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輛定位【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记住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能说岀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判断一溶液中的溶质 和溶剂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3、能说出乳浊液的定义和特征,并记住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提示1.重点:记住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并能正确判断一溶液中的溶质和 溶剂。 2.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点精讲【重难要点点点突破 探究实验一:取两个烧杯,各加入20mL的水,然后分别加入半药匙的蔗糖、高锰酸钾,用 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固体吗? 蔗糖(半药匙)+水(20m1) 高锰酸钾(几小粒)+水(20m1) 象 蔗糖消失 高锰酸钾消失液体变红 形成什么蔗糖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蔗糖的溶解过程: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并均一的分散到水分子 中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一一蔗糖溶液 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2)、观察高锰酸钾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 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各处的浓稀相同
1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记住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能说出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判断一溶液中的溶质 和溶剂;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3、能说出乳浊液的定义和特征,并记住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难点提示 1.重点:记住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并能正确判断一溶液中的溶质和 溶剂。 2.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探究实验一:取两个烧杯,各加入 20mL 的水,然后分别加入半药匙 的蔗糖、高锰酸钾,用 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固体吗? 蔗糖的溶解过程: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并均一的分散到水分子 中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 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2)、观察高锰酸钾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 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一、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各处的浓稀相同 蔗糖(半药匙) + 水(20ml) 高锰酸钾(几小粒) + 水( 20ml) 现 象 蔗糖消失 高锰酸钾消失液体变红 形 成 什么 蔗糖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练习一:根据溶液特征判断正误; 1)、溶液是无色的。2)、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5)、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点拨: (1)溶液是混合物 (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哪些溶液有 色?MnO溶液紫红色:Fe2浅绿色;Cu2 蓝色:Fe"黄色) (3)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 水) 3、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是一种物质,溶质可以是多种物质。)溶液质量=溶质质 量+溶剂质量(指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不包括没有溶解的那部分 探究实验 溶质各取1小粒 溶剂各取(23m)现象 结论 几乎不溶解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 汽油 可以溶解 剂中溶解性不同不同的 高锰酸钾 可以溶解 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浮 高锰酸钾 几乎不溶解 解性不同 4.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1)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不同的 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溶质和溶剂与溶解性的关系) 2)溶剂有多种(水、酒精、汽油等),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 4)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混合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但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水叫做 溶剂。如:98%的浓硫酸
2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练习一:根据溶液特征判断正误; 1)、溶液是无色的。2)、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 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5)、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点拨: (1)溶液是混合物 (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哪些溶液有 色?KMnO4 溶液紫红色;Fe2+浅绿色;Cu2+ 蓝色 ;Fe3+黄色) (3)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 水) 3、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是一种物质,溶质可以是多种物质。)溶液质量=溶质质 量+溶剂质量(指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质,不包括没有溶解的那部分)。 探究实验二: 溶质各取 1 小粒 溶剂各取(2~3mL) 现象 结论 碘 水 几乎不溶解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溶解性不同不同的 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 解性不同 碘 汽油 可以溶解 高锰酸钾 水 可以溶解 高锰酸钾 汽油 几乎不溶解 4.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1)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不同的 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溶质和溶剂与溶解性的关系) 2)溶剂有多种(水、酒精、汽油等),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3)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 4)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混合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但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水叫做 溶剂。如:98%的浓硫酸
练习二1)、填表:说明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生理盐水 碘酒 食盐溶液 硝酸钾溶液 浓硫酸 1份汽油和3份煤油混合 石灰水 稀盐酸 75%的医用酒 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精 的溶液 2)、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都可以 3)、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完全溶解溶液的质量是克,再向此溶液中加入2克 水,则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 克,溶质的质量是 克,溶液的质量是 克 5、溶液的应用: 、溶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趣味导读请看下面这个小魔术: 将杯子放在薄玻璃片上,过一会儿,硝酸铵消失了,当把杯子拿起来的时候,薄玻璃片居然 也跟上来了,原来杯底结了冰。硝酸铵藏到哪里去了呢?杯底的冰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想 知道吗?来吧!跟我一起到“溶液”里畅游吧!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汇报) 根据学生思路教师提供个设计方案,供学生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并分组实验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水,用温度讠 测量水的温度 萍玻璃片 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 温度
3 练习二 1)、填表:说明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2)、可以作为溶质的(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3)、将 33 克食盐放入 100 克水中,完全溶解溶液的质量是 克,再向此溶液中加入 2 克 水,则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 克,溶质的质量是 克,溶液的质量是 克。 5、溶液的应用: 二、溶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趣味导读 请看下面这个小魔术: 将杯子放在薄玻璃片上,过一会儿,硝酸铵消失了,当把杯子拿起来的时候,薄玻璃片居然 也跟上来了,原来杯底结了冰。硝酸铵藏到哪里去了呢?杯底的冰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想 知道吗?来吧!跟我一起到“溶液”里畅游吧!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汇报) 根据学生思路教师提供个设计方案,供学生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并分组实验。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 100 mL 水,用温度计 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 NaCl、NH4NO3、NaOH 分别加入上述 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 温度。 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生理盐水 碘酒 食盐溶液 硝酸钾溶液 浓硫酸 1 份汽油和 3 份煤油混合 石灰水 稀盐酸 75%的医用酒 精 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的溶液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氧化钠溶液 通过实验方案比较得出: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 思考: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的物质是 练习三:完成实验9-5,回答问题 问题1: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型管右边支管的水液丽降水昌 低,左边支管的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问题2:如果是右边支管的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硝酸铵D.食盐 【巩固训练】 小明将未开启的饮料瓶放入某种物质的溶液中得到了“冰镇饮料”,这种物质是()A.硝 酸铵B.蔗糖C.氯化钠D.氢氧化钠 探究实验三
4 —1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实验方案比较得出: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学生:NaCl 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 溶于时放出热量。 思考: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的物质是 。 练习三:完成实验 9-5,回答问题 问题 1: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型管右边支管的水液面降 低,左边支管的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问题 2:如果是右边支管的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食盐 【巩固训练】 小明将未开启的饮料瓶放入某种物质的溶液中得到了“冰镇饮料”,这种物质是( )。A.硝 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探究实验三
水、植物油及洗涤 静置后 振荡后 问题:为什么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洗掉?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3mL水和几滴植物油,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 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中液体倒掉,用水冲洗,比较两支试管的内 壁是否干净 、乳化现象: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 水流走。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特征:乳状浑浊液体,能较稳定存在 举例:用水洗沾满油污的盘子很难洗净,而洗涤灵很容易除去油污。这就是乳化现象。 练习三 1、乳化并不是溶解,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 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墨 D.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的配制 2、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洗也可用洗涤剂洗去。其原理是否相 3、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A、泥沙B、酒精C、汽油D、蔗糖 典例精斬【真题+模拟题颗通关 1.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 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 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 ,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 得到,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 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
5 问题:为什么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洗掉?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3mL 水和几滴植物油,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 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中液体倒掉,用水冲洗,比较两支试管的内 壁是否干净。 三、乳化现象: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 水流走。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特征:乳状浑浊液体,能较稳定存在 举例:用水洗沾满油污的盘子很难洗净,而洗涤灵很容易除去油污。 这就是乳化现象。 练习三: 1、乳化并不是溶解,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 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墨 D.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的配制 2、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洗也可用洗涤剂洗去。其原理是否相同? 3、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 A、泥沙 B、酒精 C、汽油 D、蔗糖 1.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 得到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 静置后 水、植物油及洗涤 剂 水和植物油 振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