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选择题共30分) 积累与运用(12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浩瀚(han) 憧憬( chongjing) B.执著(zhu) 蹒跚( panshan) C.隧道(sui) 瑟缩( rhesus) D.屏风(pin) 揶揄(yeyu) 2.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瘦得不堪:意思是瘦得非常厉害。不堪,表示程度深。 B.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C.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D.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3.选择短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定剂;宽容是一束阳 光;宽容是一座桥梁。 ①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 守平静 A.②①④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 D.②①③④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2 分 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浩瀚(hàn) 憧憬(chōngjǐng) B.执著(zhù) 蹒跚(pánshān) C.隧道(suì) 瑟缩(shèsuō) D.屏风(pín) 揶揄(yéyú) 2.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瘦得不堪 :意思是瘦得非常厉害。不堪,表示程度深。 B.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C.哽咽: 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D.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3.选择短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 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①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 守平静 A.②①④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 ③ D.②①③④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它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承恩 B.《竹林深处人家》用回忆手法来写,详细写竹林景色和竹海无边, 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题目中的“深处”二字相切合 C.一般来说,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本学期学过他的《风筝》。 二.课内文段阅读(18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7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 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 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 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 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 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岀息孩子的玩 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 也没有留心。 5.“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此句写出了小兄 弟怎样的心理?()
2 A.《西游记》全书共 100 回,它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承恩。 B.《竹林深处人家》用回忆手法来写,详细写竹林景色和竹海无边, 表现了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题目中的“深处”二字相切合。 C.一般来说,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等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本学期学过他的《风筝》。 二.课内文段阅读(18 分 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5——7 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 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推开门,果然 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 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 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 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 一对做眼睛用的小 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 中, 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 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 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 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 也没有留心。 5.“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此句写出了小兄 弟怎样的心理?( )
A.惊慌,不知所措。 B.恐惧,害怕。 C.紧张而高兴 D.又惊又喜。 6.“即刻伸手”“折断”“掷”“踏”等动词用的好,是因为() A.表现了“我”坚定果断的性格 B.反衬出了弟弟的当时的心理活动。 C.这本身就是“我”当时的实际动作的实写。 D.体现了“我”粗暴、霸道的封建家长作风。 7.对本段文字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写弟弟在小屋里制作风筝的情景。 B.写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我”非常气愤地毁坏了他的成果。 C.写“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的经过。 D.写弟弟做的风筝十分精致漂亮。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8——10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 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 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 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 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8.本段文字描写的顺序是() A.总分关系 B.分总关系
3 A.惊慌,不知所措。 B.恐惧,害怕。 C.紧张而高兴。 D.又惊又喜。 6.“即刻伸手”“折断”“掷”“踏”等动词用的好,是因为( ) A.表现了“我”坚定果断的性格。 B.反衬出了弟弟的当时的心理活动。 C.这本身就是“我”当时的实际动作的实写。 D.体现了“我”粗暴、霸道的封建家长作风。 7.对本段文字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弟弟在小屋里制作风筝的情景。 B.写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我”非常气愤地毁坏了他的成果。 C.写“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的经过。 D.写弟弟做的风筝十分精致漂亮。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8——10 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 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 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 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 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8.本段文字描写的顺序是( ) A.总分关系 B.分总关系
C.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日落前后的时间顺序。 9.本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雪后小山,文中可以概括它的特点的词语 是() A粉色 B秀气 C银边 全白了 10.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 B.对济南雪天的赞美 之情 C.对济南小雪的赞美之情 D.对济南河山的赞誉 之情 二.填空(5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仲尼, 末期 家 家、教育家 (2)《世说新语》是 (朝代)文学家 (人名) 组织人编写的 (3)《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的 (人名),他与韩愈、柳 宗元、苏辙等八人合称“唐宋八大家” (5)《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朝代)的 (人名) 与杜牧合称“ 、用课文原名填空。(5分) (1)与君离别意, (2) 君向潇湘我向秦
4 C.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D.日落前后的时间顺序。 9.本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雪后小山,文中可以概括它的特点的词语 是( ) A 粉色 B 秀气 C 银边 D 全白了 10.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A.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 B.对济南雪天的赞美 之情 C.对济南小雪的赞美之情 D.对济南河山的赞誉 之情 二.填空(5 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仲尼, 末期 家、 家、教育家。 (2)《世说新语》是 (朝代)文学家 (人名) 组织人编写的。 (3)《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的 (人名),他与韩愈、柳 宗元、苏辙等八人合称“唐宋八大家”。 (5)《夜雨寄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与杜牧合称“ ”。 三、用课文原名填空。(5 分) (1)与君离别意, 。 (2) ,君向潇湘我向秦
(3)《夜雨寄北》中虚写见面后美好情景的诗句 是 (4)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 联想到孔子的话 四、文学常识(10分) 1、写出中国四大古典的名称、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朝代。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 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五、课外阅读(10分) 一生的戒指 ①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和日光下, 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戴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 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 忠厚的手指上。 ②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 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
5 ( 3 )《 夜 雨 寄 北 》 中 虚 写 见 面 后 美 好 情 景 的 诗 句 是: , ? (4)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 联想到孔子的话: , 。 四、文学常识(10 分) 1、写出中国四大古典的名称、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朝代。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 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五、课外阅读(10 分) 一生的戒指 ①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和日光下, 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戴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 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 忠厚的手指上。 ②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 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