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井 杜运燮 新验点 NewBikecn 制作者;陈斌
井 杜运燮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制作者;陈斌
课标要求 ■略读 ■熟读诗歌,了解“井”的深层含 义
课标要求 ◼略读 ◼熟读诗歌,了解“井”的深层含 义
杜运燮(1915-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 来西亚霹雳州。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外文系,1945年后历任重庆《大公报》编辑, 新加坡南洋女中和华侨中学教师,香港《大 公报》副刊编辑,《新晚报》电讯翻译,新 华社国际部编辑、翻译,山西师范学院外语 系教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研 究生导师,新华通讯社国际部编辑、翻译 译审。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 家协龛的m羔:《秋》分表产后 “朦胧成为诗坛的专用名词,后演变成 个重要诗歌流派。 ■著有诗集《诗四十首》(1946)、《晚稻集》 (1988)、《南音集》、《你是我爱的第 个》(1993)、《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 《海城路上的求索—杜运燮译文选》 《九叶集 八叶集》合集),散文集《热 带风光》等。《香港回归颂- 个七九老 人庆九七》获香港《大公报》与北京《光明 宜报》联合主办的迎接春港回归祖国诗词 赛一等奖
◼ 杜运燮(1915-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 来西亚霹雳州。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外文系,1945年后历任重庆《大公报》编辑, 新加坡南洋女中和华侨中学教师,香港《大 公报》副刊编辑,《新晚报》电讯翻译,新 华社国际部编辑、翻译,山西师范学院外语 系教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研 究生导师,新华通讯社国际部编辑、翻译, 译审。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他的一首诗《秋》发表之后, 因有评论家说该诗朦胧得让人气闷,从此 “朦胧”成为诗坛的专用名词,后演变成一 个重要诗歌流派。 ◼ 著有诗集《诗四十首》(1946)、《晚稻集》 (1988)、《南音集》、《你是我爱的第一 个》(1993)、《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 《海城路上的求索——杜运燮译文选》、 《九叶集》、《八叶集》(合集),散文集《热 带风光》等。《香港回归颂——一个七九老 人庆九七》获香港《大公报》与北京《光明 日报》联合主办的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诗词大 赛一等奖。 作者介绍
■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 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天狗》 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 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 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全诗有七节,每节三行,诗的外形和句式显得 比较齐整,如同“静默”的“井”。第一节 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 并”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接着是对并 的“完整和谐的世界”的描绘:“草叶”“天
◼ 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 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天狗》 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 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 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 全诗有七节,每节三行,诗的外形和句式显得 比较齐整,如同“静默”的“井”。第一节, 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 “井”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接着是对“井” 的“完整和谐的世界”的描绘:“草叶”“天 空”“浮云
■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 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 第二至六节,便是“我”与“你们”的对 话。这里的“你们”,是指来井边取水的 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有 意思的是,诗人没有描绘“你们”取水的 具体情景,而是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 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这样, 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 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巧妙地利 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 其实是一种相互观看
◼ 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 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 第二至六节,便是“我”与“你们”的对 话。这里的“你们”,是指来井边取水的 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有 意思的是,诗人没有描绘“你们”取水的 具体情景,而是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 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这样, 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 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巧妙地利 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瞥见”, 其实是一种相互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