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数系列中选取,并按表(85)。 表&4轴承宽度B新尺寸计算的系数∫。值 宽度系列0 2 3 456 fa 0.640.88 1.151.5 2.73.6 表85《轴承宽度B新尺寸的圆整多 单位:mm B 圆整到最接近值 超过 到 0.1 0.5 500 ④最小单一倒角尺寸小”应从GBT274《滚动轴承倒角尺寸最大值》的表1中选取。 原则上,其值接近于但不得大于轴承完度B的7%和截面高度(D-d)2的7%二值中的较小 值。 为了保持总方案的连续性,扶得合适的向心轴承尺寸比例,并有可能选择总方案中已有 的优先尺小,计算的外形新尺寸值要求加以修正,并月任何新的尺寸都必须取得全国滚动轴 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认可。 三、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滚动轴承的精度是按其外形尺小公差和旋转精度分级的.外形尺」公差是指成套轴承的 内径d、外径D、宽度B的尺寸公差:旋转精度主要是指轴承内、外图的径向跳动,轴承 内、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端面对内孔的跳动等。 GBT30732005规定向心轴承(圆维接子承除外)的特度分为0、6、5、4、2级 精度依次升高,0级精度最低,2级精度最高:而圆锥滚子轴示的精度分为0、 6X、5、4, 五级,推力轴承的精度分为0、6、5、4四级,6X级和6级轴承的内、外径和径向跳动的公 差都相同,仪6X级轴承的装配宽度要求较为严格。 0级轴承是普通级轴承,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最广。通常用于中等负荷、中等转速,月对 你转精度和运动平稳性要求不高的一般诈转机构中。例,汽车、拖拉机的变速机构:普通 机床的进给机构、变速机构:普通诚速器、电机、水泉、压缩机、汽轮机及农业机械等通用 机碱的旋转机构 6(6X)、5级是中高级轴承,多用于旋转精度和运动平稳性要求较高或转速较高的旋转 机构中。例如,比较精索的仪器、仪表、机械的旋转机构、普通机床主轴轴系,其中前支承 常采用5级轴承,后支承常采用6级轴承:精密机床的变速机构常采用6级轴承。 4、2级是精密级轴承,多用于转速和旋转精度要求很高的精密机械的旋转机构中。例 如,高精度磨床和车床,精密蝶纹车床和齿轮磨床的主轴轴系 采用4级轴承:精坐标 床、高精度齿轮磨床和数控机床等机械的主轴轴系常采用2级轴承。 四、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6
滚动轴承是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标准化部件,使用时,其内圈与轴颈的配合表面和外圈 与外壳引的配合老而都不能耳山丁,为在机城设名上安梦和幽会动如承的方便性考虑,设 计时,轴承内图和外图应具有完全五换性。因此,在滚动轴承分别与轴颈和外壳孔构成配 时,应将滚动轴承作为基准件,即轴承内园与轴颈的配合应采用基孔制,轴承外园与壳体孔 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但滚动轴承的基孔制和基轴制与普通光滑圆柱的结合又有所不同,这 是山滚动轴承配合的特殊需要所决定的。 接站承梦配后直正起作用的尺、是单一毕面内的平均内轻和半均外径,因此,滚动细 承内、外径公差带位即是指平均内、外径的公差带位置。GB/T307.1一2005 和GBT 307.4一2005中分别规定了不同精度等级的向心滚动轴承和推力滚动轴承的内、外径极限偏 差值,即内外径尺寸小公差带的位骨。本部分仪收录向心滚动轴承的内、外径极限偏差值,见 附表(8-2)一(8-11),以供参考。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的内、外径极限偏差值可查阅 相关国家标准 从GB/T307.1一2005和GBT307.4-2005对于滚动轴承内、外径极限偏差值的规定 可以看出国家标准对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规定见图(84) 裂动袖承在使用时,其内圈通 常与轴一起旋转。为防止内圈和轴 颈的配合面相对滑动而使配合面产 4 06(6x) 生藤指,影纳承的丁作性能,故 要求配合面要有一定的过盈:过盈 量又不能过大,否则会使薄壁的内 图产生较大的变形,使轴承游隙减 小,同样会影响到轴承的工作性能。 06(6x) 此.若仍让轴承内图采用GBT 1800.2-?中基本偏差代号为H的 公差带,轴颈的外圆柱面从GB/T 1800,2一?中优先、常用和一般公差 带进行选取,则在两者配合时,会 图84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 形成过盘量偏小的过渡配合和过盈量偏大的过盈配合,显然都不能满足轴承配合的需要:但 若让轴颈采用非标准的公差带,则又无法实现滚动轴承的标准化与五换性原则。 为此 GBT307.1-2005和GB/T30742005规 ,向心滚动轴承内圈基准孔公差带 位于以公称内径d为零线的下方,目上偏差为罗。这种特殊的基准孔公差带不同于GBT 1800.2一?中基准偏差代号为H的基准孔的公差带。因此,当滚动轴承内圈与GBT 1800.4一?中基本偏差代号为k、m、n等的轴颈配合时就形成了具有小过盈量的过盈配合, 而不是过渡配合 滚动轴承在使用时,其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通常不旋转。考虑到工作时温度升高会使 轴热膨胀,故轴两端的轴承中全少应有一端是游动支承,即轴承外国与外壳孔的配合稍微 一点,使之能够补偿因轴热膨账而产生的微量伸长,以免造成轴弯曲卡死,或是轴承内、分 圈之间的滚动体山于轴的弯曲而卡死,影响机械设备正常运转。 为此,GBT307.12005和GBT307.42005规定:向心滚动轴承外图外圆牡面公关 带位于以公称外径D为零线的下方,且上偏差为零。该基准轴的公差带的基本偏差与GB/T 180,2一?中基准偏差代号为h的基准轴的公差带的基本偏差相同,只是两种公差带的公 数值不同。因此,当轴承外圈采取这样的基准轴公差带,而外壳孔公差带仍从GBT 1800.4一?中的孔常用公差带中选取时,两者的配合基本上保持了GBT1801一?的配合性 质
GB/T307.1-2005和GBT307.4-2005对轴承内、外径尺寸公差分别做了两种规定: 一种是规定了滚动轴承的单一内、外径极限偏差(△本、△,),目的是限制变形量:另 种是规定了单一半面半均内、外径极限偏差(△、△,),目的是保证轴承的配合。对 于高精度的4、2级轴承,GBT307,1一2005和GBT307.42005中对上述两个公差项目都 做了规定,而对于一毅公差等线的0、6、5级轴承,则只对前一个公差项目做了规定。 滚动轴承的内、外园通常均属薄壁型零件,在制造过程或存放过程中都极易变形,但足 若其是与形状较正确的性零件轴、箱体的轴到 、外壳孔相配合, 则在装配后这种微量变形 又比较容易得到矫正,并且一般情况下也不影响滚动轴承的工作性能。因此,GBT 307.1一2005和GBT307.4-2005规定,只要单一平面平均内、外径实际偏差在单一内、外 径公差带内,就认为是合格的 五、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 山图8-2和表8-1可知,径向游隙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滚动轴承的下常工作,游隙过大, 会使转轴出现较大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以致轴承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游隙过 小,而轴承与轴颈或外壳孔之向间有一定的过盈量得话,会使轴承滚动体与套圈产生较大的接 触应力,以致轴承工作时的摩擦发热增降低轴承寿命。所以,动轴承精度设计时.必 须要控制径向游 GB/T 460 2006将动轴承的径向游隙分为2组、0组 3组、3组 5组,游隙值的 大小依次增大,其中,0组为基本游隙组:机床用圆锥孔双列圆杜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分为 1组、2组,的径向游隙分为1组、2组、3组。 GB/T4604一2006还规定了不同类型滚动轴承的径向游隙值.本部分仪收录深沟球 承、机味用圆锥孔双列圆杜滚子轴承、机床用圆柱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值,见附 表(8-12) 附表(8 3)、附表(8-14 以供参考 ,如有史多需要可自行查询该家标准 滚动轴承工作时的径向游隙会受到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配合状态的影响,故应按照 GB/T4604一2006的规定合理选择径向游隙值,并在安装后检验径向游隙,以便将工作时的 径向游隙控制在使用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滋动油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是固定内圈或外圈,在小、周定的在圈上施川能能得到稳定测估 的测量校荷, 并在直径方向上作往复移动进 ,测量时,将侧头于不固定套图完度的 中部,读取不固定套图在各个角位 置(大致均布,企少 个)上沿载荷方向的移动量,其算 术平均值(扣除山于测量截荷引起轴承径向游隙的增加量)即为滚动轴承径向游隙。具体的 测量仪器、不同类型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可参考BT3573一2004《滚动轴承径向 游隙的测量方法》中的相关规定,再次不再一一介绍。实际应用时,可以使用任何恰当的方 法测量,但是若对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则应按照BT3573一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六、滚动轴承材料 GB/T307.3一2005规定轴承套圈和滚动体的材料一般为符合GBT18254《高碳铬轴承 钢》规定的高碳铬轴承钢,也可采用能满足性能要求的其他用高碳铬轴承钢制造的轴承的硬 府成按BT1255《高状路轴承钢会动轴承零件执处甲技术条件》的规定,采用比他料 造的轴承的硬度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 七、滚动轴承的表面粗糙度 GBT307.32005规定滚动轴承配合面和端面的表面相糙度应按表(8-6)的规定进行
选取 表&6滚动轴承配合而和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的 单仪:m 轴承公称直径"/mm >30280>500>1600 表面名称 轴承精度等级 <30 ≤80≤500≤16002500 Ra max 0 08 0.8 1 125 16 6、6X 0.63 0.63 1 125 内圈内孔表面 0.5 0.3 0,8 4 0.25 0.25 0.5 016 02 04 063 063 1 125 1.6 6、6X 0.32 0.32 0.63 外烟外圆柱表面 5 0.32 0.32 0.63 0.8 4 025 025 05 016 02 04 0.8 1.25 1.6 6、6X 0.63 0.63 套圈端面 5 05 03 08 08 04 04 0.63 0.32 0.32 0.4 内圈内孔及其端面按内孔直径查表,外圈外圆柱表面及其端面按外径查表。单向推力 轴承垫圈及其端面,按轴圈内孔直径查表,双向推力轴承垫圈(包括中圈)及其端面 按座圈化整的内孔直径查表。 第三节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精度 本节中所介绍的内容,主要是山GB/T27593规定的在一般条件下的滚动轴承与轴和 外壳孔的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只适用于以下情况的滚动轴承的精度设计。 ①轴承外形尺寸符合滚动轴承外形尺寸小方案系列国标,公称内、外径均在500m以 内。 ②轴承精度等级为0级、6(6X)级: ③轴求游赋为0组。 ④轴为实心或厚壁钢制轴。 ⑤外壳为待铜或铸铁制件 一、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常用公差带 滚动轴承是山专门工厂生产的一种标准化程度很高的零部件,山于其内图孔径和外圈轴 径公差带在制造时己确定,故在使用滚动轴承时,它与轴颈和外壳孔的配合面间所要求的配 合性质冰须分别山轴布和外壳有的公芳带饰定。而在实即某种配合性质时,对与家动轴承的 内、外圈相配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应该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从极限与配合标准系列 的推荐中选出米。为了实现各种适当松紧程度的配合性质要求,GB/T27593规定了0级
和6级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配合时轴颈和外壳孔的常用公差带,见图(85)带图). h图8.5可以看出,GBT27593对轴颈规定了17种公差带,对外壳规定了16种 公差带,这些公差带均分别选自GB/T1800.4一?中的轴公差带和孔公差带。轴承内圈与科 须的配合与GB/T1801 2009中基孔制同名配合相比较,前者的配合性质偏紧一些,h5、h6 h7、h8、g5、g6轴颈与轴承内圈的配合已变成过渡配合,k5、k6、m5、m6、6已变成过 盈配合,其余配合也都有所变紧: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GB/T1801一2009中基轴制同 名配合相比较,两者的配合性质基本相同,只是数值所有不同 图85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颜和6BT25一8的受人想0桃6领向残圆维花T制承分5投 外壳孔配合的计算值,包括不同偏差代号的轴颈和外壳孔的极限偏差、配合的极限向 或极限过盈值、不同尺寸轴承内径的极限偏差值。本节选录其中常分数值,见附表(815)、 附表(8-16)、附表(8-17)、附表(8-18),以供参考,如有史多需要可自行查阅该国家标准。 二、洗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的配合时应老虑的主要因素 如前所述,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的配合性质山后者的公差带决定,故要确定轴承的配合 性质实际上就是要正确选择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 选祥滚动轴承配合时,考虑到滚动轴承要具有较高的定心精度,则应偏向小过盈的过渡 配合或过盈配合:而考虑到滚动轴承工作时需要适当的轴承游隙,则应偏向小间隙的过渡配 合或隙配合,h干正确洗择滚动油承中合,对证滚动轴承的正常运转.延长细承的使用 寿命,充分发挥轴承的承载能力等极为重要,故选样滚动轴承配合时,尽量要全面、综合地 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滚动轴承以及与其相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材料,结构类型、尺寸 精度等级:滚动轴承承受负载的大小、方向和性质,轴承的工作温度,轴承与轴颈和外壳孔 的装配、调整等工作条件。选择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