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掌握词汇和词汇单位的定义,能准确判定各级词汇单位,掌握汉语的构词 类型,能运用理论具体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掌握词义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词义的构成,能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词的各种意义:能判定多义词和单义词,能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掌握 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方法,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分辨基 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了解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的特点并能识别:了解熟 语的定义,熟悉成语的特征、来源和构造,了解惯用语的特点,了解歇后语的特点:了解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语法 (22学时) 教学内容:语法单位:词类划分:实词:虚词:短语的定义和种类:句子成分的种类: 句子的分类:句法失误:复句。 教学要求:了解语法的性质、句子成分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掌握词类划分标准、 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各种虚词定义、分类、语法特征和常见虚词的 基本用法,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短语的定义、分类、复杂短语的分 析方法和原则:掌握句子成分的种类,掌握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学握句 子的分类,能判定句子所属的句类;掌握句型的种类,重点掌握几种动词谓语句,了解变 式句和省略句、句子的变换、句子分析例解:掌握常见的句法失误:掌握复句和单句的区 分方法、复句类型,能准确分析多重复句:了解紧缩句,能分析复句运用中常见的失误。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六章:修辞 (8学时) 教学内容:修辞格的种类和使用:语体。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修辞 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掌握各种辞格的定义和分类, 并自 准确识别和运用 了解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并能正确分析和运用:了解修辞在具体 的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语体的定义和分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语体。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出勤:5次*1分=5分:课堂讨论发言:5分/人:平时作业:2次*10分=20分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者试按百分告制幻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夏慧敏 审核人:赫钟禪 课程负责人:夏慧做 ·26
- 26 - 教学要求:掌握词汇和词汇单位的定义,能准确判定各级词汇单位,掌握汉语的构词 类型,能运用理论具体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掌握词义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词义的构成,能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词的各种意义;能判定多义词和单义词,能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掌握 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方法,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分辨基 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了解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的特点并能识别;了解熟 语的定义,熟悉成语的特征、来源和构造,了解惯用语的特点,了解歇后语的特点;了解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语法 (22 学时) 教学内容:语法单位;词类划分;实词;虚词;短语的定义和种类;句子成分的种类; 句子的分类;句法失误;复句。 教学要求:了解语法的性质、句子成分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掌握词类划分标准、 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各种虚词定义、分类、语法特征和常见虚词的 基本用法,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短语的定义、分类、复杂短语的分 析方法和原则;掌握句子成分的种类,掌握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掌握句 子的分类,能判定句子所属的句类;掌握句型的种类,重点掌握几种动词谓语句,了解变 式句和省略句、句子的变换、句子分析例解;掌握常见的句法失误;掌握复句和单句的区 分方法、复句类型,能准确分析多重复句;了解紧缩句,能分析复句运用中常见的失误。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六章:修辞 (8 学时) 教学内容:修辞格的种类和使用;语体。 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修辞、修辞和语境的关系,掌握各种辞格的定义和分类,并能 准确识别和运用;了解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并能正确分析和运用;了解修辞在具体 的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语体的定义和分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语体。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 出勤:5 次*1 分=5 分;课堂讨论发言:5 分/人;平时作业:2 次*10 分=20 分 (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 4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胡裕树. 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撰写人:夏慧敏 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夏慧敏
《古代汉语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A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分: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是由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组成,三者有机结合在 起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通论知识指导文选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运用汉字构形理据分 析难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总结常用词的演变规律,积累古汉语词汇量:系统了解古书 用字、古书注解、标点翻译、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音韵学和诗词格律以及有关的文化常 识等。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他们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深入理解古今语言继 、发展关系,提高分析运用现代汉语能 力,并且为阅读、赏析古代文学作品提供语言工具。 一、教学内容及基木要求 第一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一)~(四) (8学时) 教学内容:《左传》文选二篇、古今词义、本义、引申义 教学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了解“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重点是先秦两汉的作品: 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掌握《左传》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 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了解字典辞书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古今污 义的对应情况和变化类型: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类型:掌握单 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二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五)、(六) (6学时) 教学内容:《战国策》文选二篇、六书、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要求:掌握《战国策》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 语语法现象:理解汉字的构造:掌握汉字的形体变化及其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掌握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在古书中的使用:了解汉字形体与词的本义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三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七)~(十) (8学时) 教学内容:《论语》文选四篇、《礼记》文选一篇、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 教学要求:掌握《论语》、《礼记》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短语、单句、复句的区分:掌握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 句的句式特点:掌握宾语前置出现的几种情况:理解虚词“也”、“矣”、“焉”的用法:理 解否定词、疑问词的特殊用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四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一)、(十二) (8学时) .27
- 27 - 《古代汉语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A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分: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是由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组成,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通论知识指导文选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运用汉字构形理据分 析难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总结常用词的演变规律,积累古汉语词汇量;系统了解古书 用字、古书注解、标点翻译、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音韵学和诗词格律以及有关的文化常 识等。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 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深入理解古今语言继承、发展关系,提高分析运用现代汉语能 力,并且为阅读、赏析古代文学作品提供语言工具。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一)~(四) (8 学时) 教学内容:《左传》文选二篇、古今词义、本义、引申义 教学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了解“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重点是先秦两汉的作品;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掌握《左传》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 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字典辞书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古今词 义的对应情况和变化类型;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类型;掌握单 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二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五)、(六) (6 学时) 教学内容:《战国策》文选二篇、六书、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教学要求:掌握《战国策》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 语语法现象;理解汉字的构造;掌握汉字的形体变化及其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掌握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在古书中的使用;了解汉字形体与词的本义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三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七)~(十) (8 学时) 教学内容:《论语》文选四篇、《礼记》文选一篇、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 教学要求:掌握《论语》、《礼记》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 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短语、单句、复句的区分;掌握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 句的句式特点;掌握宾语前置出现的几种情况;理解虚词“也”、“矣”、“焉”的用法;理 解否定词、疑问词的特殊用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四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一)、(十二) (8 学时)
教学内容:《孟子》文选三篇、词类活用、代词 教学要求:掌握《孟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法特点:掌握名词作状语的用法:了解古汉语 语法中的省略现象:掌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字、所字的用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五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三)、(十四) (8学时) 教学内容:《老子》文选四篇、《庄子》文选二篇、《韩非子》文选一篇、连词、介词、 语气词 教学要求:掌握诸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 现象:掌握连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在句中的作用:了解句首句中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了 解词头、词尾的作用:掌握多义虚词的词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六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五)、(十大) (8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文选六篇、《楚辞》文选三篇、《诗经》用韵、古音通假 教学要求:掌握《诗经》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掌握《楚辞》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 现象: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概念:掌握《诗经》用韵情况:掌握双声叠韵的基本 知识和古音通假的类型:了解古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第七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九)、(二十) (6学时) 教学内容:《汉书》文选一篇,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要求:掌握《汉书》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了解古代天文、历法、乐律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地理、职官、科 举制度的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关于姓名、礼俗、宗法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文化 中关干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制度的知识 第八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七)、(二十八) (6学时) 教学内容:文洗一篇,成的构成,古汉语修辞 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了解赋的构成及其在词汇、语法方面的特殊性。掌握古书修辞的基本方式及重要的修辞格 了解古今汉语常见和特有的修辞格使用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九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 (6学时) 教学内容:唐诗四首,诗律 教学要求:草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珠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了解诗律的基本知识:掌握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了解诗词的发生、 发展,并能赏析古诗。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学习理论知识要抓重点,辨异同,多练习:学习文选要多 读、多背、多翻译。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形成基本的古文素养。 .28
- 28 - 教学内容:《孟子》文选三篇、词类活用、代词 教学要求:掌握《孟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法特点;掌握名词作状语的用法;了解古汉语 语法中的省略现象;掌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字、所字的用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五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三)、(十四) (8 学时) 教学内容:《老子》文选四篇、《庄子》文选二篇、《韩非子》文选一篇、连词、介词、 语气词 教学要求:掌握诸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 现象;掌握连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在句中的作用;了解句首句中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了 解词头、词尾的作用;掌握多义虚词的词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六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8 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文选六篇、《楚辞》文选三篇、《诗经》用韵、古音通假 教学要求:掌握《诗经》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掌握《楚辞》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 现象;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概念;掌握《诗经》用韵情况;掌握双声叠韵的基本 知识和古音通假的类型;了解古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第七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九)、(二十) (6 学时) 教学内容:《汉书》文选一篇,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要求:掌握《汉书》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 语法现象;了解古代天文、历法、乐律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地理、职官、科 举制度的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关于姓名、礼俗、宗法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文化 中关于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制度的知识。 第八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七)、(二十八) (6 学时) 教学内容:文选一篇,赋的构成,古汉语修辞 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了解赋的构成及其在词汇、语法方面的特殊性。掌握古书修辞的基本方式及重要的修辞格; 了解古今汉语常见和特有的修辞格使用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第九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 (6 学时) 教学内容:唐诗四首,诗律 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了解诗律的基本知识;掌握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了解诗词的发生、 发展,并能赏析古诗。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学习理论知识要抓重点,辨异同,多练习;学习文选要多 读、多背、多翻译。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形成基本的古文素养
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文选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文选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知 识部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诗词格律等。文选讲授与知识介绍应 交替进行,不宜割裂开来,使二者失去联系。根据练习的实际需要,可将知识部分的讲授 顺序作一定的调整。 每章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时间及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课外书 面作业基本上三周一次。内容包括标点翻译、知识解答等。作业的批政一学期原则上三次。 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20% 出勤:20次*1分=20分 课堂发言:2次*5分=10分 知识考核:2次*10分=20分 交作业:5次*10分=50分 总成绩按百分制纪录。 (2)期末考核:8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 (2)主要参考书 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王力.汉语音韵学.北京:中华书局1956. 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9
- 29 - 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文选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文选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知 识部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诗词格律等。文选讲授与知识介绍应 交替进行,不宜割裂开来,使二者失去联系。根据练习的实际需要,可将知识部分的讲授 顺序作一定的调整。 每章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时间及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课外书 面作业基本上三周一次。内容包括标点翻译、知识解答等。作业的批改一学期原则上三次。 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 50%。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20% 出勤:20 次*1 分=20 分 课堂发言:2 次*5 分=10 分 知识考核:2 次*10 分=20 分 交作业:5 次*10 分=50 分 总成绩按百分制纪录。 (2)期末考核:8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纪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 (2)主要参考书 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王力.汉语音韵学.北京:中华书局 1956. 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撰写人:刘建华 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李索 -30
- 30 - 撰写人:刘建华 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李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