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教 案 (理论课) 课程名称方剂学 任课班级中药本12 任课教师刘雯霞 教学职称讲师 中药系生药教研室 二O一四一二0一五学年第一学期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教 案 (理论课) 课程名称 方 剂 学 任课班级 中药本 12 任课教师 刘 雯 霞 教学职称 讲 师 中药 系 生药 教研室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第一 学期
姓名刘雯腰职称讲师总学时理论:8 使用教材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也是中药学 课程 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方剂的组 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 学 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运用方剂和运用中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习 其他中药课程打基础,为以后在中药复方的生产及研究工作中,对常见的 方剂及复方能有所了解掌握,并具有一定的复方研发能力。 章次 章 名 学时 第一章至 绪论、总论 3学时 第六章 第七章 解表剂 4学时 时 第八章 泻下剂 2学时 分 第九章 和解剂 2学时 第十章 清热剂 6学时 第十一章 温里剂 2学时 第十二章 补益剂 5学时 第十三章 固涩剂 2学时 第十四章 安神剂 1学时 第十五章 开窍剂 1学时 第十六章 理气剂 2学时 第十七章 理血剂 3学时 第十八章 治风剂 2学时 第十九章 治燥剂 2学时
姓 名 刘雯霞 职 称 讲师 总学时 理论:48 使用教材 方剂学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也是中药学 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方剂的组 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及其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 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运用方剂和运用中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习 其他中药课程打基础,为以后在中药复方的生产及研究工作中,对常见的 方剂及复方能有所了解掌握,并具有一定的复方研发能力。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 第一章至 第六章 绪论、总论 3 学时 第七章 解表剂 4 学时 第八章 泻下剂 2 学时 第九章 和解剂 2 学时 第十章 清热剂 6 学时 第十一章 温里剂 2 学时 第十二章 补益剂 5 学时 第十三章 固涩剂 2 学时 第十四章 安神剂 1 学时 第十五章 开窍剂 1 学时 第十六章 理气剂 2 学时 第十七章 理血剂 3 学时 第十八章 治风剂 2 学时 第十九章 治燥剂 2 学时
第二十章 祛湿剂 4学时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3学时 第二十二 消食剂 2学时 第二十三章 驱虫剂 1学时 第二十四章 涌吐剂 1学时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4一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方剂学 专业、班级:中药本12 章节 题目 第一章总论(3学时) 1)了解方剂学发展简史。 2)熟恶方剂的分类和剂型。 3)掌握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服法等。 1)方剂学发展简史。(45) 及 2)方剂与治法。(25) 3)方剂的分类。(8)
第二十章 祛湿剂 4 学时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3 学时 第二十二 消食剂 2 学时 第二十三章 驱虫剂 1 学时 第二十四章 涌吐剂 1 学时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方剂学 专业、班级:中药本 12 章节 题目 第一章 总论 (3 学时) 教学 目的 1) 了解方剂学发展简史。 2) 熟悉方剂的分类和剂型。 3) 掌握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服法等。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 方剂学发展简史。(45’) 2) 方剂与治法。(25’) 3) 方剂的分类。(8’)
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45) 5)剂型。(4) 6)方剂的服法。(13) 重占 难点:①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②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重点:方剂的“君、臣、佐、使”结构。 对策:用多媒体、板书讲解,结合临床实际。 教学 教学方法:单班授课,师生比1:67。 组织 1)通过课堂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2)通过批改作业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教学 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教学课件。 思考 1)方剂学发展中个著作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题及 阅读 2)治法对方剂的应用是何意义? 材料 3)各分类方法在方剂学中的优点是什么? 4)“君、臣、佐、使”组成结构对方剂应用是何意义? 5)方剂的煎药与服法对方剂是何意义? 题后记 授课教师:刘雯履 系主任:李鹏 2014年8月26日
4)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45’) 5) 剂型。(4’) 6) 方剂的服法。(13’)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难点:①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②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重点:方剂的“君、臣、佐、使”结构。 对策:用多媒体、板书讲解,结合临床实际。 教学 组织 教学方法:单班授课,师生比 1:67。 1) 通过课堂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2) 通过批改作业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教学 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教学课件。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 方剂学发展中个著作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 治法对方剂的应用是何意义? 3) 各分类方法在方剂学中的优点是什么? 4) “君、臣、佐、使”组成结构对方剂应用是何意义? 5) 方剂的煎药与服法对方剂是何意义? 题 后 记 授课教师:刘雯霞 系主任:李鹏 2014 年 8 月 26 日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4一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方剂学 专业、班级:中药本12 章节 题目 第二章解表剂(4学时) 1)使学生了解解表剂及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用药、功用与适应证 教型 候。 目的 2)使学生掌握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 方解、运用及相关类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等。 教学 1)解表剂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0) 内容 及 2)麻黄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0) 时间 分配3)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0) 4)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25) 5)辛凉解表剂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0) 6)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5) )桑菊饮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0) 8)麻杏石甘汤的主治证、功用、方解、及配伍特点。(30) 9)败毒散结合汗法和补法简单讲解。(20) 重点 难点 重点:麻黄和桂枝,麻黄和杏仁,桂枝和芍药,小青龙汤干姜、细辛 对策 五味子的配伍意义。 难点: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对策:用多媒体、板书讲解,结合临床实际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教案(理论课)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方剂学 专业、班级:中药本 12 章节 题目 第二章 解表剂 (4 学时) 教学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解表剂及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用药、功用与适应证 候。 2) 使学生掌握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 方解、运用及相关类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等。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 解表剂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0’) 2) 麻黄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0’) 3)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0’) 4) 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25’) 5) 辛凉解表剂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10’) 6) 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5’) 7) 桑菊饮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20’) 8) 麻杏石甘汤的主治证、功用、方解、及配伍特点。(30’) 9) 败毒散结合汗法和补法简单讲解。(20’)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麻黄和桂枝,麻黄和杏仁,桂枝和芍药,小青龙汤干姜、细辛、 五味子的配伍意义。 难点: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对策:用多媒体、板书讲解,结合临床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