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可极化性 个极性化合物,在外电场的影响下,分子中的电荷 分布可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力称为可极化性。 影响可极化性的因素: 原子核对电子控制弱,可极化性大。所以同一族由上至下 可极化性增大。同一周期由左至右可极化性减小。 孤电子对比成键电子对可极化性大 弱键比强键可极化性大。 处于离域状态时比处于定域状态时可极化性增大。 卤代烷可极化性次序为:RI>RBr>RCl>RF 可极化性大的分子易发生化学反应
4、 可极化性 一个极性化合物,在外电场的影响下,分子中的电荷 分布可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力称为可极化性。 影响可极化性的因素: *原子核对电子控制弱,可极化性大。所以同一族由上至下 可极化性增大。同一周期由左至右可极化性减小。 *孤电子对比成键电子对可极化性大。 *弱键比强键可极化性大。 *处于离域状态时比处于定域状态时可极化性增大。 卤代烷可极化性次序为: RI > RBr > RCl > RF 可极化性大的分子易发生化学反应
第四节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RX+:Z(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电中性分子 R-Z t X R一X+H2OROH+HX NH3→←RNH2+RX=RNHX OH RNH2 R-X+RN2→R2NH+I R2NH,X OH RON 2 R2NH- R3N + HX R3NH'Y OH R3N R—X+P(C6H5)3 I RP(C6H5)3X R-X+Z(带负电荷的负离子)-R-Z+X R一X+OH—-R一OH+Ⅹ R-X RONa- R-o-r'+NaX
一 、亲核取代反应: R X + H2O ROH + HX R X + NH3 RNH2 + HX RNH3 + X OH - RNH2 RNH2 R2NH + HX R2NH2 + X OH - R2NH R2NH R3N + HX R3NH + X OH - R3N R X + P(C6H5 ) 3 [ RP(C6H5 ) 3 ] + X - R X + Z(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电中性分子) R Z + X R X + Z (带负电荷的负离子) R Z + X R X + OH R OH + X R X + R'O Na + R O R' + NaX 第四节 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R一X+CN R一CN+X R一X+CH( COoT)2l—RCH( ComEt)2+X R一X+【CH3 COCHCOOEt CH3 COCHCOOEt X R Nu Nu— +:X 亲核试剂 底物 产物 离去基团
R X + CN R CN + X R X + [CH(COOEt) 2 ] RCH(COOEt) 2 + X R X + [CH3COCHCOOEt] CH3COCHCOOEt + X R Nu - + C X Nu C + X - 亲核试剂 底物 产物 离去基团
(一)常见的亲核取代反应 1.水解 R-x+H-OH~ROH+H(该反应为什么是可逆的?) R-X+NaOH-2-ROH+NaX(为什么?) 离去基X的碱性越弱,越容易被OH取代。 水解反应的相对活性:RI>RBr>RCI>RF(烷基相同)
(一)常见的 亲核取代反应 1. 水解: 离去基 X 的碱性越弱,越容易被 OH 取代。 R X + H OH R OH + HX (该反应为什么是可逆的?) R X + NaOH R OH + NaX H2O (为什么?) 水解反应的相对活性: RI>RBr>RCl>RF (烷基相同)
2.醇解: CH3 CH, CH,OH CH3 CH, CH,ONa CHCH, CH3 CH,,0-CH,CH3 Nal 混合醚 ■该法是合成不对称醚的常用方法,称为 Williamson (威廉逊)合成法。该法也常用于合成硫醚或芳醚 采用该法以伯卤烷效果最好,仲卤烷效果较差,但不 港使用叔卤烷,因为叔卤烷易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卤代醇在碱性条件下,可以生成环醚 C HO-CH2CH2CI 2 NaOH CH2-Ch, H2O Cl-CH2CH2-OH
2. 醇解: CH3CH2CH2ONa + CH3CH2 I CH3CH2CH2OH CH3CH2CH2 O CH2CH3 + NaI 混合醚 该法是合成不对称醚的常用方法,称为 Williamson (威廉逊)合成法。该法也常用于合成硫醚或芳醚。 采用该法以伯卤烷效果最好,仲卤烷效果较差,但不 能使用叔卤烷,因为叔卤烷易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卤代醇在碱性条件下,可以生成环醚。 OH CH2 CH2 Cl CaO H2O O HO CH2 CH2 OH Cl C CH2 CH2 l 2 NaOH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