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接 连接测量分为地面连接测量和井下连接测量两部分。 地 1连接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 的沙,(1)点C与D及点C′与D′要彼此通视,且CD与C′D 边长要大于20m (2)三角形的锐角y和y′要小于2°; (3)a/c与a′/c′的值要尽量小一些,一般应小于1.5 2连接三角形法的外业 地面连接测量是在C点安置经纬仪测量出西、中和γ 个角度,并丈量a、b、c三条边的边长。同样,井下连接 测量是在C′点安置仪器测量出中′、中′和γ′三个角 度,并丈量a′,b′和c′三条边的边长
(二) 连接 连接测量分为地面连接测量和井下连接测量两部分。 地 1 连接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 (1) 点C与D及点C′与D′要彼此通视,且CD与C′D′ 的边长要大于20 m; (2) 三角形的锐角γ和γ′要小于2° ; (3) a/c与a′/c′的值要尽量小一些,一般应小于1.5 m。 2 连接三角形法的外业 地面连接测量是在C点安置经纬仪测量出ψ、φ和γ三 个角度,并丈量a、b、c三条边的边长。同样,井下连接 测量是在C′点安置仪器测量出ψ′ 、φ′和γ′三个角 度,并丈量a′ ,b′和c′三条边的边长
3连接三角形的解算 (1)运用正弦定理,解算出α,β,α′,β′ (2)检查测量和计算成果 首先,连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B、y以及a′ β′、Y′的和均应为180°。若有少量残差可平均分配 到a、B或a′、B′上。 其次,井上丈量所得的两钢丝间的距离c丈与按余弦 定理计算出的距离c计相差应不大于2m;井下丈量所得 的两钢丝间的距离c丈′与计算出的距离c计′相差应不大 于4mm。若符合上述要求可在丈量的a、b、c以及a′、 b′、c′中加入改正数Va,Vb,Vc及Va′,Vb′,Vc (3)将井上、井下连接图形视为一条导线,按照导线的 计算方法求出井下起始点C′的坐标及井下起始边C′D′ 的方位角
3 连接三角形的解算 (1) 运用正弦定理,解算出α,β,α′ ,β′ (2) 检查测量和计算成果 首先,连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α、β、γ以及α′ 、 β′ 、γ′的和均应为180° 。若有少量残差可平均分配 到α、β或α′ 、β′上。 其次,井上丈量所得的两钢丝间的距离c丈与按余弦 定理计算出的距离c计相差应不大于2 mm;井下丈量所得 的两钢丝间的距离c丈′与计算出的距离c计′相差应不大 于4 mm。若符合上述要求可在丈量的a、b、c以及a′ 、 b′ 、c′中加入改正数Va,Vb,Vc及Va′ ,Vb′ ,Vc (3) 将井上、井下连接图形视为一条导线,按照导线的 计算方法求出井下起始点C′的坐标及井下起始边C′D′ 的方位角
三、两井定向 1概述 个 筒内各用重球悬挂一根钢 GAB 丝,通过地面和井下导线 A B 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把 地面坐标系统中的平面坐 标和方向传递到井下。两 2 井定向的外业测量包括投 A 点、地面和井下连接测量。az2 在连接测量时必须测出井 上、井下导线各边的边长 及其连接水平角;同时在 内业计算时必须采用假定 坐标系
三、 两井定向 1 概述 两井定向是在两个井 筒内各用重球悬挂一根钢 丝,通过地面和井下导线 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把 地面坐标系统中的平面坐 标和方向传递到井下。两 井定向的外业测量包括投 点、地面和井下连接测量。 在连接测量时必须测出井 上、井下导线各边的边长 及其连接水平角;同时在 内业计算时必须采用假定 坐标系
2两井定向的内业计算 (1)按导线计算方法,计算出地面两钢丝点A、B的坐标(x A,yA)、(xB,yB) (2)计算两钢丝点A、B的连线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方位角 a ab: (3)以井下导线起始边A1′1为x′轴,A点为坐标原点建 立假定坐标系,计算井下导线各连接点在此假定坐标系中 的平面坐标,设B点的假定坐标为(xB′,yB′) (4)计算A、B连线在假定坐标系中的方位角aAB′ (5)计算井下起始边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方位角aA 1:aA1=aAB—aAB′ (6)根据A点的坐标(xA,yA)和计算出的A边的方位角 aA1,计算出井下导线各点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和 方位角
2 两井定向的内业计算 (1)按导线计算方法,计算出地面两钢丝点A、B的坐标(x A,yA)、(xB,yB); (2) 计算两钢丝点A、B的连线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方位角 αAB; (3) 以井下导线起始边A1′1为x′轴,A点为坐标原点建 立假定坐标系,计算井下导线各连接点在此假定坐标系中 的平面坐标,设B点的假定坐标为(xB′ ,yB′); (4) 计算A、B连线在假定坐标系中的方位角αAB′ (5) 计算井下起始边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方位角αA 1:αA1=αAB-αAB′ (6) 根据A点的坐标(xA,yA)和计算出的A1边的方位角 αA1,计算出井下导线各点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坐标和 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