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 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年,他在《在晋绥 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像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 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 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009.8】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追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 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乱和灾难,使近代中国 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是阴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 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了 和富强的前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用 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 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 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 产力,【2003.8】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亚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 发展。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X 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民族革命 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 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 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 封建的国家断资木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座断金融机构,谱发纸币和国债而病 狂侵吞社会财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 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 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 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 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6
16 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 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 年,他在《在晋绥 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 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 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009.8】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 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乱和灾难,使近代中国 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 和富强的前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用 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 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 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 产力,【2003.8】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 发展。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 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民族革命 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 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 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 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 狂侵吞社会财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 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 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 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 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 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 可靠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 问颗是中国革命的基木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堂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 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 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 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 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 一个带 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高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健时刻 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 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是合平实际的,是争 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愿,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愿。区别 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 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 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 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 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 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身受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更坚决更彻底:二是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团 结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其成员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者天然的联系,便 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 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 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者共同敌人作坚决 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 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 的关键。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路。建立革命武装,是保证领 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17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 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 可靠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以上,他们深受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 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 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 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 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 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 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 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 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是合乎实际的,是争 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 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 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 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 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 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 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身受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革命更坚决更彻底;二是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团 结以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其成员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 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 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 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 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 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 的关键。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革命武装,是保证领 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 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00232理】(排析题) 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 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 曾领导过这个革命,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 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 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 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一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 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像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 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 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 牛立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 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敏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 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004.20】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 确地领导中国革命。【2009.27】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003.35】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 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翻地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 决定了人民当家做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 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总之, 国体 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一一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 义政治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8
18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 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002.32 理】(辨析题) 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 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 曾领导过这个革命,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 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 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 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 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 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 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 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 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 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004.20】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 确地领导中国革命。【2009.27】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003.35】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 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翻地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 决定了人民当家做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 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总之,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 义政治。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士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心内容)。 【2004.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 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士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 除封建的别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党在 民主草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士地草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座 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006.26】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反对官僚资 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 式富农密切地结合者,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2003.9】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 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讨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 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 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 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 取保护政策。三大经济 纲领,是指导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行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 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 气派。【2009.2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 是、客观直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别除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要荐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 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 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面 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10月和
19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 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心内容)。 【2004.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 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 除封建的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党在 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 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006.26】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反对官僚资 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 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2003.9】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 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 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 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 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政策。三大经济 纲领,是指导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行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 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 气派。【2009.2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 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 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 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 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 年 10 月和
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 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 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 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显星之火,可以原》 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 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当时的红色政权虽然 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 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 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 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多 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 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 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 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若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 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 已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 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 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 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 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士地革命、武装 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 中国草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草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理 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料 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 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却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津设比作党在中国 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 20
20 11 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 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 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 年 1 月,毛泽东 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 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当时的红色政权虽然 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 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 年 11 月,他在《战 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 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 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 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 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 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 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 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 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 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 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 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 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 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理 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 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 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 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