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讨论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 ★“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稳步前进; ★50年代未、60年代: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 ★1980年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积极建设小城镇;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讨论 ★大城市重点论 日女中等城市重点论 ★小城市重点论
▪ 一、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 ★“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稳步前进; ★ 50年代未、60年代: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 ★ 1980年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积极建设小城镇; ▪ 二、中国城市发展政策讨论 ★大城市重点论 ▪ ★中等城市重点论 ▪ ★小城市重点论 §5.3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讨论
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P1城市最小合理规模,人口少于 P1的城市是不经济的。 P2一城市生活每人净效最高时的规 模,对现有的城市居民是最理想的 MC 规摸。但这时MB>Mc城市人口仍 边际费用AC 要增加。 平均费用 P3—城市所得到的总的纯效益最高 时的规模,这时的社会效益最高, 平均效益 AB 对决策者最理想。但这时AB>AC,对 个人来说,只考虑平均效益,因此人 边际效益 MB 口可能继续迁入。 P一处于AB=AC,这时如不能制止 3P4城市人口 人口增加,城市就要超出最佳规模 的上限而不经济
★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P1—城市最小合理规模,人口少于 P1的城市是不经济的。 ▪ P2—城市生活每人净效最高时的规 模,对现有的城市居民是最理想的 规摸。但这时MB>MC,城市人口仍 要增加。 ▪ P3—城市所得到的总的纯效益最高 时的规模,这时的社会效益最高, 对决策者最理想。但这时AB>AC,对 个人来说,只考虑平均效益,因此人 口可能继续迁入。 ▪ P4—处于AB=AC,这时如不能制止 人口增加,城市就要超出最佳规模 的上限而不经济
第六讲敬间分布体系 一任何一个城市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总是不断地与其它城 一市或区域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货币和信息的交换,并把空间上彼 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叫城市空间分 布体系 6,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散 相互作用分类 传导、对流、辐射 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1、互补性( Complementarity) 2、通达性( Transferability) 3、介入机会( Intervening Opportunities)
第六讲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 任何一个城市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总是不断地与其它城 市或区域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货币和信息的交换,并把空间上彼 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叫城市空间分 布体系。 ▪ §6.1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 一、相互作用分类 ▪ 传导、对流、辐射 ▪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 1、互补性(Complementarity) ▪ 2、通达性(Transferability) ▪ 3、介入机会 (Intervening Opportunities)
A B a c a 间相互作用方向 和作用量 Distance-decay Regularity
A B C a b (Distance-decay Regularity) 空间相互作用方向 和作用量 c\a1
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 1、引力模式 2、潜力模式
▪ 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 ▪ 1、引力模式 ▪ 2、潜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