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2006-2007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潘发明 课堂设问: 1、为什么要学习集中趋势指标,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和意思? 2、列举集中趋势指标的主要用途? 课堂教学小结: 1、描述统计资料需从集中位置与离散程度两个方面考虑 2、不同的分布类型资料其集中位置指标有所不同 3、描述对称分布资料集中位置的指标是算术平均数;偏态分布资料集中位置的指标是中 位数;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为什么偏态分布资料一般宜用中位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教材及参考书: 《卫生统计学》第五版.方积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教研室 (科室) 同意按此教案执行 主任 意见 教研室(科室)主任签章:叶冬青 2004年9月5日 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此项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第页总页
安徽医科大学 2006-2007 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 潘发明 课堂设问: 1、为什么要学习集中趋势指标,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和意思? 2、 列举集中趋势指标的主要用途? 课堂教学小结: 1、描述统计资料需从集中位置与离散程度两个方面考虑 2、不同的分布类型资料其集中位置指标有所不同 3、 描述对称分布资料集中位置的指标是算术平均数;偏态分布资料集中位置的指标是中 位数;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为什么偏态分布资料一般宜用中位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教材及参考书: 《卫生统计学》第五版. 方积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教研室 (科室) 主 任 意 见 同意按此教案执行 教研室(科室)主任签章:叶冬青 2004 年 9 月 5 日 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此项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第 页 总 页
安徽医科大学2006-2007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03级药学专科《卫生统计学》教案 课程 卫生统计学 授课 第三讲 正态分布和显著性检验 名称 题目 教师 潘发明 所属 姓名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院部系 公共卫生学院 教学 口研究生 √口本科生 口专科 成教(☐本科 口专科) 学时 4 层次 授课 03级药学专科68、69、70级 授课 04年12月6日上午1-4节 对象 时间 主要内容: 1、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1)正态分布 (2)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 (3)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2、标准正态分布(1)标准正态分布与标准化变换;(2)标准正态分布表 3、正态分布的应用(1)估计频数分布;(2)制定参考值范围;(3)质量控制;(4)统 计处理方法的基础 4.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5.常用显著性检验的方法(一般性了解)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标准正态分布表的查找及正态分布的应用。 2、熟悉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 3、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4、掌握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5、了解显著性检验的几种方法(一般性了解、只记住公式,其他了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规律;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显著性检验步骤: 难点: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曲线与标准正态曲线面积的对应关系、显著性检验方法应用。 媒体与教具: 教案、参考书
安徽医科大学 2006-2007 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 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 03 级药学专科《卫生统计学》教案 课程 名称 卫生统计学 授课 题目 第三讲 正态分布和显著性检验 教师 姓名 潘发明 职称 讲师 所属 院部系 公共卫生学院 教研室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教学 层次 □研究生 √ □本科生 □专科 成教(□本科 □专科) 学时 4 授课 对象 03 级药学专科 68、69、70 级 授课 时间 04 年 12 月 6 日 上午 1-4 节 主要内容: 1、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1)正态分布 (2)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 (3)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2、标准正态分布 (1)标准正态分布与标准化变换;(2)标准正态分布表 3、正态分布的应用 (1)估计频数分布;(2)制定参考值范围;(3)质量控制;(4)统 计处理方法的基础 4.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5.常用显著性检验的方法(一般性了解)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标准正态分布表的查找及正态分布的应用。 2、熟悉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 3、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4、 掌握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5、 了解显著性检验的几种方法(一般性了解、只记住公式,其他了解) 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规律;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显著性检验步骤。 难点: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曲线与标准正态曲线面积的对应关系、显著性检验方法应用。 媒体与教具: 教案、参考书
安徽医科大学2006-2007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03级药学专科《卫生统计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与方法 时间 分配 1、 直方图与频率曲线 2、正态分布的概念和两个参数 3、标准正态分布及标准正态变量 4、正态曲线与标准正态曲线面积的对应关系 5、正态分布的应用(重点是医学参考值范围) 5500000 6、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7、计量资料的统计学方法(一般性了解) 0 8、了解显著性检验的注意事项 1、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2、t分布 (1)t分布的概念;(2)t分布的图形和特征 3、总体均数的估计 (1)可信区间的概念 (2)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 20 (3)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4、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2)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5、t检验和u检验 (1)单样本t检验 (2)配对t检验 (3)两样本t检验 (4)u检验 6、【型错误和川型错误 7、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8、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安徽医科大学 2006-2007 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 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 03 级药学专科《卫生统计学》教案 教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时间 分配 1、直方图与频率曲线 2、正态分布的概念和两个参数 3、标准正态分布及标准正态变量 4、正态曲线与标准正态曲线面积的对应关系 5、正态分布的应用(重点是医学参考值范围) 6、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7、计量资料的统计学方法(一般性了解) 8、了解显著性检验的注意事项 1、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2、t 分布 (1)t 分布的概念;(2)t 分布的图形和特征 3、总体均数的估计 (1)可信区间的概念 (2)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 (3)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4、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2)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5、t 检验和 u 检验 (1)单样本 t 检验 (2)配对 t 检验 (3)两样本 t 检验 (4)u 检验 6、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 7、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8、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区别和联系 15 25 10 30 30 10 10 10 20
安徽医科大学2006-2007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03级药学专科《卫生统计学》教案 课堂设问: 对称分布就是正态分布?为什么?请说明理由或者举例说明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 课堂教学小结: 1.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 2.正态分布的应用以及正态分布是显著性检验的基础 3.显著性检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4.了解计量资料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5.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念要掌握,如何减少这些错误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医学参考值为什么不是一个点值,而应是一个范围。 教材及参考书: 《卫生统计学》第五版.方积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教研室 (科室) 同意按此教案执行 主任 意见 教研室(科室)主任签章:叶冬青 2004年9月5日 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此项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第页总页
安徽医科大学 2006-2007 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 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 03 级药学专科《卫生统计学》教案 课堂设问: 对称分布就是正态分布?为什么?请说明理由或者举例说明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 课堂教学小结: 1. 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 2. 正态分布的应用以及正态分布是显著性检验的基础 3. 显著性检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4. 了解计量资料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5. 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念要掌握,如何减少这些错误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医学参考值为什么不是一个点值,而应是一个范围。 教材及参考书: 《卫生统计学》第五版. 方积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教研室 (科室) 主 任 意 见 同意按此教案执行 教研室(科室)主任签章:叶冬青 2004 年 9 月 5 日 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此项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第 页 总 页
安徽医科大学2006-2007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 潘发明 课程 卫生统计学 授课 第四讲相对数(Statistica/description 名称 题目 of categorical data) 教师 潘发明 职称 讲师 所属 公共卫生学院 姓名 院部系 教研室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教学 层次 口研究生 口本科生 √口专科 成教(口本科 口专科) 学时 4 授课 授课 03级药学专科68、69、70级 2004年12月13日上午1-4节 对象 时间 主要内容: 1.常用的相对数 2.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标准化法 4.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概念、计算及用途,率和构成比的区别。 2.熟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率的标准化法。 3.了解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意义及用途,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熟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率的标准化法。 媒体与教具: 粉笔、参考书、教案
安徽医科大学 2006-2007 第二学期 《卫生统计学》教案 潘发明 课程 名称 卫生统计学 授课 题目 第四讲 相对数(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categorical data) 教师 姓名 潘发明 职称 讲师 所属 院部系 公共卫生学院 教研室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教学 层次 □研究生 □本科生 √ □专科 成教(□本科 □专科) 学时 4 授课 对象 03 级药学专科 68、69、70 级 授课 时间 2004 年 12 月 13 日 上午 1-4 节 主要内容: 1.常用的相对数 2.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标准化法 4.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概念、计算及用途,率和构成比的区别。 2.熟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率的标准化法。 3.了解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意义及用途,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熟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率的标准化法。 媒体与教具: 粉笔、参考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