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一、研究西部地区现代化战略的必要性 1.1现代化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又为实践服务,即为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 服务。研究西部的现代化,目的是加快西部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在世界范围的眼光看中国现代化,就可以知道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长期性和艰 巨性。在中国开始现代化探索的时候,大约占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西欧、 北美)工业化过程己经基本完成,这个小小的星球的有限资源己经被它们分割和 控制,更何况中国本身就是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又是社会经济发展 十分不平衡的国家。中国现代化的难点不在沿海,而在内地,不在东部,而在西 部。这就决定了中国西部现代化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长。西部的现代化是中国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由于西部是 中国的落后地区,因此,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基本完成的标 志。 1.2但凡一个长期的过程,研究战略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现代化起步探索可 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至今已经一个半世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采取正确的 战略,就可以加快现代化步伐,反之亦然。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又不是孤立进行, 它反映了国家民族之间的斗争和竞争。因此,研究和采取正确的战略,就更加重 要了。对中因现代化来说,既然难点在西部,因此,研究西部的现代化战略,就 是一个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任务。 1.3西部的概念。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文章中,提出了沿海和内地的关系问题,毛泽东 讲的沿海地区,除北京和10个有海岸线的省市外,还加上安徽和河南东部,这 里已经包含了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内容。80年代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文件,提出 了更明确的地区的概念。1982年5月,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在“关于沿海与 内地划分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 海、浙江、福建、广东(含海南岛),广西等11个省、市、自治区为沿海地区, 即北京和10个有海岸线的省市,其余便是内地。把沿海地区给予更明确的地域 界定。“七五”计划提出了三大地区的经济区域发展概念,把中国分为东部、中 部、西部三个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
西部地区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一、研究西部地区现代化战略的必要性 1.1 现代化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又为实践服务,即为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 服务。研究西部的现代化,目的是加快西部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在世界范围的眼光看中国现代化,就可以知道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长期性和艰 巨性。在中国开始现代化探索的时候,大约占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西欧、 北美)工业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这个小小的星球的有限资源已经被它们分割和 控制,更何况中国本身就是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又是社会经济发展 十分不平衡的国家。中国现代化的难点不在沿海,而在内地,不在东部,而在西 部。这就决定了中国西部现代化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长。西部的现代化是中国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由于西部是 中国的落后地区,因此,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基本完成的标 志。 1.2 但凡一个长期的过程,研究战略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现代化起步探索可 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至今已经一个半世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采取正确的 战略,就可以加快现代化步伐,反之亦然。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又不是孤立进行, 它反映了国家民族之间的斗争和竞争。因此,研究和采取正确的战略,就更加重 要了。对中国现代化来说,既然难点在西部,因此,研究西部的现代化战略,就 是一个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任务。 1.3 西部的概念。 1956 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文章中,提出了沿海和内地的关系问题,毛泽东 讲的沿海地区,除北京和 10 个有海岸线的省市外,还加上安徽和河南东部,这 里已经包含了东西部地区差距的内容。80 年代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文件,提出 了更明确的地区的概念。1982 年 5 月,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在“关于沿海与 内地划分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 海、浙江、福建、广东(含海南岛),广西等 11 个省、市、自治区为沿海地区, 即北京和 10 个有海岸线的省市,其余便是内地。把沿海地区给予更明确的地域 界定。“七五”计划提出了三大地区的经济区域发展概念,把中国分为东部、中 部、西部三个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
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东部地区则为沿海11个省、市、 自治区,其余9个省、自治区则划为中部地区。 80年代以来,我国根据邓小平“一部分地区先富,带动共言”和“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对地区经济发展实施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即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实行了一系列向东部地区倾斜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外开放政策,体制改革政策, 投资政策和财政、税收、信贷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使各种生产力要素得以 迅速向东部集中,加快了沿海地区的发展,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拉大了东 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国家要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在中央正式文件中第一次确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后中央召开了一 系列会议,采取了许多措施落实这一战略。考虑到内蒙和广西划入西部地区,享 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加上重庆己经划为直辖市,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概念中, 西部的范围是12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一一中国地区现代化 之路》根据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地理、气候等因素,根据现代化的 进程的差异等情况,把中国分为三大地区,即北方、南方、西部。这里的西部只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新疆9个省、市、自 治区。 1.4由此看来,西部有三种说法。 一是按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为简单起见,我们称 之为大西部。二是按“七五”计划,从大西部中划出内蒙、广西,称为中西部。 三是按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再划出陕西省、称为小西部 由此可知,不管那一种西部,都是地广人稀,经济落后,这些数据多少增加 了我们对西部现代化的难度及其意义的理解。应该说明,本文所选取数据均不包 括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这是为了研究和数据处理的方便,也更有现实性和操作性。 二、西部现代化的形势分析:挑战与机遇 2.1上一节我们已经给出东西部发展差距的一般概念。这一节我们将就现代 化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差距,首先是经济发展差距
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9 个省、自治区。东部地区则为沿海 11 个省、市、 自治区,其余 9 个省、自治区则划为中部地区。 80 年代以来,我国根据邓小平“一部分地区先富,带动共富”和“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对地区经济发展实施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即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实行了一系列向东部地区倾斜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外开放政策,体制改革政策, 投资政策和财政、税收、信贷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使各种生产力要素得以 迅速向东部集中,加快了沿海地区的发展,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拉大了东 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 1999 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国家要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在中央正式文件中第一次确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后中央召开了一 系列会议,采取了许多措施落实这一战略。考虑到内蒙和广西划入西部地区,享 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加上重庆已经划为直辖市,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概念中, 西部的范围是 12 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4——中国地区现代化 之路》根据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地理、气候等因素,根据现代化的 进程的差异等情况,把中国分为三大地区,即北方、南方、西部。这里的西部只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新疆 9 个省、市、自 治区。 1.4 由此看来,西部有三种说法。 一是按西部大开发战略,包括 12 个省、市、自治区。为简单起见,我们称 之为大西部。二是按“七五”计划,从大西部中划出内蒙、广西,称为中西部。 三是按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再划出陕西省、称为小西部。 由此可知,不管那一种西部,都是地广人稀,经济落后,这些数据多少增加 了我们对西部现代化的难度及其意义的理解。应该说明,本文所选取数据均不包 括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这是为了研究和数据处理的方便,也更有现实性和操作性。 二、西部现代化的形势分析:挑战与机遇 2.1 上一节我们已经给出东西部发展差距的一般概念。这一节我们将就现代 化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差距,首先是经济发展差距
2.2以上是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总体概念,下表是个别省、市、自治区之间 的比较。首先是四个直辖市的比较,其次是十省区的比较。 2.3地区的极端差别。这里我们列举2003年我国大陆最穷的省贵州省和上 海(最富市)、浙江(最富省)的经济比较,并列举国外数据作为比较。 2.4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中叙述了中国地 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从另一个角度,即现代化指标的角度的描述:现将该 报告列举的三大地区的指标列在下面。这里西部指小西部: 2.5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进一步分析它的形成 过程,有助于理解,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东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差距,是在几千年中国的农业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这是历史的原因,这是由 于中国的自然的、地理的、气候的条件造成的。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 主要的要素是耕地和淡水,由于中国的地形是东临大海,西部是有世界屋脊之称 的青藏高原,还有黄土高原,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格局。这就使得周秦以来, 中国的经济中心,从而政治、文化中心、不断向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流域转移, 即不断转移,最后向沿海地区转移。 第二个原因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世纪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也跟了上来。其结果是形成了工业化的西方和农业的 中国,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中国,资本主义的西方和封建主义的中国。这就是早 期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国际环境。鸦片战争、五口通商、洋务运动,这都是在东部 发生的事情。这时候东部又引入了新的生产力要素:近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 资金和社会化管理等。使得从19世纪下半叶之后,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又进一步 扩大了。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现代工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西北、西南 加上内蒙,占全国工业不到10%。 第三个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实行了对东部的政策倾斜,使人才、资金、 技术等生产力要素进一步向东部集中,即所谓的“孔雀东南飞”。不仅是孔雀 连麻雀也向东南飞;不是中国,连西方国家的孔雀和麻雀(可能大部分是麻雀) 也飞向中国沿海省份。这20年中国东部便热闹起来了。这就使东西部的差距又 进一步扩大了。这里我们举出广东做为例子。并拿广西作比较
2.2 以上是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总体概念,下表是个别省、市、自治区之间 的比较。首先是四个直辖市的比较,其次是十省区的比较。 2.3 地区的极端差别。这里我们列举 2003 年我国大陆最穷的省贵州省和上 海(最富市)、浙江(最富省)的经济比较,并列举国外数据作为比较。 2.4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4》中叙述了中国地 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从另一个角度,即现代化指标的角度的描述:现将该 报告列举的三大地区的指标列在下面。这里西部指小西部: 2.5 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进一步分析它的形成 过程,有助于理解,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东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差距,是在几千年中国的农业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这是历史的原因,这是由 于中国的自然的、地理的、气候的条件造成的。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 主要的要素是耕地和淡水,由于中国的地形是东临大海,西部是有世界屋脊之称 的青藏高原,还有黄土高原,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格局。这就使得周秦以来, 中国的经济中心,从而政治、文化中心、不断向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流域转移, 即不断转移,最后向沿海地区转移。 第二个原因是 18 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 世纪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也跟了上来。其结果是形成了工业化的西方和农业的 中国,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中国,资本主义的西方和封建主义的中国。这就是早 期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国际环境。鸦片战争、五口通商、洋务运动,这都是在东部 发生的事情。这时候东部又引入了新的生产力要素:近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 资金和社会化管理等。使得从 19 世纪下半叶之后,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又进一步 扩大了。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现代工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西北、西南 加上内蒙,占全国工业不到 10%。 第三个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实行了对东部的政策倾斜,使人才、资金、 技术等生产力要素进一步向东部集中,即所谓的“孔雀东南飞”。不仅是孔雀, 连麻雀也向东南飞;不是中国,连西方国家的孔雀和麻雀(可能大部分是麻雀) 也飞向中国沿海省份。这 20 年中国东部便热闹起来了。这就使东西部的差距又 进一步扩大了。这里我们举出广东做为例子。并拿广西作比较
2.620年的改革开放,使东西部的差距迅速扩大,这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 东西部的差距会不断扩大下去,从而对西部的现代化产生悲观情绪。但是,事物 的发展永远都不是简单的直线性式的。物极必反。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向 它的对立面,即缩小差距的方向发展。差距就是矛盾。地区差距总是存在的,正 是地区差距的矛盾,推动着地区的发展。所以,差距对地区发展来说,并不是坏 事,而是发展的动力。但是差距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成地区继续发展的障碍, 使发展不再持续:差距继续扩大,就不仅对全局不利,而且对先进地区也不利。 到了这个时候,缩小差距不仅是落后地区的要求,也是先进地区的要求,更是全 局发展的要求。 在工业化过程中,地区差距的转化点在那里?在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地区差 距系数的最大值约为5,这一数值是否普遍规律?这有待检验。美国东西部都面 临海洋,这一点和其它国家不同。目前印度,墨西哥正在工业化过程之中,它们 的地区差距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中国目前的地区差别指数按省际计算已经达 5.5,把大城市计算在内,已达到13。从实际情况来看,地区差距再继续扩大, 已经不利于整体发展,也不利于东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及时提出了西部大 开发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实质性内容的科学发展 观,其目的是加快西部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我国已经加入T0,进一步扩大 开放的步伐,西部地区有可能更多地利用海外和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 这也是有利的条件,就看你是否善于利用这个条件了。 由此看来,加快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大气候己经形成,机遇己经 到来。但是机遇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还要做很多工作,走一 段艰苦的路程。这里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研究和制定正确的战略。这个工作也是很 不容易的,需要许多人特别是西部的同志努力,才能做好的。本文的意图是想提 出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战略思考 3.1西部的现代化,要有新思路。现代是一个和近代、古代相对应的时间观 念。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因此现代化社会应该比过去进步,不仅是某一方面进步, 而是全面进步。不仅是生产力水平进步,而且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社会道
2.6 20 年的改革开放,使东西部的差距迅速扩大,这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 东西部的差距会不断扩大下去,从而对西部的现代化产生悲观情绪。但是,事物 的发展永远都不是简单的直线性式的。物极必反。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向 它的对立面,即缩小差距的方向发展。差距就是矛盾。地区差距总是存在的,正 是地区差距的矛盾,推动着地区的发展。所以,差距对地区发展来说,并不是坏 事,而是发展的动力。但是差距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成地区继续发展的障碍, 使发展不再持续;差距继续扩大,就不仅对全局不利,而且对先进地区也不利。 到了这个时候,缩小差距不仅是落后地区的要求,也是先进地区的要求,更是全 局发展的要求。 在工业化过程中,地区差距的转化点在那里?在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地区差 距系数的最大值约为 5,这一数值是否普遍规律?这有待检验。美国东西部都面 临海洋,这一点和其它国家不同。目前印度,墨西哥正在工业化过程之中,它们 的地区差距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中国目前的地区差别指数按省际计算已经达 5.5,把大城市计算在内,已达到 13。从实际情况来看,地区差距再继续扩大, 已经不利于整体发展,也不利于东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及时提出了西部大 开发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实质性内容的科学发展 观,其目的是加快西部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我国已经加入 WTO,进一步扩大 开放的步伐,西部地区有可能更多地利用海外和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 这也是有利的条件,就看你是否善于利用这个条件了。 由此看来,加快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大气候已经形成,机遇已经 到来。但是机遇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还要做很多工作,走一 段艰苦的路程。这里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研究和制定正确的战略。这个工作也是很 不容易的,需要许多人特别是西部的同志努力,才能做好的。本文的意图是想提 出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战略思考 3.1 西部的现代化,要有新思路。现代是一个和近代、古代相对应的时间观 念。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因此现代化社会应该比过去进步,不仅是某一方面进步, 而是全面进步。不仅是生产力水平进步,而且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的进步,社会道
德思想水平、人际关系、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进步。当然,这许多方面的进步 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决不是唯一的,更不能和其它方面的进步对立起来,或者以 其它方面的退步为代价。所以,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生产力的进 步(经济进步)、生产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的进步)、人文 环境(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以及生态环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进步等等。迄今 为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多 少都是以环境、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为代价。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 道德水平却在下降:生产力发展了,生态环境却在恶化: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在进 步,社会暴力、犯罪率也在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在减少,等等。当然,发达国家 和发达地区现在一些有识之士,都已经看到这种负的影响,并着手来解决这方面 的问题。西部地区作为后发地区,如果再走这条路子,亦步亦趋,现代化的路子 将是十分缦长的。如果走一条新路,一开始就极力避免负面影响,那就将是一条 较快的路子。中央现在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两部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就是要 用这种新的发展观来指导,找出新思路,走出新路子,不要走发达国家和东部地 区的老路。就是说,西部要加快现代化步伐,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要老是感到自 己不如别人,要看到自己好的方面:社会风气还比较实,环境还没有因为工业化 而破坏,社会安全感比较好等。现代化是一场竞争,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而且是地区之间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要不至于落后,首先要靠自己,不能靠别 人,其次要不甘心落后,想办法走出新路子,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路子,这就 是要扬长补短,走新路。要扬长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当然短处也要看到。其 实我们现在看得太多的,说得太多的是短处,这方面也要正视,要想办法去弥补 自己的不是之处。这两方面加起来,新思路就出现了。 3.2全局性的战略观点。上一节我们讨论了东西部的差距问题。东西部的发 展差距是和现代化进程有关的问题,但又不是一回事。极而言之,如果中国从整 体上实现了现代化,或是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即使东西部还有一定差距甚至是不 小的差距,这种情况之下,西部还是实现了或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反之,如果地 区之间差别不大,但是大家都不搞工业化,不搞现代化,中国在整体上还是一个 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那就不要说西部,就是东部也离现代化很遥远,这就都没有 现代化了。因此,我们的前提,首先是推动中国在整体上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在
德思想水平、人际关系、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进步。当然,这许多方面的进步, 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决不是唯一的,更不能和其它方面的进步对立起来,或者以 其它方面的退步为代价。所以,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生产力的进 步(经济进步)、生产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的进步)、人文 环境(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以及生态环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进步等等。迄今 为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多 少都是以环境、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为代价。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 道德水平却在下降;生产力发展了,生态环境却在恶化;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在进 步,社会暴力、犯罪率也在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在减少,等等。当然,发达国家 和发达地区现在一些有识之士,都已经看到这种负的影响,并着手来解决这方面 的问题。西部地区作为后发地区,如果再走这条路子,亦步亦趋,现代化的路子 将是十分缦长的。如果走一条新路,一开始就极力避免负面影响,那就将是一条 较快的路子。中央现在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对于两部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就是要 用这种新的发展观来指导,找出新思路,走出新路子,不要走发达国家和东部地 区的老路。就是说,西部要加快现代化步伐,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要老是感到自 己不如别人,要看到自己好的方面:社会风气还比较实,环境还没有因为工业化 而破坏,社会安全感比较好等。现代化是一场竞争,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而且是地区之间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要不至于落后,首先要靠自己,不能靠别 人,其次要不甘心落后,想办法走出新路子,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路子,这就 是要扬长补短,走新路。要扬长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当然短处也要看到。其 实我们现在看得太多的,说得太多的是短处,这方面也要正视,要想办法去弥补 自己的不是之处。这两方面加起来,新思路就出现了。 3.2 全局性的战略观点。上一节我们讨论了东西部的差距问题。东西部的发 展差距是和现代化进程有关的问题,但又不是一回事。极而言之,如果中国从整 体上实现了现代化,或是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即使东西部还有一定差距甚至是不 小的差距,这种情况之下,西部还是实现了或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反之,如果地 区之间差别不大,但是大家都不搞工业化,不搞现代化,中国在整体上还是一个 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那就不要说西部,就是东部也离现代化很遥远,这就都没有 现代化了。因此,我们的前提,首先是推动中国在整体上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