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浒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一、历史:起源 四种观点: 1.医易同源 2.医源于易 强 3.医先于易 月题及及原 4.无关 SHANG 1日日日
一、历史:起源 四种观点: 1. 医易同源 2. 医源于易 3. 医先于易 4. 无关
上游究通大粤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医易同源:明确提出 明张景岳 張景岳 《类经附翼·医易义》 “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 妙;医者,意也,一合阴阳消长 之机…放曰天人一理者,一 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 变化也。 1日日
1. 医易同源:明确提出 明 张景岳 《类经附翼•医易义》 “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 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 之机……放曰天人一理者,一 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 变化也。
上游充通大粤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医易同源: 1.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学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 的机制 —一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 所以“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两者同源于对事物变化的认识, 故称“医易同源”。 2. 都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力求和谐。 3. 同源于巫史文化。 帝素間福經目錄 4. 中医药学第一部重要作品《黄帝内经》 第四法 不紹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 融会着易思想 灵枢(中研院)
1. 医易同源:论据 2. 都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力求和谐。 3. 同源于巫史文化。 4. 中医药学第一部重要作品《黄帝内经》 融会着 易思想 1. 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学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 的机制 ——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 所以“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两者同源于对事物变化的认识, 故称 “医易同源”
上游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医源于易:突出传统医学受易的影响 自然界 五 人体 吾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色 化 气 方 季 脏 腑 官 体 志 液 脉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旋 微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汗 洪 肠 宫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土 脾 胃 肉 思涎 缓 夏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浮 肠 毛 羽 咸黑藏寒北冬 水肾 耳 骨恐唾沉 胱 \二
2. 医源于易:突出传统医学受易的影响
上游充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3.医先于易: 1.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2.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卫生习惯和比较丰富的 医药知识; 1日日日
3. 医先于易:论据 1.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 2.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卫生习惯和比较丰富的 医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