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 不若气度恢宏。 一培根《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庖代(pao)腆着(tian)抽噎(yi)断壁残垣(yuan) B.土砾(11)堕落(zhui)倒坍(tan)一抔黄土(pou) C.挑剔(t)戏谑(xue)锃亮(zeng)秩序井然(zhi) D.沉湎(mian)蜕化(tui 闷热(men)君子好逑(ha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恻隐帐蓬造型不知所措 B.骊歌辩解璀璨来势汹汹 C.帷幕笨拙归咎周到如砥 D.慰藉安祥焦躁再接再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 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 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 服务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 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 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 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 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 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 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 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 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 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 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随州市 2014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9 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 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 不若气度恢宏。 ——培根《谈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 B.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 B.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2014 年 6 月 2 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 搭合奏,振聋发聩 ....,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 ....“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 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 ...业., 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 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 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 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 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 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 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 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 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 年 3 月 6 日-2014 年 4 月 17 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 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 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 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一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名著阅读(4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 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 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 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 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分)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 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 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竞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B.⑤①⑥③④②C.③⑤①⑥④②D.③⑤⑥①②④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题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 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 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珻。夫汉东之 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 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 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 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 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 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 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8.名著阅读(4 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 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 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 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 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 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 分)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 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 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 。 , 。 。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 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⑥①②④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 6 题作答,每题 1 分,共 6 分。若全部作答,只评 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二、阅读(4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4 题。(9 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 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 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 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 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 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 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 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 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
烸: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与倩公一面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为大贤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始生紫阳先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以写别意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癣。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⑦C.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 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 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 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 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 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 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 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 以前的习惯—一“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 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 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 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 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 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 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 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 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 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
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 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5-16 题。(6 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 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6 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 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 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 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 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 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 后”“90 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 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 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 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 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 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 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 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 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 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 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 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 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
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 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 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 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 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 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 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0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 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 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①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①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解元”漫谈 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e元”错读成“解xie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 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 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e)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 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 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 “(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 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 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 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 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 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 同样读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 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 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岀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 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 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
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 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 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 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 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 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 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 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 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11 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选自 2014 年 5 月 8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 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11 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0 题。(6 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 jiè元”错读成“解 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 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 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 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 ji 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 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 “(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 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 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 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 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 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 同样读 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 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 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 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 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
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e)解(xie)解( e)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 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 解元 ⑩乐(1e)乐(yue)乐(yue)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 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0.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①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②“师傅,你睡着了?” ③“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 货的车。” ④电话响了。 ⑤“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 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⑥电话挂了。 ⑦“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⑧“全职太太。 ⑨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 活全家呀! ⑩0“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①“十二三个钟头吧。 2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 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 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 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 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 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 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
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 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 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 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 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 (选自 2014 年 5 月 14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0.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 (3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4 题。(14 分) 北京的爷 倪萍 ①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②“师傅,你睡着了?” ③“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 货的车。” ④电话响了。 ⑤“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 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⑥电话挂了。 ⑦“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⑧“全职太太。” ⑨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 活全家呀! ⑩“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11 “十二三个钟头吧。” ○12 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 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 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 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 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 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 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 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