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性为前提。割裂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就会歪曲辨证矛盾,或者导致绝对斗争性,或 者陷入抽象同一性 3、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掌握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学会用“一分为二”或“两点论” 的方法分析问题。 4、矛盾的存在又是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认为:每一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点:事物发展过程每 个阶段上的矛盾也都有其特点:简单事物中的矛盾双方各自的地位不同,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之别;复杂事物有两个以上的矛盾,由于矛盾地位不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事物的性质是由 主要矛盾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由于每个事物的性质不同,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必须不同。掌 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和“重点论”的方法认识和处 理矛盾。 5、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 性被矛盾普遍性所规定,二者不可分离,而且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相对的。掌握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原 理,要求我们学会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避免犯“折中 主义”和片面性的错误。 6、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精髓,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矛盾的不同方面在事物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我们把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方 面称为肯定,把处于被统治地位且同事物性质相反的矛盾方面叫做否定。肯定和否定辨证统一、不可分 割,但否定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唯物辩证法着眼于事物的发展,所以更看重否定的作用。 2、唯物辩证法对否定的理解是辨证的,是以肯定和否定的辨证统一关系为基础的。这种辨证否定观认 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 观则认为:否定是它物的否定;是单纯的否定;是否定一切。 3、掌握辨证否定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 西方文化的关系。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4、事物由于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必然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否定之否定就是概括这个过程的哲学范畴。这个过程具有规律性,就被称 为否定之否定规律 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周期性。内容是 (1)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趋势,即事物发展的方向是由低级阶段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 (2)指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路径,即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曲折过程。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趋势和曲折性道路是辨证统一的,即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曲折性道路、 才能实现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前进上升运动:事物的发展只有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道 路才能被称为曲折性道路。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必然会导致形而上 学的“直线论”和“循环论”错误观点 6、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规律,只有正确理解这个规律实质和存在的原因,才能坚持它的 客观普遍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展开和体现, 只有抓住矛盾运动规律,才能真正懂得否定之否定规律。 7、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 趋势和道路。在对待社会发展和人生道路问题时,才能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树立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
16 争性为前提。割裂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就会歪曲辨证矛盾,或者导致绝对斗争性,或 者陷入抽象同一性。 3、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掌握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学会用“一分为二”或“两点论” 的方法分析问题。 4、矛盾的存在又是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认为:每一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点;事物发展过程每一 个阶段上的矛盾也都有其特点;简单事物中的矛盾双方各自的地位不同,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之别;复杂事物有两个以上的矛盾,由于矛盾地位不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事物的性质是由 主要矛盾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由于每个事物的性质不同,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必须不同。掌 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和“重点论”的方法认识和处 理矛盾。 5、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 性被矛盾普遍性所规定,二者不可分离,而且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相对的。掌握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原 理,要求我们学会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避免犯“折中 主义”和片面性的错误。 6、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精髓,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矛盾的不同方面在事物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我们把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方 面称为肯定,把处于被统治地位且同事物性质相反的矛盾方面叫做否定。肯定和否定辨证统一、不可分 割,但否定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唯物辩证法着眼于事物的发展,所以更看重否定的作用。 2、唯物辩证法对否定的理解是辨证的,是以肯定和否定的辨证统一关系为基础的。这种辨证否定观认 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 观则认为:否定是它物的否定;是单纯的否定;是否定一切。 3、掌握辨证否定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 西方文化的关系。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4、事物由于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必然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否定之否定就是概括这个过程的哲学范畴。这个过程具有规律性,就被称 为否定之否定规律。 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周期性。内容是: (1)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趋势,即事物发展的方向是由低级阶段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 (2)指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路径,即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曲折过程。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趋势和曲折性道路是辨证统一的,即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曲折性道路, 才能实现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前进上升运动;事物的发展只有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道 路才能被称为曲折性道路。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必然会导致形而上 学的“直线论”和“循环论”错误观点。 6、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规律,只有正确理解这个规律实质和存在的原因,才能坚持它的 客观普遍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展开和体现, 只有抓住矛盾运动规律,才能真正懂得否定之否定规律。 7、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 趋势和道路。在对待社会发展和人生道路问题时,才能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树立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
才能意识道路是曲折的,磨炼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第三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 1、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普遍联系称为因果联系。在事 物的因果联系中,我们把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而把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显然, 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先因后果是原因和结果的明显区别,但引起和被引起则是原因和结果的本质区别。 、原因和结果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有因必 有果,有果必有因:原因和结果相互包含,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或者说它们之 间的区分是相对的。 3、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否定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也 要反对把因果联系神秘化而宣扬神学目的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一切科学研 究的提前,把握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预见未来,正确地提出行动目标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出现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 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这是两种对立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为自 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掌握 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既要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善于 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1、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尚未实际存在,但能实际存在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实际存在性。 2、可能性范畴比较复杂,应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抽象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 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是: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没有可能 性就没有现实性;可能性是孕育在现实中的发展趋势,没有现实性就没有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在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能性可以变为现实性,现实性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 4、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告 诉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放眼未来、树立理想,争取把好的可 能性变为现实性。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想;没有理想而忙于现实是事务主义者。 四、内容和形式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事物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 容是一堆要素;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
17 才能意识道路是曲折的,磨炼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第三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1、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普遍联系称为因果联系。在事 物的因果联系中,我们把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而把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显然, 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先因后果是原因和结果的明显区别,但引起和被引起则是原因和结果的本质区别。 2、原因和结果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有因必 有果,有果必有因;原因和结果相互包含,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或者说它们之 间的区分是相对的。 3、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否定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也 要反对把因果联系神秘化而宣扬神学目的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一切科学研 究的提前,把握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预见未来,正确地提出行动目标。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出现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 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这是两种对立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为自 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掌握 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既要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善于 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尚未实际存在,但能实际存在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实际存在性。 2、可能性范畴比较复杂,应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抽象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 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是: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没有可能 性就没有现实性;可能性是孕育在现实中的发展趋势,没有现实性就没有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能性可以变为现实性,现实性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 4、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告 诉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放眼未来、树立理想,争取把好的可 能性变为现实性。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想;没有理想而忙于现实是事务主义者。 四、内容和形式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事物的结构或表现方式。 2、内容和形式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 内容是一堆要素;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