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的结构 Capsid SsRNA (7478 bases) 27 nm VPg 12
12 HAV的结构
3、基因组: ss(+)RNA,核酸有感染性 √5'端非编码区,可用于制作探针,进行诊断 √编码区,编码VP1、VP2、VP3、VP4衣壳蛋白及病毒复制所 需的酶 √3'端非编码区 √在5末端有约占10%基因组长度的非编码区,以共价形式连接 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al protein genomic,VPg)。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 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病毒的衣壳蛋白有抗原性(HAV Ag),可诱生中和抗体。迄今, 在世界各地分离的HAV均属同一血清型
3、基因组: ss(+)RNA,核酸有感染性 ✓ 5’端非编码区,可用于制作探针,进行诊断 ✓ 编码区,编码VP1、VP2、 VP3、VP4衣壳蛋白及病毒复制所 需的酶 ✓ 3’端非编码区 ✓ 在5′末端有约占10%基因组长度的非编码区,以共价形式连接 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 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病毒的衣壳蛋白有抗原性(HAV Ag),可诱生中和抗体。迄今, 在世界各地分离的HAV均属同一血清型
(二)抵抗力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耐乙醚。比一般肠道 病毒更耐热,60℃可存活4h,但100℃5min可灭 活,对紫外线、甲醛等敏感。 √可在淡水、海水、毛蚶han等水产品中存活数月, 通过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14
14 (二)抵抗力 ✓ 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耐乙醚。比一般肠道 病毒更耐热,60℃可存活4h,但100℃5min可灭 活,对紫外线、甲醛等敏感。 ✓ 可在淡水、海水、毛蚶[hān] 等水产品中存活数月, 通过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三)培养特性 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 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浆中检出HAV。在潜伏 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 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动物模型的主要用途在于 研究发病、免疫机制及对减毒活疫苗的毒力和免疫效 果考核。 HAV也可用细胞培养,然而本病毒增殖非常缓慢, 自细胞释放亦十分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因此,自 标本中分离常需数月,并很难获得大量病毒
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 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浆中检出HAV。在潜伏 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 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动物模型的主要用途在于 研究发病、免疫机制及对减毒活疫苗的毒力和免疫效 果考核。 HAV也可用细胞培养,然而本病毒增殖非常缓慢, 自细胞释放亦十分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因此,自 标本中分离常需数月,并很难获得大量病毒。 (三)培养特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多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 15~50d,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 食物、海产品毛蚶等)、食具等传播而造成散发性流行 或大流行。 从粪便排出病毒始于病前2周,止于病后2~3周。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易传播,自限性疾病。 16
1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多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 15~50d,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 食物、海产品(毛蚶等)、食具等传播而造成散发性流行 或大流行。 从粪便排出病毒始于病前2周,止于病后2~3周。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易传播,自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