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是具有明确的现实涵义的,这一特点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分水岭。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 数量的科学,而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统计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也 正是统计工作必须道循的基本原则。正因为统计的数量是安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它大能轴 立于客观世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统计资料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以状是存在第一性 识第二性 存在决定意识,只有如实地反映具体的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才能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提供可靠的基础,才能分析、探索和草握事物的统计规律性, 然而,在统计实践中,“渗水”统计由来已久。最突出的是五十年代后期“大跃讲”那几年,为求“卫 星上天”胡报产量,虚假的统计数字造成了严重恶果。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统计工作大有改进,但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利益格局变动等原因,有些地方或单位在统计数字里“渗水”的现象又有所无中露 头。这种现象既违背了统计对象的客观性, 也是一种不法行为。 我们必须坚决抵制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如人口、国民财富 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教有、卫生等等,这些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和相万制约的,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些活动都贯穿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以 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 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性也包括阶级性。 在我国 会主义条件下 虽然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也还存在这许多矛盾,如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 矛后,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矛后等等。社会经济统计要通过 统计资料正确地反映这些情况,统计丁作者以须正确认识和外理这些不居,坚持为补会主义服条的方向 5.变异性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 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如果各单位不存在这些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 异是按己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的,也就不需要统计方法了。统计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 际志表现的差异称 的联 出它 同特征, 1.2.3统计研究的工作过程 1.确定统计的任务或目的 统计任务是根据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或社会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要求而确 定的 2.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任务和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如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统计分组和分类设计、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和步骤设计、统计力量的组织 和安排以及经费的运用等。统计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如指标体系、分类目录、调查方案、 整理方案,以及数字保管和提供制度等等。 统计工作各个方面指的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统计工作横的方面。例如,企业经济统 计包括企业人力、物资、资金、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统计工作名个环节指统计工作的各个 段,即统计工作纵的方面。例如,资料的搜集 统计资料的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 统计信息的提供利 开发等。这是统计工作协调、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 3.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调查 续计调查就县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右组织地向社会实际博集原始资料的 程。统计调查是统计认识事物的起点,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环节。 4.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整理 通过统计调查搜集的统计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说明事物的表象、事物的某 侧面或外剖 联系,需要将其条理化、系统化,也即需要进行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 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是统计 6
6 究,是具有明确的现实涵义的,这一特点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分水岭。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 数量的科学,而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统计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也 正是统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正因为统计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它才能独 立于客观世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统计资料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必然是存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只有如实地反映具体的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才能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提供可靠的基础,才能分析、探索和掌握事物的统计规律性。 然而,在统计实践中, “渗水”统计由来已久。最突出的是五十年代后期“大跃进”那几年,为求“卫 星上天”胡报产量,虚假的统计数字造成了严重恶果。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统计工作大有改进,但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利益格局变动等原因,有些地方或单位在统计数字里“渗水”的现象又有所无中露 头。这种现象既违背了统计对象的客观性,也是一种不法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抵制。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如人口、国民财富、 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教育、卫生等等,这些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些活动都贯穿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以 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性也包括阶级性。在我国社 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也还存在这许多矛盾,如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 矛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社会经济统计要通过 统计资料正确地反映这些情况, 统计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 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5.变异性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 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如果各单位不存在这些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 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的,也就不需要统计方法了。统计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 标志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异。由于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广泛的复杂的联系,各个单位所处的地位不同,条件各 异,因而社会经济的个别现象有其特殊性和偶然性,所以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研究,必须运用统计 的方法,从各单位的变异中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显示出现象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1.2.3 统计研究的工作过程 1.确定统计的任务或目的 统计任务是根据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或社会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要求而确 定的。 2.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任务和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如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统计分组和分类设计、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和步骤设计、统计力量的组织 和安排以及经费的运用等。统计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如指标体系、分类目录、调查方案、 整理方案,以及数字保管和提供制度等等。 统计工作各个方面指的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统计工作横的方面。例如,企业经济统 计包括企业人力、物资、资金、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统计工作各个环节则是指统计工作的各个阶 段,即统计工作纵的方面。例如,资料的搜集、统计资料的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统计信息的提供和 开发等。这是统计工作协调、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 3.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原始资料的过 程。统计调查是统计认识事物的起点,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环节。 4.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整理 通过统计调查搜集的统计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说明事物的表象、事物的某一侧面或外部 联系,需要将其条理化、系统化,也即需要进行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 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 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是统计
工作的中间环节。 5.统计数据的分析 一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对取得的数字资料和具体情 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过程 统计分析是理性认识阶段,是社会经济统计发挥作用的决定性阶段。 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总、咨询和监督整体功能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6.统计信息的提供与开发 统计信息的提供是实现统计信息社会重要步骤。国家统计部门通过建立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为各 种用户提供统计信息,进行现代化的统计服务。信息开发是指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深层次 加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多层次利用的目的。统计信息的提供和开发是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进 行广泛深入地研究。 1.2.4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研究方法问题是解决统计研究过程一切问题 的关健之一。因此,研究方法问题在统计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因为统计工作就是“观察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一整套科学的统计方法使不可能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掌握社会经济 现象的数量方面,更不可能 公经 华性的队 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新法等。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所特有的方法,也是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所谓大量观察法是指在统计矿 究过程中,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借以竿挥现象的综合特 征,认识社会经济想发展规律性的一种方法。统计工作之所以要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 大量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在现象总体中,个别单位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向,如果任选其中之一讲行观察 其结果不足以代表总体的一般特征 只有观察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并加以综合, 影响个别单位的偶然 素才会相互抵消,现象的一般特征才能显示出来。大量观察的意义在于可使个体与总体之间在数量上的 偏误相互抵消。 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随机现象的基本规律。大数定律的一般概念是:在 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这是由偶然性所致的,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 确定的数值。狭义的大数定律就县指概率论中反映上沫却律性的一些定理,表袜平均数的规律性与随村 现象的概率关系 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 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 把社会经济现 象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 分组法是统计研究的本方 士要用于统 整理阶 统计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 方法 ,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 分布情况,如 经济类型及其行业分布情况 。可以研究总体中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如三次产业的格 成,生产要素的比例等。可以研究总体中现象之间的相关依存关系,如企业经营规模和利润率之间的关 系等等 由于将总体单位分组是在取得资料后整理资料时进行的,因此,分组容易被认为只是整理方法,这 是一种误解。其实,无论从实际工作过程讲,还是从作用上讲,它是贯穿统计活动全过程的一种重要力 法。它用在计设计和分析研究中都十分显著。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通过综合指标的计算可以显示出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量规模、相对水平、集中趋势、变异 程度。并讲一步从动态上研究现象的发展趋热和变化规律 指标和分组,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和量。统计分组如果没有 定的统计指标来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就不能显示出现象的数量特征,而统计指标如果没有科学的分组 那就往往 易掩盖矛盾 成为笼统的指标,甚至成为虚构的指标。所以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 时,必须科学地进行分组,合理地设置指标
7 工作的中间环节。 5.统计数据的分析——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对取得的数字资料和具体情 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过程。统计分析是理性认识阶段,是社会经济统计发挥作用的决定性阶段。它 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整体功能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6.统计信息的提供与开发 统计信息的提供是实现统计信息社会重要步骤。国家统计部门通过建立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为各 种用户提供统计信息,进行现代化的统计服务。信息开发是指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深层次 加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和多层次利用的目的。统计信息的提供和开发是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进 行广泛深入地研究。 1.2.4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研究方法问题是解决统计研究过程一切问题 的关键之一。因此,研究方法问题在统计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因为统计工作就是“观察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一整套科学的统计方法便不可能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掌握社会经济 现象的数量方面,更不可能由此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性的认识。 统计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所特有的方法,也是统计调查阶段的基本方法。所谓大量观察法是指在统计研 究过程中,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借以掌握现象的综合特 征,认识社会经济想发展规律性的一种方法。统计工作之所以要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 大量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在现象总体中,个别单位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任选其中之一进行观察, 其结果不足以代表总体的一般特征;只有观察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并加以综合,影响个别单位的偶然因 素才会相互抵消,现象的一般特征才能显示出来。大量观察的意义在于可使个体与总体之间在数量上的 偏误相互抵消。 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随机现象的基本规律。大数定律的一般概念是:在 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这是由偶然性所致的,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 确定的数值。狭义的大数定律就是指概率论中反映上述规律性的一些定理,表述平均数的规律性与随机 现象的概率关系。 2.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把社会经济现 象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统计分组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统计整理阶段。 统计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 分布情况,如产业的经济类型及其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研究总体中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如三次产业的构 成,生产要素的比例等。可以研究总体中现象之间的相关依存关系,如企业经营规模和利润率之间的关 系等等。 由于将总体单位分组是在取得资料后整理资料时进行的,因此,分组容易被认为只是整理方法,这 是一种误解。其实,无论从实际工作过程讲,还是从作用上讲,它是贯穿统计活动全过程的一种重要方 法,它的作用在统计设计和分析研究中都十分显著。 3.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客观总体现象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通过综合指标的计算可以显示出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量规模、相对水平、集中趋势、变异 程度,并进一步从动态上研究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指标和分组,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质和量。统计分组如果没有一 定的统计指标来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 就不能显示出现象的数量特征, 而统计指标如果没有科学的分组, 那就往往容易掩盖矛盾,成为笼统的指标,甚至成为虚构的指标。所以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 时,必须科学地进行分组,合理地设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