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会利用格林公式进行积分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及计算,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格林公式。 难点第二类曲线。 第十二章无穷级数 主要内容: 1.无穷级数,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数项级数的审敛法 3.幂级数 4.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5.傅里叶级数 要求: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 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收敛性。 3.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和根值审敛法,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 4.会用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定理。 5。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 并会由此求出某些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sinx,cosx,ln(I+)和arctanx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 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11.了解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上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值判别法,幂级数的收敛区间,泰勒级数,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函数的傅里叶正弦和余弦级数. 难点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用间接法展函数为泰勒级数 8
8 4 会利用格林公式进行积分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 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及计算,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格林公式. 难点 第二类曲线。 第十二章 无穷级数 主要内容: 1.无穷级数,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数项级数的审敛法 3.幂级数 4.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5.傅里叶级数 要求: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 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与 p 级数的收敛性。 3.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和根值审敛法,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 4.会用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定理。 5.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 并会由此求出某些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 e x,sinx,cosx,ln(1+x)和 arctanx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 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11.了解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上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值判别法,幂级数的收敛区间,泰勒级数,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函数的傅里叶正弦和余弦级数. 难点 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用间接法展函数为泰勒级数
三、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学 时 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讲练实讨考自合 授习验论察学计 七 常微分方程 122 14 八 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 120 九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应用 102 12 重积分 82 0 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 4 6 十二无穷级数 10 10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笔试闭卷。 五.建议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资料 [山《高等数学》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新编高等数学学习辅导》,王金金等编,西安:西电出版社,1998 制定者:江俊勤执笔 审定者:赵永明 批准者:惠萍 校对者:赵永明 9
9 三、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练 习 实 验 讨 论 考 察 自 学 合 计 七 常微分方程 12 2 14 八 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 12 0 12 九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应用 10 2 12 十 重积分 8 2 10 十一 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 4 2 6 十二 无穷级数 10 10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笔试闭卷. 五.建议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资料: [1]《高等数学》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2]《新编高等数学学习辅导》,王金金等编,西安:西电出版社,1998. 制定者:江俊勤执笔 审定者:赵永明 批准者:惠萍 校对者:赵永明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英文名称:Mechanics 课程编号:060065 总学时:64学分:4 适用对象:高等师范学校物理学专业的学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初步、矢量)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力学》是高等师范学校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科 学知识视野,同时《力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联中学物理,上接理论力学的学习, 学好力学将为其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力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及应用。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力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比较灵活地加以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处 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具备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和矢量代数研究和解决力学问 题的能力、定量计算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力学的新进展和成果及发展概况,同时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思维 方法,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讲授高中物理力学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万有引力、 刚体力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流体力学初步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包括课堂 讲解法、练习法、提问法、演示法、模型教学法、图表教学法等:教学手段采用黑板板书和 多煤体课件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辅导、习题练习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为 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掌握力学主要内容 的目的。 教学要求按层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 主要内容: 第一章物理学和力学:了解和认识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科的特点。 第二章质点运动学:重点:理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运动的描述,质点的运动 0
10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英文名称:Mechanics 课程编号:060065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高等师范学校物理学专业的学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初步、矢量)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力学》是高等师范学校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科 学知识视野,同时《力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联中学物理,上接理论力学的学习, 学好力学将为其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力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及应用。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力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比较灵活地加以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处 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具备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和矢量代数研究和解决力学问 题的能力、定量计算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力学的新进展和成果及发展概况,同时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思维 方法,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讲授高中物理力学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 质点动力学、 万有引力、 刚体力学、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流体力学初步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包括课堂 讲解法、练习法、提问法、演示法、模型教学法、图表教学法等;教学手段采用黑板板书和 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辅导、习题练习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为 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掌握力学主要内容 的目的。 教学要求按层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 主要内容: 第一章物理学和力学:了解和认识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科的特点。 第二章质点运动学:重点:理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运动的描述,质点的运动
学方程:掌握直线运动,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面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抛体运动, 难点:了解和认识相对运动。 第三章动量、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重点: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力学中常见 的三种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质心运动定理。第四章动能和势能:掌握功的计算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心碰撞:理解物体系的势能。 第五章角动量、对称性:难点:理解力矩,角动量、质点和质点系对参考点、对参考轴 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了解对称性和守恒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重点: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势能。 第七章刚体力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转动定理、对固定轴的 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刚体运动学、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质点、质点组的角动量 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平衡。 第八章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重点理解胡克定律。 第九章振动:重点掌握简谐振动: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难点:了解阻 尼振动受迫振动与共振。 第十章波动和声:重点:掌握平面简谐波的运动学方程:理解波的基本概念、波的能量、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难点:了解驻波现象和多普勒效应。 三、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学 时 分 配 章节 主要内容 讲练实讨考自合 授习验论察学计 第一章物理学和力学第二章质点运动学 12 12 第三章动量、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第四章 18 18 动能和势能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期中考试 2 第五章角动量、对称性第七章刚体力学第八章弹 四 性体的应力和应变 16 五 第九章振动第十章波动和声 16 16 注:总学时64,不包括自学学时。 11
11 学方程;掌握直线运动,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面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抛体运动。 难点:了解和认识相对运动。 第三章动量、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重点: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力学中常见 的三种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质心运动定理。第四章动能和势能:掌握功的计算和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对心碰撞;理解物体系的势能。 第五章角动量、对称性:难点:理解力矩,角动量、质点和质点系对参考点、对参考轴 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了解对称性和守恒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重点: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势能。 第七章刚体力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转动定理、对固定轴的 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刚体运动学、力矩的功、 刚体的转动动能、质点、质点组的角动量 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平衡。 第八章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重点理解胡克定律。 第九章振动:重点掌握简谐振动;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难点:了解阻 尼振动受迫振动与共振。 第十章波动和声:重点:掌握平面简谐波的运动学方程;理解波的基本概念、波的能量、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难点:了解驻波现象和多普勒效应。 三、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学 时 分 配 讲 授 练 习 实 验 讨 论 考 察 自 学 合 计 一 第一章物理学和力学 第二章质点运动学 12 12 二 第三章动量、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18 18 三 期中考试 2 2 四 第五章角动量、对称性 第七章刚体力学 第八章弹 性体的应力和应变 16 16 五 第九章振动 第十章波动和声 16 16 注:总学时 64,不包括自学学时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百分制: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期中、期末为闭卷考试) 五.建议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力学》,漆安慎杜婵英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6月 制定者:朱青执笔 审定者:高洁 批准者:惠萍 校对者:高洁
12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百分制: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期中、期末为闭卷考试) 五.建议使用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力学》,漆安慎 杜婵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5 年 6 月 制定者:朱青执笔 审定者:高洁 批准者:惠萍 校对者: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