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口 之理 p、 河北三河三中赵鹏 之趣
之理 与 河北三河二中 赵鹏 之趣
佛是怎样炼成的? 释迦牟尼佛,(约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 949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属刹 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 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 “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 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 人
佛是怎样炼成的? ▪ 释迦牟尼佛,(约为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 949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属刹 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 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 ▪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 “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 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 人
据佛经记载,佛陀16岁时,与表妹结婚, 后生有一子,过着奢华舒适的生活。 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 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 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 非常感伤和苦恼。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 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 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 据佛经记载,佛陀16岁时,与表妹结婚, 后生有一子,过着奢华舒适的生活。 ▪ 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 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 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 非常感伤和苦恼。 ▪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 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 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29岁,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的安逸生活, 离家寻道,经过6年的艰苦修行,仍无法找 到解脱之道,放弃苦行。 释迦牟尼始终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 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或 者死亡而消失。 35岁,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 以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 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
▪ 29岁,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的安逸生活, 离家寻道,经过6年的艰苦修行,仍无法找 到解脱之道,放弃苦行。 ▪ 释迦牟尼始终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 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或 者死亡而消失。 ▪ 35岁,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 以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 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
所以,佛是什么样的人? 佛也曾经是一个对生活的痛苦充满恐惧 迷茫和困惑的人; 所以他也曾是个普通的人; 但是,佛又是个是悲天悯人的人、充满 了爱心的人、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人; 所以佛又是觉悟了的人; 佛教中称严守戒律、精于佛学的高僧为 “上人
所以,佛是什么样的人? ▪ 佛也曾经是一个对生活的痛苦充满恐惧、 迷茫和困惑的人; ▪ 所以他也曾是个普通的人; ▪ 但是,佛又是个是悲天悯人的人、充满 了爱心的人、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人; ▪ 所以佛又是觉悟了的人; ▪ 佛教中称严守戒律、精于佛学的高僧为 “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