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志着由崇高理想到悦人效果的转变。在这种愉快的风格中,唯 的主旨本身既然不再是全部外在形象所要反映的中心,于 是本来虽由主旨本身生出的,而且只因为主旨才成为必要的 那些个别特殊细节也就逐渐变成独立的了。人们感觉到这些 细节是作为装饰,穿插和陪衬而放进作品中去的。正因为它 们对于主旨是些偶然的东西,只有凭它们对观众或读者的关 系才获得它们的基本意义,它们实际上是在投合欣赏者的主 观趣味,例如维吉尔和贺拉斯就用精雕细刻的风格取悦于人, 人们看得出他的多方面的意图以及他对产生愉快效果所作的 努力。在建筑,雕刻和绘画里,这种愉快的风格使得简单而 雄伟的体积消失了,到处出现的是些单独的小型造像,装饰, 珍宝,腮帮上的小酒窝,珍贵的首饰,微笑,服装的形形色 色的褶纹,动人的颜色和形状,奇特的难能可贵的然而并不 显得勉强的姿势,如此等等。例如所谓高惕式或德意志式的 建筑在追求愉快效果时,我们就看到无穷的精雕细刻的可爱 的小玩艺,使得建筑整体仿佛是由一层又一层的无数小柱,再 加上一些塔楼和小尖顶之类装饰所堆砌成的,这些组成部分 单凭它们本身就使人愉快,却也不至于破坏全体大轮廓和庞 大体积所产生的总的印象。 但是整个现阶段的艺术既然尽全力凭对外在方面的描绘 来追求外在效果,我们可以谈一谈这种效果的另外一种普遍 情况,那就是利用不愉快的,勉强的和庞大的东西(例如伟 大天才米琪尔·安杰罗在这方面往往用得过度)以及尖锐的 对比之类,作为产生印象的手段。追求效果一般是侧重面向 观众的企图,这就导致作品(形象)不再是独立自足,静穆
志 着 由 崇 高 理 想 到 悦 人 效 果 的 转 变 。 在 这 种 愉 快 的 风 格 中 , 唯 一 的 主 旨 本 身 既 然 不 再 是 全 部 外 在 形 象 所 要 反 映 的 中 心 , 于 是 本 来 虽 由 主 旨 本 身 生 出 的 , 而 且 只 因 为 主 旨 才 成 为 必 要 的 那 些 个 别 特 殊 细 节 也 就 逐 渐 变 成 独 立 的 了 。 人 们 感 觉 到 这 些 细 节 是 作 为 装 饰 , 穿 插 和 陪 衬 而 放 进 作 品 中 去 的 。 正 因 为 它 们 对 于 主 旨 是 些 偶 然 的 东 西 , 只 有 凭 它 们 对 观 众 或 读 者 的 关 系 才 获 得 它 们 的 基 本 意 义 , 它 们 实 际 上 是 在 投 合 欣 赏 者 的 主 观 趣 味 , 例 如 维 吉 尔 和 贺 拉 斯 就 用 精 雕 细 刻 的 风 格 取 悦 于 人 , 人 们 看 得 出 他 的 多 方 面 的 意 图 以 及 他 对 产 生 愉 快 效 果 所 作 的 努 力 。 在 建 筑 , 雕 刻 和 绘 画 里 , 这 种 愉 快 的 风 格 使 得 简 单 而 雄 伟 的 体 积 消 失 了 , 到 处 出 现 的 是 些 单 独 的 小 型 造 像 , 装 饰 , 珍 宝 , 腮 帮 上 的 小 酒 窝 , 珍 贵 的 首 饰 , 微 笑 , 服 装 的 形 形 色 色 的 褶 纹 , 动 人 的 颜 色 和 形 状 , 奇 特 的 难 能 可 贵 的 然 而 并 不 显 得 勉 强 的 姿 势 , 如 此 等 等 。 例 如 所 谓 高 惕 式 或 德 意 志 式 的 建 筑 在 追 求 愉 快 效 果 时 , 我 们 就 看 到 无 穷 的 精 雕 细 刻 的 可 爱 的 小 玩 艺 , 使 得 建 筑 整 体 仿 佛 是 由 一 层 又 一 层 的 无 数 小 柱 , 再 加 上 一 些 塔 楼 和 小 尖 顶 之 类 装 饰 所 堆 砌 成 的 , 这 些 组 成 部 分 单 凭 它 们 本 身 就 使 人 愉 快 , 却 也 不 至 于 破 坏 全 体 大 轮 廓 和 庞 大 体 积 所 产 生 的 总 的 印 象 。 但 是 整 个 现 阶 段 的 艺 术 既 然 尽 全 力 凭 对 外 在 方 面 的 描 绘 来 追 求 外 在 效 果 , 我 们 可 以 谈 一 谈 这 种 · 效 · 果 的 另 外 一 种 普 遍 情 况 , 那 就 是 利 用 不 愉 快 的 , 勉 强 的 和 庞 大 的 东 西 ( 例 如 伟 大 天 才 米 琪 尔 · 安 杰 罗 在 这 方 面 往 往 用 得 过 度 ) 以 及 尖 锐 的 对 比 之 类 , 作 为 产 生 印 象 的 手 段 。 追 求 效 果 一 般 是 侧 重 面 向 观 众 的 企 图 , 这 就 导 致 作 品 ( 形 象 ) 不 再 是 独 立 自 足 , 静 穆 序 论 9
10 第三卷(上)各门艺术的体系 而爽朗的,而是转身向外,仿佛和群众打招呼,迎接他们,凭 表现方式来求和观众建立联系。这两方面,静穆自持和面向 观众,当然是艺术作品都应该有的,但是两方面应该达到最 协调的平衡。具有严峻风格的艺术作品如果只顾闭关自守,不 愿向观众说话,结果就会是枯燥。反之,如果过分面向观众, 结果固然使人愉快,但也会丧失纯真,也就不单是凭纯真的 内容和构思方式和表现方式本身来使人愉快。这种投合观众 的倾向会使所显现的形象中夹杂一些偶然性的东西,也会使 作品本身成为一种偶然性的东西,我们从它里面看到的不再 是内容主旨和它本身决定的必然的形式,而是诗人或艺术家 以及他的主观意图,他的矫揉造作以及他的创作技巧的本领。 因此观众会完全脱离主旨的基本内容,发见自己在通过作品 和艺术家打交道,因为现在主要的事在于看到艺术家的意愿, 他在构思和创作中表现出多大程度的手艺本领。这样被导引 到和艺术家在见解和判断上打成一片,对于多数人是一种阿 谀奉承;作品愈招邀观众或读者施展自己这种主观艺术鉴赏 的本领,愈使他们懂得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他们也就愈容易 赞赏诗人,音乐家或造形艺术家,愈觉得他们自己的虚荣心 得到了满足。在严峻的风格里却不然,观众得不到任何照顾, 在对内容意义的实质进行严峻的乃至于生硬的描述之中,艺 术家和观众的主体性都抛到后面去了。这种主体性的抛弃当 然往往可以归咎于艺术家的病态的阴暗心情,他把一种深刻 的内容意义放在作品里,却不肯用流畅爽朗的语言把主旨阐 明出来,甚至于故意替观众制造困难。这种故作艰深的勾当 其实只是一种装腔作势,是对上述愉快风格的一种虚伪的对
而 爽 朗 的 , 而 是 转 身 向 外 , 仿 佛 和 群 众 打 招 呼 , 迎 接 他 们 , 凭 表 现 方 式 来 求 和 观 众 建 立 联 系 。 这 两 方 面 , 静 穆 自 持 和 面 向 观 众 , 当 然 是 艺 术 作 品 都 应 该 有 的 , 但 是 两 方 面 应 该 达 到 最 协 调 的 平 衡 。 具 有 严 峻 风 格 的 艺 术 作 品 如 果 只 顾 闭 关 自 守 , 不 愿 向 观 众 说 话 , 结 果 就 会 是 枯 燥 。 反 之 , 如 果 过 分 面 向 观 众 , 结 果 固 然 使 人 愉 快 , 但 也 会 丧 失 纯 真 , 也 就 不 单 是 凭 纯 真 的 内 容 和 构 思 方 式 和 表 现 方 式 本 身 来 使 人 愉 快 。 这 种 投 合 观 众 的 倾 向 会 使 所 显 现 的 形 象 中 夹 杂 一 些 偶 然 性 的 东 西 , 也 会 使 作 品 本 身 成 为 一 种 偶 然 性 的 东 西 , 我 们 从 它 里 面 看 到 的 不 再 是 内 容 主 旨 和 它 本 身 决 定 的 必 然 的 形 式 , 而 是 · 诗 · 人 或 · 艺 · 术 · 家 以 及 他 的 主 观 意 图 , 他 的 矫 揉 造 作 以 及 他 的 创 作 技 巧 的 本 领 。 因 此 观 众 会 完 全 脱 离 主 旨 的 基 本 内 容 , 发 见 自 己 在 通 过 作 品 和 艺 术 家 打 交 道 , 因 为 现 在 主 要 的 事 在 于 看 到 艺 术 家 的 意 愿 , 他 在 构 思 和 创 作 中 表 现 出 多 大 程 度 的 手 艺 本 领 。 这 样 被 导 引 到 和 艺 术 家 在 见 解 和 判 断 上 打 成 一 片 , 对 于 多 数 人 是 一 种 阿 谀 奉 承 ; 作 品 愈 招 邀 观 众 或 读 者 施 展 自 己 这 种 主 观 艺 术 鉴 赏 的 本 领 , 愈 使 他 们 懂 得 作 者 的 意 图 和 观 点 , 他 们 也 就 愈 容 易 赞 赏 诗 人 , 音 乐 家 或 造 形 艺 术 家 , 愈 觉 得 他 们 自 己 的 虚 荣 心 得 到 了 满 足 。 在 严 峻 的 风 格 里 却 不 然 , 观 众 得 不 到 任 何 照 顾 , 在 对 内 容 意 义 的 实 质 进 行 严 峻 的 乃 至 于 生 硬 的 描 述 之 中 , 艺 术 家 和 观 众 的 主 体 性 都 抛 到 后 面 去 了 。 这 种 主 体 性 的 抛 弃 当 然 往 往 可 以 归 咎 于 艺 术 家 的 病 态 的 阴 暗 心 情 , 他 把 一 种 深 刻 的 内 容 意 义 放 在 作 品 里 , 却 不 肯 用 流 畅 爽 朗 的 语 言 把 主 旨 阐 明 出 来 , 甚 至 于 故 意 替 观 众 制 造 困 难 。 这 种 故 作 艰 深 的 勾 当 其 实 只 是 一 种 装 腔 作 势 , 是 对 上 述 愉 快 风 格 的 一 种 虚 伪 的 对 1 0 第 三 卷 ( 上 ) 各 门 艺 术 的 体 系
序论 法国人特别爱在创作中追求阿谀奉承,吸引人的魔力和 动人的效果,所以把面向观众的轻松愉快的风格当作艺术要 务加以尽量发展了。他们认为作品的真正的价值就在于满足 旁人,于是就力求引起旁人的兴趣,要在旁人身上产生一种 效果。这种倾向在法国戏剧体诗里特别显著。例如玛蒙特尔 谈过一段关于他的《暴君德尼》剧本上演的小故事。剧中 个起决定作用的时刻是向暴君提出的一个问题。克勒雍②扮 演提这个问题的角色,等到时刻到了,她正在和达奥尼苏斯 交谈,就在这一发千钧之际,她却向台前走一步,面向观众 去提出那个问题,她这一招使作品博得全场喝彩。 我们德国人却特别要求艺术作品要有一种内容,这种内 容的深刻使艺术家自己感到满足,他并不为观众操心,观众 应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用心体会 2.题材的划分 在就各门艺术所共有的风格上的差别提出了一些一般性 玛蒙特尔 M almonte,1723-1799),法国戏剧家和史学家,他的剧 本已被人遗忘,现在还流传的是他的《回忆录》 ②克勒雍 (Clairon),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女演员,下文达奥尼苏斯,法译 作“暴君本人”。 ③以上一节时明各门艺术在风格上都经过严峻,高华优美和追求悦人的效 果这个共同的发展过程。德法对比一段反映启蒙运动时代北欧各民族对法国新古 典主义文艺的反感
抗 。 法 国 人 特 别 爱 在 创 作 中 追 求 阿 谀 奉 承 , 吸 引 人 的 魔 力 和 动 人 的 效 果 , 所 以 把 面 向 观 众 的 轻 松 愉 快 的 风 格 当 作 艺 术 要 务 加 以 尽 量 发 展 了 。 他 们 认 为 作 品 的 真 正 的 价 值 就 在 于 满 足 旁 人 , 于 是 就 力 求 引 起 旁 人 的 兴 趣 , 要 在 旁 人 身 上 产 生 一 种 效 果 。 这 种 倾 向 在 法 国 戏 剧 体 诗 里 特 别 显 著 。 例 如 玛 蒙 特 尔 ① 谈 过 一 段 关 于 他 的 《 暴 君 德 尼 》 剧 本 上 演 的 小 故 事 。 剧 中 一 个 起 决 定 作 用 的 时 刻 是 向 暴 君 提 出 的 一 个 问 题 。 克 勒 雍 ② 扮 演 提 这 个 问 题 的 角 色 , 等 到 时 刻 到 了 , 她 正 在 和 达 奥 尼 苏 斯 交 谈 , 就 在 这 一 发 千 钧 之 际 , 她 却 向 台 前 走 一 步 , 面 向 观 众 去 提 出 那 个 问 题 , 她 这 一 招 使 作 品 博 得 全 场 喝 彩 。 我 们 德 国 人 却 特 别 要 求 艺 术 作 品 要 有 一 种 内 容 , 这 种 内 容 的 深 刻 使 艺 术 家 自 己 感 到 满 足 , 他 并 不 为 观 众 操 心 , 观 众 应 按 照 他 们 自 己 的 意 愿 和 能 力 去 用 心 体 会 ③ 。 2 . 题 材 的 划 分 在 就 各 门 艺 术 所 共 有 的 风 格 上 的 差 别 提 出 了 一 些 一 般 性 序 论 1 1 ① ② ③ 以 上 一 节 时 明 各 门 艺 术 在 风 格 上 都 经 过 严 峻 , 高 华 优 美 和 追 求 悦 人 的 效 果 这 个 共 同 的 发 展 过 程 。 德 法 对 比 一 段 反 映 启 蒙 运 动 时 代 北 欧 各 民 族 对 法 国 新 古 典 主 义 文 艺 的 反 感 。 克 勒 雍 ( C l a i r o n ) , 十 八 世 纪 法 国 著 名 的 女 演 员 , 下 文 达 奥 尼 苏 斯 , 法 译 作 “ 暴 君 本 人 ” 。 玛 蒙 特 尔 ( M a r m o n t e l , 1 7 2 3 — 1 7 9 9 ) , 法 国 戏 剧 家 和 史 学 家 , 他 的 剧 本 已 被 人 遗 忘 , 现 在 还 流 传 的 是 他 的 《 回 忆 录 》
第三卷(上)各门艺术的体系 的说明之后,现在就要就这第三大部分的题材进行较详明的 划分了。关于这方面,人们常根据片面的理解去替各门艺术 的分类到处寻找各种不同的标准。但是分类的真正标准只能 根据艺术作品的本质得出来,各门艺术都是由艺术总概念中 所含的方面和因素展现出来的。在这方面头一个重要的观点 是这个:艺术作品既然要出现在感性实在里,它就获得了为 感觉而存在的定性,所以这些感觉以及艺术作品所借以对象 化的而且与这些感觉相对应的物质材料或媒介的定性就必然 提供各门艺术分类的标准。感觉既然是感觉,就要和物质发 生关系,而物质是彼此外在,多种多样的,所以感觉本身又 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之别。感觉整体的内在必 然性以及其中各部分不是本书所要研究的问题,这是自然哲 学的事。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各种感觉按照它们的概念(本 质)是否都有能力作为掌握艺术作品的工具?如果不都有,究 竟哪几种有?我们前已排除了触觉,嗅觉和味觉,博提格①所 说的用手摸女神雕像的滑润的大理石并不能算是艺术的观照 或欣赏。因为通过触觉,一个人作为一个感性的个体只是 触及另一个感性的个体以及它的重量,硬度,软度和物质的 抵抗力;而一件艺术作品却不只是一种感性的东西,而是精 神在感性事物里的显现。同理,一件艺术作品也不是可以凭 味觉来接受的,因为味觉不让它的对象保持独立自由,而是 要对它采取实际行动,要消灭它,吃掉它,味觉的培养和精 ①博提格 tiger,1760-1835),德国学者 ②“感性的”即物质的
的 说 明 之 后 , 现 在 就 要 就 这 第 三 大 部 分 的 题 材 进 行 较 详 明 的 · 划 · 分 了 。 关 于 这 方 面 , 人 们 常 根 据 片 面 的 理 解 去 替 各 门 艺 术 的 分 类 到 处 寻 找 各 种 不 同 的 标 准 。 但 是 分 类 的 真 正 标 准 只 能 根 据 艺 术 作 品 的 本 质 得 出 来 , 各 门 艺 术 都 是 由 艺 术 总 概 念 中 所 含 的 方 面 和 因 素 展 现 出 来 的 。 在 这 方 面 头 一 个 重 要 的 观 点 是 这 个 : 艺 术 作 品 既 然 要 出 现 在 感 性 实 在 里 , 它 就 获 得 了 为 感 觉 而 存 在 的 定 性 , 所 以 这 些 感 觉 以 及 艺 术 作 品 所 借 以 对 象 化 的 而 且 与 这 些 感 觉 相 对 应 的 物 质 材 料 或 媒 介 的 定 性 就 必 然 提 供 各 门 艺 术 分 类 的 标 准 。 感 觉 既 然 是 · 感 · 觉 , 就 要 和 物 质 发 生 关 系 , 而 物 质 是 彼 此 外 在 , 多 种 多 样 的 , 所 以 感 觉 本 身 又 有 触 觉 , 嗅 觉 , 味 觉 , 听 觉 和 视 觉 之 别 。 感 觉 整 体 的 内 在 必 然 性 以 及 其 中 各 部 分 不 是 本 书 所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 这 是 自 然 哲 学 的 事 。 我 们 所 要 研 究 的 是 : 各 种 感 觉 按 照 它 们 的 概 念 ( 本 质 ) 是 否 都 有 能 力 作 为 掌 握 艺 术 作 品 的 工 具 ? 如 果 不 都 有 , 究 竟 哪 几 种 有 ? 我 们 前 已 排 除 了 触 觉 , 嗅 觉 和 味 觉 , 博 提 格 ① 所 说 的 用 手 摸 女 神 雕 像 的 滑 润 的 大 理 石 并 不 能 算 是 艺 术 的 观 照 或 欣 赏 。 因 为 通 过 · 触 · 觉 , 一 个 人 作 为 一 个 感 性 的 个 体 ② 只 是 触 及 另 一 个 感 性 的 个 体 以 及 它 的 重 量 , 硬 度 , 软 度 和 物 质 的 抵 抗 力 ; 而 一 件 艺 术 作 品 却 不 只 是 一 种 感 性 的 东 西 , 而 是 精 神 在 感 性 事 物 里 的 显 现 。 同 理 , 一 件 艺 术 作 品 也 不 是 可 以 凭 · 味 · 觉 来 接 受 的 , 因 为 味 觉 不 让 它 的 对 象 保 持 独 立 自 由 , 而 是 要 对 它 采 取 实 际 行 动 , 要 消 灭 它 , 吃 掉 它 , 味 觉 的 培 养 和 精 1 2 第 三 卷 ( 上 ) 各 门 艺 术 的 体 系 ① ② “ 感 性 的 ” 即 物 质 的 。 博 提 格 ( B o At t i g e r , 1 7 6 0 — 1 8 3 5 ) , 德 国 学 者
序论 锐化只有对食品及其烹调或是对对象的化学属性的检定,才 是可能的和必要的。但是艺术的对象却凭它的独立的客观的 形象来供人观照,它当然也是为人而存在的,但是它为人而 存在的方式是认识性或理智性的而不是实践性的,也就是说, 它对欲念和意志不发生关系。至于嗅觉也不是艺术欣赏的器 官,因为事物只有本身在变化过程中,在受空气的影响而放 散中,才能成为嗅觉的对象。 视觉却不然,它和对象的关系是用光作媒介而产生的 种纯粹认识性的关系,而光仿佛是一种非物质的物质,也让 对象保持它的独立自由,光照耀着事物,使事物显现出来,不 象空气和火那样和对象有实践的关系,明显地或不知不觉地 把对象燃烧掉。对于无欲念的视觉,一切在空间中互相外在 或并列的物质性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对象,由于这对象没有遭 破坏,保持着它的完整面貌,所以它凭形状和颜色而显现出 来。 另一种认识性的感觉是听觉,听觉与视觉形成最尖锐的 对比。听觉所涉及的不是形状和颜色之类,而是声音,是物 体的震动。听觉也不象嗅觉,它不需要对象经过分解,只需 要对象的震动,对象在震动中也不受损伤。这种观念性的运 动0使物体仿佛凭它的声响表现出它的单纯的主体性和灵 魂,人耳掌握声音运动的方式和人眼掌握形状或颜色的方式 样,也是认识性的,因此音乐使对象的内在因素变成为内 ①声音的震动是一浪接着一浪的,须凭人脑的活动才可以把它了解为一个 运动的整体,所以是“观念性的
锐 化 只 有 对 食 品 及 其 烹 调 或 是 对 对 象 的 化 学 属 性 的 检 定 , 才 是 可 能 的 和 必 要 的 。 但 是 艺 术 的 对 象 却 凭 它 的 独 立 的 客 观 的 形 象 来 供 人 观 照 , 它 当 然 也 是 为 人 而 存 在 的 , 但 是 它 为 人 而 存 在 的 方 式 是 认 识 性 或 理 智 性 的 而 不 是 实 践 性 的 , 也 就 是 说 , 它 对 欲 念 和 意 志 不 发 生 关 系 。 至 于 · 嗅 · 觉 也 不 是 艺 术 欣 赏 的 器 官 , 因 为 事 物 只 有 本 身 在 变 化 过 程 中 , 在 受 空 气 的 影 响 而 放 散 中 , 才 能 成 为 嗅 觉 的 对 象 。 · 视 · 觉 却 不 然 , 它 和 对 象 的 关 系 是 用 光 作 媒 介 而 产 生 的 一 种 纯 粹 认 识 性 的 关 系 , 而 光 仿 佛 是 一 种 非 物 质 的 物 质 , 也 让 对 象 保 持 它 的 独 立 自 由 , 光 照 耀 着 事 物 , 使 事 物 显 现 出 来 , 不 象 空 气 和 火 那 样 和 对 象 有 实 践 的 关 系 , 明 显 地 或 不 知 不 觉 地 把 对 象 燃 烧 掉 。 对 于 无 欲 念 的 视 觉 , 一 切 在 空 间 中 互 相 外 在 或 并 列 的 物 质 性 的 东 西 都 可 以 成 为 对 象 , 由 于 这 对 象 没 有 遭 破 坏 , 保 持 着 它 的 完 整 面 貌 , 所 以 它 凭 形 状 和 颜 色 而 显 现 出 来 。 另 一 种 认 识 性 的 感 觉 是 · 听 · 觉 , 听 觉 与 视 觉 形 成 最 尖 锐 的 对 比 。 听 觉 所 涉 及 的 不 是 形 状 和 颜 色 之 类 , 而 是 · 声 · 音 , 是 物 体 的 震 动 。 听 觉 也 不 象 嗅 觉 , 它 不 需 要 对 象 经 过 分 解 , 只 需 要 对 象 的 震 动 , 对 象 在 震 动 中 也 不 受 损 伤 。 这 种 观 念 性 的 运 动 ① 使 物 体 仿 佛 凭 它 的 声 响 表 现 出 它 的 单 纯 的 主 体 性 和 灵 魂 , 人 耳 掌 握 声 音 运 动 的 方 式 和 人 眼 掌 握 形 状 或 颜 色 的 方 式 一 样 , 也 是 认 识 性 的 , 因 此 音 乐 使 对 象 的 内 在 因 素 变 成 为 内 序 论 1 3 ① 声 音 的 震 动 是 一 浪 接 着 一 浪 的 , 须 凭 人 脑 的 活 动 才 可 以 把 它 了 解 为 一 个 运 动 的 整 体 , 所 以 是 “ 观 念 性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