(Ser)被异亮氨酸(IIe) 替代。 EGFR基因外显子21突变是EGFR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之一,均由碱基,点错义 突变引起,共检测出3种突变类型 a.L858R突变占绝大部分,共检测出5例。突变发生在碱基序列c.2573T 错义成G,而第858位的密码子CTG转变成CGG,所编码的亮氨酸(Leu) 被精氨酸(Arg)替代。 b. P848L突变发生在碱基序列c.2543C错义为T,相应的第848位密码子 CCG变为CTG,而由密码子所编码的脯氨酸(Pro)替代成亮氨酸 (Leu)。 c.L861Q突变是发生在碱基序列c.2582T错义为A,以致第861位密码子由 CTG转变为CAG,相应编码的亮氨酸(Leu)被谷氨酰胺(Gln)所替代
2 致病基因序列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EGFR基因外显子20突变,即S768I是由碱基序列 c.2303G突变为T,第768 位密码子AGC转变成ATC,由它所编码的丝氨酸(Ser)被异亮氨酸(Ile) 替代。 EGFR基因外显子21突变是EGFR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之一,均由碱基点错义 突变引起,共检测出3种突变类型 a. L858R突变占绝大部分,共检测出5例。突变发生在碱基序列c.2573T 错义成G,而第858位的密码子CTG转变成CGG,所编码的亮氨酸(Leu) 被精氨酸(Arg)替代。 b. P848L突变发生在碱基序列c.2543C错义为T,相应的第848位密码子 CCG变为CTG,而由密码子所编码的脯氨酸(Pro)替代成亮氨酸 (Leu)。 c. L861Q突变是发生在碱基序列c.2582T错义为A,以致第861位密码子由 CTG转变为CAG,相应编码的亮氨酸(Leu)被谷氨酰胺(Gln)所替代
3 蛋白质组成和结构分析 EGFR基因负责编码并制造一种称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受体蛋白。 EGFR受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其分为三部分:蛋白的一端位于细胞外,一部 分位于细胞膜,另一端则位于细胞内。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细胞外配体结合 域、跨膜区、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域。这允许EGFR受体与细胞外的其他蛋白(称 为配体)结合,帮助细胞接收信号并对其环境作出反应。而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如同钥匙与锁,也因此它们都有特定的结合“伙伴”。当EGFR与配体结合时, 它会附着于另一个位于附近的EGFR受体并形成复合物(二聚体),从而进入激 活状态,并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
3 蛋白质组成和结构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标题文本预设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 击此处更换文本 EGFR基因负责编码并制造一种称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受体蛋白。 EGFR受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其分为三部分:蛋白的一端位于细胞外,一部 分位于细胞膜,另一端则位于细胞内。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细胞外配体结合 域、跨膜区、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域。这允许EGFR受体与细胞外的其他蛋白(称 为配体)结合,帮助细胞接收信号并对其环境作出反应。而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如同钥匙与锁,也因此它们都有特定的结合“伙伴”。当EGFR与配体结合时, 它会附着于另一个位于附近的EGFR受体并形成复合物(二聚体),从而进入激 活状态,并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