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2011年(春)七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为100分,B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 钟。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其余的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 卷 B 全卷 总分 三四五总分 四总分 号得分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fan)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 ,脸涨( zhang)得通红。 B.她只顾使出浑身解(ji)数,用她灵活熟(shu)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卬度古代 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C.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 (shan)的步履(16)。 D.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pi)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pan),纵然 是在休息的时候。 2.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故是高高兴兴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 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 硬的冰雪荒原 ·下语文期末测试题第1页(共12页)
七年级·下 语文期末测试题 第 1 页 (共 12 页) 新都区 2011 年(春)七年级期末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1.全卷分为 A 卷和 B 卷,A 卷满分为 100 分,B 卷满分为 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 钟。A 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其余的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 题 号 A 卷 B 卷 全 卷 总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8 分) 一、基础知识(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fán)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 睛,脸涨.(zhàng)得通红。 B.她只顾使出浑身解.(jiě)数,用她灵活熟.(shú)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 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C.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 (shān)的步履.(lǚ)。 D.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pèi)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pàn),纵然 是在休息的时候。 2.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故是高高兴兴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 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 硬的冰雪荒原
D.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 空中再度起跳,下堕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3.结合课文内容,下面句中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1)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 (2)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得就像那片高粱 (3)它们甘心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一条生存的道路 A.庆幸朴素开创 B.庆幸朴实开辟 高兴朴素开辟 D.高兴朴实开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干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干求救声,曳屋许 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又夹百千求救声(夹:夹杂)B.曳屋许许声(曳:推倒) C.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D.变色离席(色:脸色)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之”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称前时之闻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撤屏视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6.对上面文段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写口技者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 动作。 B.第二段再次交代口技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道具,照应文章的开头, 表明口技者未添加任何道具,口技表演的确是“善”。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下语文期末测试题第2页(共12页)
七年级·下 语文期末测试题 第 2 页 (共 12 页) D.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 空中再度起跳,下堕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3.结合课文内容,下面句中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1)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 ! (2)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 得就像那片高粱。 (3)它们甘心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 一条生存的道路。 A.庆幸 朴素 开创 B.庆幸 朴实 开辟 C.高兴 朴素 开辟 D.高兴 朴实 开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6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 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又夹.百千求救声(夹:夹杂) B.曳.屋许许声(曳:推倒) C.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D.变色.离席(色:脸色)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之”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能称前时之.闻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撤屏视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6.对上面文段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写口技者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 动作。 B.第二段再次交代口技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道具,照应文章的开头, 表明口技者未添加任何道具,口技表演的确是“善”。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的议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口技者高超演技的赞美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写听众的反应来 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得分评卷人 、(共10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默写填空。(任选6句作答,共6分) 关山度若飞。(《南北朝·木兰诗》) (2)此夜曲中闻折柳,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深林人不知, (唐·王维《竹里馆》) (4) ,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青草池塘处处蛙。(南宋·赵师秀《约客》) (7)江山代有才人出, (清·赵翼《论诗》) (8)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俄国·普希金《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 得分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3题。(12分)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岀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 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毎前进一步都要付岀巨 ·下语文期末测试题第3页(共12页)
七年级·下 语文期末测试题 第 3 页 (共 12 页) 的议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口技者高超演技的赞美。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写听众的反应来 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82 分) 三、(共 10 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 8.默写填空。(任选 6 句作答,共 6 分) (1) ,关山度若飞。(《南北朝·木兰诗》) (2)此夜曲中闻折柳,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深林人不知, 。(唐·王维《竹里馆》) (4) ,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青草池塘处处蛙。(南宋·赵师秀《约客》) (7)江山代有才人出, 。(清·赵翼《论诗》) (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俄国·普希金《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3 题。(12 分)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 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大的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 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 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 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 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拋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 攀登 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 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 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 顶峰走去。 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 登,终于登上了—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 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 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主要内容 ·下语文期末测试题第4页(共12页)
七年级·下 语文期末测试题 第 4 页 (共 12 页) 大的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 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到达 8830 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 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 “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 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 ....的语气异口同声 ....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 攀登。 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 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 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 顶峰走去。 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 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 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 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面文字的主要内容。(2 分) 主要内容: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各有什么表达作用?作者这样写的用 意是什么?(4分)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11.三位登山队员在冲顶的过程中遇到的三个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战胜这些困 难的?(3分) 答: 1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得分评卷人 五、作文(60分,两题任选一题) 13.(1)我们每个人都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让陌生的心灵靠近;爱,让沉寂的热情爆发 爱,让无数双温暖的手编织动人的故事……只要心还在跳动,血还在流淌,我们就不会停 止对爱的追求,我们就会感受到深深的爱! 请以“献给的爱”或 给我的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 。注意: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 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 叙文。注意: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第5页(共12页)
七年级·下 语文期末测试题 第 5 页 (共 12 页)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各有什么表达作用?作者这样写的用 意是什么?(4 分)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 ....的语气异口同声 ....地回答:“继续前进!” 答: 11.三位登山队员在冲顶的过程中遇到的三个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战胜这些困 难的?(3 分) 答: 1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五、作文(60 分,两题任选一题) 13.(1)我们每个人都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让陌生的心灵靠近;爱,让沉寂的热情爆发; 爱,让无数双温暖的手编织动人的故事……只要心还在跳动,血还在流淌,我们就不会停 止对爱的追求,我们就会感受到深深的爱! 请以“献给 的爱”或“ 给我的爱”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 文。注意: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 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 叙文。注意: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得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