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杜会学 试题 2017年1月 题 号 二 三 四 的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A.《中国乡村生活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华南乡村生活》 C.《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D.《乡村社会学》 2.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A.杨开道李景汉 B.李景汉吴文藻 C.吴文藻费孝通 D.梁漱溟晏阳初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 A.副业 B.农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 4.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5.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最主要的是()。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民间会社 1424
试卷代号 :2722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题号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总计 30 分} 1.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 A. (<中国乡村生活 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 <(华南乡村生活》 c.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D. ((乡村社会学》 2017 总分 2. 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 A. 杨开道李景汉 c. 吴文藻费孝通 B.李景汉吴文藻 D.梁漱溟晏阳初 3. 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A.副业 B. 农业 c. 乡镇企业 D. 进城务工 4. 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 A. 自然性 c. 互动性 B. 直接性 D.社会性 5. 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最主要的是( )。 1424 A. 家庭 c.邻里 B.家族 D.民间会社 ( )
6.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7.社区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高素质的人口 B.优越的地理条件 C.生产力 D.经济基础 8.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 9.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社会阶级 10.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基础 C.政治条件 D.生产力水平 11.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 2,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A.费孝通 B.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方 1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法律 13.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道德 B.习俗 C.社会奥论 D.宗教 1425
6. 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 高级社 D. 人民公社 7. 社区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高素质的人口 B. 优越的地理条件 C. 生产力 D. 经济基础 8.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 A. 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 城乡融合 9.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 社会分层 c.社会分工 D. 社会阶级 10. 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C. 政治条件 B. 经济基础 D. 生产力水平 1.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 气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 A. 费孝通 B. 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方 12. 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 法律 13. 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 A. 道德 B.习俗 C. 社会舆论 D. 宗教 1425
14.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5.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 分 评卷人 二、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16.乡村社会学:( 17.社会群体:( ) 18.家庭:() 19.社区:( 20.乡村城镇化:( 21.社会问题:() 22.贫困问题:( 23.社会控制:() 24.社会变迁:() 25.社会现代化:() A.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 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B.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 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C.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D.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 的群体。 E.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及社会系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1426
14. 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生产关系 B. 生产力 c. 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5.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 A. 传统发展战略 B. 基本需求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跨越式发展战略 得分|评卷人 二、配伍题{每题 分,总计 20 分} 16. 乡村社会学: ( 17. 社会群体川 18. 家庭: ( 19. 社区: ( 20. 乡村城镇化: ( 1.社会问题: ( 22. 贫困问题: ( 23. 社会控制: ( 24. 社会变迁: ( ) 25. 社会现代化: ( ) A. 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 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B. 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 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c. 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井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D. 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 的群体。 E. 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及社会系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1426
F.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G.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H.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 共同活动的社会共同体。 J.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 线”。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K.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 成的生活共同体。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总计25分)】 26.乡村社会的特点。(12分) 27.社会分层的标准。(13分)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题(25分)】 28.简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 1427
F. 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G. 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H. 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 共同活动的社会共同体。 J. 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为"贫困 线"。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K.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 成的生活共同体。 得分!评卷人 一一一←」一一一斗 三、简答题(总计 25 分) 26. 乡村社会的特点。(1 分〉 27. 社会分层的标准。(1 分) 得分|评卷人 四、论述题 (25 分} 28. 简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 1427
试卷代号:2722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7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A 2.D 3.B 4.D 5.B 6.B 7.C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B 15.C 二、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A.乡村社会学: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 成的乡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B.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 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 C.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 的群体。 D.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 动所构成的生活共同体。 E.乡村城镇化:又称之为“农村城市化”,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 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 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F.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 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G.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 为“贫困线”。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H.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 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1428
试卷代号 :2722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6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总计 30 分} 1. A 6. B 11. B 2. D 7. C 12. C 二、配伍题{每题 分,总计 20 分) 3. B 8. C 13. A 4. D 9. B 14. B 5. B 10. D 15.C 2017 A. 乡村社会学: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 成的乡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B.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 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 c.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 的群体。 D.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 动所构成的生活共同体。 E. 乡村城镇化 又称之为"农村城市化",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 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 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F. 社会问题 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 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G. 贫困问题:是指生活水平达不到一定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的状况,最低标准被称 为"贫困线"。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I-L 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 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