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3-2-2脉冲核磁共振 周丽霞 理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系
周丽霞 理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3-2-2 脉冲核磁共振
实验背景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思考题
1 实验背景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 4 实验仪器 5 实验内容 6 注意事项 7 思考题
实验背景 1.什么是核磁共振? 处于磁场中的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吸收电磁辐射发生原 子核能级跃迁的现象,把核磁共振简称为MR。 hv =gLy B 农业 食品 原子核 原子核 石油 吸收能量 自旋能级裂距 地质 应用领域 化工 能源 利用核磁共振 进行结构测定。 生 材料 科学 科学
1. 什么是核磁共振? 处于磁场中的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吸收电磁辐射发生原 子核能级跃迁的现象,把核磁共振简称为NMR。 一、实验背景 利用核磁共振 进行结构测定。 N h g B = 应用领域 农业 食品 石油 化工 材料 科学 生命 科学 地质 能源 原子核 吸收能量 原子核 自旋能级裂距
2.核磁共振发展史 1946年,Bloch和Purcell分别观察到水和石蜡的核磁共振现象, 195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Bloch(1905-1983) Purcell(1912-1997)
• 1946年,Bloch和Purcell分别观察到水和石蜡的核磁共振现象, 195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 核磁共振发展史 Bloch(1905-1983) Purcell(1912-1997)
·1971年纽约州立大学的达曼迪恩(Damadian)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核磁共振(NMR)信号可检测疾病”和“癌组织中氢的T1时间延长”等论文。 I973年曼斯菲德(Mansfields)研制出脉冲梯度法选择成像断层。 1974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组织内磁共振光谱仪。 1975年恩斯特(Ernst)研制出相位编码成像方法。 1976年,得到了第一张人体MR图像(活体手指)。 1977年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入体层摄影实验阶段。 ID 2D ·几十年期间,有关磁共振的研究曾在三个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内获 得了六次诺贝尔奖
• 1971年纽约州立大学的达曼迪恩(Damadian)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核磁共振(NMR)信号可检测疾病”和“癌组织中氢的T1时间延长”等论文。 • 1973年曼斯菲德(Mansfields)研制出脉冲梯度法选择成像断层。 • 1974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组织内磁共振光谱仪。 • 1975年恩斯特(Ernst)研制出相位编码成像方法。 • 1976年,得到了第一张人体MR图像(活体手指)。 • 1977年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入体层摄影实验阶段。 • 几十年期间,有关磁共振的研究曾在三个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内获 得了六次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