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选修二测试题 、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xin)夙(feng)遭闵凶门衰祚(zuo)薄 日薄 (b6)西山 B.茕茕( qiong)独立 封识(zhi) 猥(wei)以贱微 生 当陨(yin)首 C.责臣逋(bu)慢 犹蒙矜(jn)育 覆校(xiao) 飨( XIang) 士卒 D.期(q)功强近 终鲜(xian)兄弟除臣洗(xi)马 数 (shu)目项王 2.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 霸上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 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 为:担任 B.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逊 C.贱卖市谷入汝 市 :集市 D.旦夕自哺农者 喂 6.下面选项的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是( 例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土也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B.段公,仁信大人也 C.汝诚人耶 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7.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今齐地方千里 C.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D.至于幽暗昏惑 8.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又以刃刺酒翁 B.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 公已乱。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9、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必修五、选修二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xìn) 夙(fèng)遭闵凶 门衰祚(zuò)薄 日薄 (bó)西山 B.茕茕(qióng)独立 封识(zhì) 猥(wěi)以贱微 生 当陨(yǔn)首 C.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 覆校(xiào) 飨(xiǎng) 士卒 D.期(qī)功强近 终鲜(xiǎn)兄弟 除臣洗(xǐ)马 数 (shuò)目项王 2.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沛公军 霸上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⑧吾得兄事 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 为:担任 B.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逊 C.贱卖市谷入汝 市:集市 D.旦夕自哺农者 哺:喂 6.下面选项的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是( ) 例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B.段公,仁信大人也 C.汝诚人耶 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7.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今齐地方千里 C.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D.至于幽暗昏惑 8.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 A.又以刃刺酒翁。 B.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 公已乱。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9、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0、下列各句中“因”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昨日因参转运 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因无景观,不曾至 11.与例句中“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张良是时从沛公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樊哙从良坐 D、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 郡也 12、对下列古今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成功名 成就功业 B、不能通知二父志 深入了解 C、从事于汴、徐二府 跟随 D、颜色不乱 脸色 1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 鹿 )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14.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 “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 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15.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 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 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 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文言文阅读 一)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 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 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 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 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0、下列各句中“因”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 昨日因参转运 C 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 因无景观,不曾至 11.与例句中“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张良是时从沛公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樊哙从良坐 D、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 郡也 12、对下列古今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成功名: 成就功业 B、不能通知二父志 深入了解 C、从事于汴、徐二府 跟随 D、颜色不乱 脸色 1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 鹿 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14.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 “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 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15.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 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 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 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二、文言文阅读 (一)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 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 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 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 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6.下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7.对上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 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 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 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 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 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喏。”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百余骑(使动用法,使……随从)B.若入前为寿(如果)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请允许我)D.翼蔽沛公(名作状,像鸟展 开翅膀那样) 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良曰:“长于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2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 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 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 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 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 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
16.下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重为乡党所笑 B. 为十表,本纪十二 C. 故士有画土为牢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17.对上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 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 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 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 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 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 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 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 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喏。”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从百余骑 (使动用法,使……随从) B.若入前为寿 (如果)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请允许我) D.翼蔽沛公 (名作状,像鸟展 开翅膀那样) 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良曰:“长于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因击沛公于坐。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2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三)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 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 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 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 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 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
B.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恩泽 C.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逗留。 22.与例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的“见”语法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互见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3.从下列句中选出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结构不相同的句子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 于潭上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霜叶红于二月花。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2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 “以”字不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于”字不同,两 个“以”字也不同。 三、默写题(每空0.5分,共10分,请做在答题卡上) 四、翻译题(每题3分,共15分,请做在答题卡上) 必修五、选修二测试题答题卡 班级 姓名 总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题号12345678191011213 答案
B.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恩泽。 C.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 盘桓:徘徊、逗留。 22.与例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的“见”语法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互见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3.从下列句中选出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结构不相同的句子 ( )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 于潭上。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霜叶红于二月花。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2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 “以”字不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 个“以”字也不同。 三、默写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请做在答题卡上) 四、翻译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请做在答题卡上) 必修五、选修二测试题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 号 总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151617819202112232425 答案 二、默写题(每空0.5分,共10分) 26、《诗》三百篇, 27、臣之辛 实所共鉴。 28、有志与 力 ,亦不能至也。 ,至微至 ,有所希冀。 落霞与孤鹜齐飞 31、然力足以至 焉2亲3清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 潦水尽而寒潭 访风景于崇阿。 ,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35、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 范 三、翻译题(每题3分,共15分) 36、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37、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默写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 26、《诗》三百篇, 。 27、臣之辛 苦, , , 实所共鉴。 28、有志与 力, , ,亦不能至也。 29、 ,至微至 陋, , , ,有所希冀。 30、落霞与孤鹜齐飞, 。 31、然力足以至 焉, , ; 32、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 。 33、潦水尽而寒潭 清, 。 ,访风景于崇阿。 34、 , ,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35、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 范, 。 三、翻译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36、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37、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38、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