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2、土壤H明显下降,造成土壤酸化 冬原因: 1)大量偏施氨肥,经硝化过程形成硝酸,导致土壤酸化; 2)生理酸性肥料; 3)植物吸收养分产生的代谢酸,如植物选择吸收阳离子时,为了保持细胞 内外的电荷平衡,根细胞必然会有等量的H+与之交换,因此根际的H就 会下降; 4)土壤阴阳离子不平衡
一、保护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 2、土壤pH明显下降,造成土壤酸化 ❖ 原因: 1)大量偏施氮肥,经硝化过程形成硝酸,导致土壤酸化; 2)生理酸性肥料; 3)植物吸收养分产生的代谢酸,如植物选择吸收阳离子时,为了保持细胞 内外的电荷平衡,根细胞必然会有等量的H+与之交换,因此根际的pH就 会下降; 4)土壤阴阳离子不平衡
一、保护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必3、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冬原因: 1)施用有机肥; 2)精耕细作促进土壤的熟化过程; 3)高温高湿促进了土壤的黏化过程
一、保护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 3、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 原因: 1)施用有机肥; 2)精耕细作促进土壤的熟化过程; 3)高温高湿促进了土壤的黏化过程
保护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冬3、土壤微生物变化大 必原因: 1)连年施用有机肥; 2)连作,精耕细作; 3)pH、盐分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一、保护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 3、土壤微生物变化大 ❖ 原因: 1)连年施用有机肥; 2)连作,精耕细作; 3)pH、盐分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二、保护地条件下的盐分积聚问题 冬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的概念 >盐渍化:土壤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运移而积累,含量超过01%或 0.2%的过程。又称盐碱化。 >次生盐渍化:由于人为活动不当,使原来非盐渍化土壤发生了盐渍化 或加重了原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盐渍化程度:以土壤盐渍度(%)或电导率(ms/cm)表示
二、保护地条件下的盐分积聚问题 ❖ 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的概念 ➢ 盐渍化:土壤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运移而积累,含量超过0.1%或 0.2%的过程。又称盐碱化。 ➢ 次生盐渍化:由于人为活动不当,使原来非盐渍化土壤发生了盐渍化 或加重了原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 盐渍化程度:以土壤盐渍度(%)或电导率(ms/cm)表示
口棚内 口棚外 (m0/50)锈生馆 1-2年 年5年分 6年以上 年份 大棚不同年份土壤电导率的变化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电导率(ms/cm) 1-2年 3-5年 6年以上 年 份 大棚不同年份土壤电导率的变化 棚 内 棚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