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质 第一节气质概述 什么是气质 气质( temperament)一词源于拉丁语 temperamerturm,原意是掺合、混合,按比例把佐料调和到一起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气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秉性、脾气等较为近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活泼好动,非常 开朗: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较为内向:有的人情绪表现大起大落,有的人情绪则显得细腻深刻。 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是不同气质类型发生作用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将气质界定为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这些特点不受 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气质是个人最一般的心理特征,它影响到一个人的活动的所有方 首先,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气质不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心理原因,因此不是个 性的内部动力因素,它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活动,也不决定一个人的活动的具体方向。气质表现的是一个 人的心理活动显露于外的动力特点,如心理活动的速度与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分别在 感知觉、情绪、性格等心理现象中表现出来,例如,知觉速度的快慢、情绪的起伏变化、性格的内向还是 外向等 由于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因此在个体心理活动的一切方面均有可能受到气质的影 响。巴甫洛夫说:“气质是每一个人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 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了一定的烙印”。 其次,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气质不同于性格和能力,它较多 的受到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影响,因此具有较多的先天性。一些研究发现,从我们一出生,我们就表现出 较大的气质方面的差异。托马斯(1970)通过测定婴幼儿对刺激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追踪研究 了气质的早期表现。结果表明:在儿童生命的最初几天内,气质就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显然 不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由于先天的神经系统和其他的先天特性影响的结果。斯卡特(1969)的同 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较异卵双生子的气质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这些研究均 说明先天因素在气质中的作用 第三,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集于一身。由于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因此,它具有相 当稳定的特点。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不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具体目的、动机和内容,在不同性质的活动中, 个人的气质往往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一个好动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现出好动的特点,而 个安静的学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安静的品质:不仅如此,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的气质也是相对 稳定的,它不会因为年龄的变化就发生重大的改变。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气质完全不能改 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气质的某些品质会被掩盖 参考资料10-1 气质的可塑性 男孩某甲,12岁,健康活泼,他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由于母亲多年的娇生惯养和溺爱,使孩 子失去了独立性、积极性和果断性。家里把一切甚至一些琐事都弄得好好的,一切都是现成的
1 第十章 气 质 第一节 气 质 概 述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temperament)一词源于拉丁语 temperamerturm,原意是掺合、混合,按比例把佐料调和到一起。 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气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秉性、脾气等较为近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活泼好动,非常 开朗;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较为内向;有的人情绪表现大起大落,有的人情绪则显得细腻深刻。 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是不同气质类型发生作用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将气质界定为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这些特点不受 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气质是个人最一般的心理特征,它影响到一个人的活动的所有方 面。 首先,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气质不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心理原因,因此不是个 性的内部动力因素,它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活动,也不决定一个人的活动的具体方向。气质表现的是一个 人的心理活动显露于外的动力特点,如心理活动的速度与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分别在 感知觉、情绪、性格等心理现象中表现出来,例如,知觉速度的快慢、情绪的起伏变化、性格的内向还是 外向等。 由于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因此在个体心理活动的一切方面均有可能受到气质的影 响。巴甫洛夫说:“气质是每一个人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 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了一定的烙印”。 其次,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气质不同于性格和能力,它较多 的受到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影响,因此具有较多的先天性。一些研究发现,从我们一出生,我们就表现出 较大的气质方面的差异。托马斯(1970)通过测定婴幼儿对刺激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等,追踪研究 了气质的早期表现。结果表明:在儿童生命的最初几天内,气质就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显然 不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由于先天的神经系统和其他的先天特性影响的结果。斯卡特(1969)的同 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研究也发现,同卵双生子较异卵双生子的气质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这些研究均 说明先天因素在气质中的作用。 第三,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集于一身。由于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因此,它具有相 当稳定的特点。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不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具体目的、动机和内容,在不同性质的活动中, 一个人的气质往往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一个好动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表现出好动的特点,而一 个安静的学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安静的品质;不仅如此,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的气质也是相对 稳定的,它不会因为年龄的变化就发生重大的改变。但是,气质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气质完全不能改变, 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气质的某些品质会被掩盖。 参考资料 10-1 气质的可塑性 男孩某甲,12 岁,健康活泼,他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由于母亲多年的娇生惯养和溺爱,使孩 子失去了独立性、积极性和果断性。家里把一切甚至一些琐事都弄得好好的,一切都是现成的
全部功课都由亲人给他做好,他只要抄下答案就行了。母亲送他上学,接他回家。在同学面前 给他穿衣服和整理衣帽,常常引起同学的嘲笑。由于这种过分溺爱的不良教育结果,必然使得 某甲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的人,气量极其狭窄,过分的脆弱。 转采自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 、气质的学说 人为什么会有气质的差异?气质的这些差异为什么能够产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研究和关心的问题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把人的气质分为“狂、狷、中行”三类。狂者言行强 烈外露;狷者行为拘谨孤僻:中行则介乎二者之间,依中庸而行。2000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 许多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众多的气质理论。 (一)气质的体液说 古代最著名的气质学说是由古希腊著名医生和学者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7年)提出的体液 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腊医生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5-435年)“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体 液说。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不同的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它们分别产生于心脏(血液) 脑(粘液)、肝脏(黄胆汁)和胃(黑胆汁)。希波克拉底认为,四种体液形成了人体的性质,机体的状况 取决于四种液体的正确配合。在体液的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的人属于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 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抑郁质。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一种体液也都是 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血液具有热一一湿的性能,因此多血质的人温而润, 好似春天一般;粘液具有寒一一湿的性能,粘液质的人冷酷无情,好似冬天一般:黄胆汁具有热一一干的 性能,黄胆汁的人热而燥,如夏季一般:黑胆汁的人具有寒一一干的性能,因此抑郁质的人如秋天一般。 四种体液配合恰当时,身体便健康,否则就会出现疾病。希波克拉底的理论后来被罗马的医生盖伦所发展 尽管在现代看来,这种以体液来解释人的气质缺乏科学的依据,但这种分类方法却被沿用至今 (二)气质的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E. Kretschmer,1925)根据自己对精神病人的观察和硏究,提岀按体型划 分人气质的理论。它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质特点以及可能患有的精神病种类有一定的关系。而精神病 人与正常人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区别。它认为,人的体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肥胖型,这种人身材 短胖,原肩阔腰,易患躁狂抑郁症。它们的气质特点是:妤社交,通融,健谈,活泼,好动,表情丰富 情绪不定,气质类型为躁郁性气质。(2)瘦长型,这种人高瘦纤弱、细长、窄小,易患精神分裂症:其特 点是不善社交,内向,退缩,世事通融,害羞沉静,寡言多思,气质类型是分裂型气质。(3)斗士型,这 种人骨肉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易患癫痫病;其特点是正义感强,注意礼仪,节俭,遵守纪律和秩序, 气质类型为粘着性气质。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也是体型说的代表之一。他从胚胎学角度把人分为三类:内 胚叶型(柔软、丰满)、中胚叶型(发达、健壮)和外胚叶型(高大、细瘦)。内胚叶型相当于肥胖型:中 胚叶型相当于筋骨型;外胚叶型相当于细长型。并发现气质与体型之间的相关达0.80 体型和气质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相关,但是,这种相关可能来自于社会对各种体型者的不同态度所致, 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体型和气质之间的联系 2
2 全部功课都由亲人给他做好,他只要抄下答案就行了。母亲送他上学,接他回家。在同学面前 给他穿衣服和整理衣帽,常常引起同学的嘲笑。由于这种过分溺爱的不良教育结果,必然使得 某甲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的人,气量极其狭窄,过分的脆弱。 转采自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1 二、气质的学说 人为什么会有气质的差异?气质的这些差异为什么能够产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研究和关心的问题,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把人的气质分为“狂、狷、中行”三类。狂者言行强 烈外露;狷者行为拘谨孤僻;中行则介乎二者之间,依中庸而行。2000 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 许多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众多的气质理论。 (一)气质的体液说 古代最著名的气质学说是由古希腊著名医生和学者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377 年)提出的体液 说。 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腊医生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 495-435 年)“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体 液说。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不同的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它们分别产生于心脏(血液)、 脑(粘液)、肝脏(黄胆汁)和胃(黑胆汁)。希波克拉底认为,四种体液形成了人体的性质,机体的状况 取决于四种液体的正确配合。在体液的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的人属于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 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抑郁质。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一种体液也都是 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血液具有热——湿的性能,因此多血质的人温而润, 好似春天一般;粘液具有寒——湿的性能,粘液质的人冷酷无情,好似冬天一般;黄胆汁具有热——干的 性能,黄胆汁的人热而燥,如夏季一般;黑胆汁的人具有寒——干的性能,因此抑郁质的人如秋天一般。 四种体液配合恰当时,身体便健康,否则就会出现疾病。希波克拉底的理论后来被罗马的医生盖伦所发展。 尽管在现代看来,这种以体液来解释人的气质缺乏科学的依据,但这种分类方法却被沿用至今。 (二)气质的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E.Kretschmer,1925)根据自己对精神病人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按体型划 分人气质的理论。它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与气质特点以及可能患有的精神病种类有一定的关系。而精神病 人与正常人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区别。它认为,人的体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肥胖型,这种人身材 短胖,原肩阔腰,易患躁狂抑郁症。它们的气质特点是:好社交,通融,健谈,活泼,好动,表情丰富, 情绪不定,气质类型为躁郁性气质。(2)瘦长型,这种人高瘦纤弱、细长、窄小,易患精神分裂症;其特 点是不善社交,内向,退缩,世事通融,害羞沉静,寡言多思,气质类型是分裂型气质。(3)斗士型,这 种人骨肉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易患癫痫病;其特点是正义感强,注意礼仪,节俭,遵守纪律和秩序, 气质类型为粘着性气质。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也是体型说的代表之一。他从胚胎学角度把人分为三类:内 胚叶型(柔软、丰满)、中胚叶型(发达、健壮)和外胚叶型(高大、细瘦)。内胚叶型相当于肥胖型;中 胚叶型相当于筋骨型;外胚叶型相当于细长型。并发现气质与体型之间的相关达0.80。 体型和气质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相关,但是,这种相关可能来自于社会对各种体型者的不同态度所致, 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体型和气质之间的联系
(三)气质的激素说 内分泌腺能影响着人的新陈代谢,并影响着人的行为。英国心理学家伯曼(L. Berman)等人提出,人 的气质是由某种内分泌腺的活动所决定的。它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 脑下垂体型、肾上腺型、副甲状腺型和性腺过分活动型。例如,甲状腺型,身体健康,头发茂密,双眼明 亮,其气质特征是知觉灵敏、意志坚强、不易疲劳等;脑下垂体型,体态发育较好,体格纤细,其气质特 征是情绪温柔,自制力强等。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气质确实与某些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有关,但是孤立的将 气质完全归结于内分泌腺的活动,忽视了神经系统对气质的决定性作用。 (四)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美国心理学家巴斯( AH Buss1975年)用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冲动性为指标,将人的气质划分 为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冲动性四种类型 活动型的人倾向于喜欢迎接新的任务,爱活动,不知疲倦,在婴儿期表现为手脚乱动,儿童期表现为 在教室里坐不住,成年期显示出强烈的事业心;情绪性的人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大,婴儿期表现为经常哭 闹,儿童期易激动、难于相处,成年期表现为喜怒无常:社交型的人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婴儿期 表现为离不开父母亲人,孤单时哭闹得很凶,儿童期容易接受教育,成年后与周围的人非常融洽:冲动型 的人缺乏抑制能力,在婴儿期就表现为急躁,儿童期经常坐立不安,注意力易分散,成年表现为讨厌等待 等。巴斯的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揭示出活动特性的生理基础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概念是巴甫洛夫1909-1910年首次提出的。1935年,巴甫洛夫在《人和动 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一般类型》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 巴甫洛夫通过动物的研究发现,不同动物在形成条件反射时有差异,不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 抑制特性,有独特的、稳定的结合,构成动物神经系统类型,或叫做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动物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三种特性,即兴奋和抑制的强度特性;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 特性: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特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表示的是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这里有强弱之分。在一般情况 下,神经细胞的兴奋是与刺激物的强度相适应,强刺激物引起强的兴奋,弱刺激物引起弱的兴奋。可是当 刺激物非常强时,就不是每一个动物的神经系统都能以相应强调的兴奋对它发生反应。有些动物对该种刺 激可以很轻易的形成条件反射,这说明它们的兴奋过程强,有忍受高度紧张的能力,另一些动物对该种刺 激则不能形成条件反射,甚至会发生抑制或破坏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这说明它们的兴奋过程弱。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而言。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 相差无几,它们的基本神经过程属平衡型。在平衡性之中,还存在兴奋占优势或抑制占优势的不同,其中 之一占优势则为不平衡型。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对剌激反应速度和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的速度而言。实验表明:神经过程灵 活性高的动物可以顺利地将阳性条件反射改造成阴性条件反射,或者能顺利地变阴性条件反射为阳性条件 反射。神经过程灵活性低的动物,条件反射就不易改变,反射活动会发生紊乱,严重的可以引起神经活动 的失调
3 (三)气质的激素说 内分泌腺能影响着人的新陈代谢,并影响着人的行为。英国心理学家伯曼(L.Berman)等人提出,人 的气质是由某种内分泌腺的活动所决定的。它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 脑下垂体型、肾上腺型、副甲状腺型和性腺过分活动型。例如,甲状腺型,身体健康,头发茂密,双眼明 亮,其气质特征是知觉灵敏、意志坚强、不易疲劳等;脑下垂体型,体态发育较好,体格纤细,其气质特 征是情绪温柔,自制力强等。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气质确实与某些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有关,但是孤立的将 气质完全归结于内分泌腺的活动,忽视了神经系统对气质的决定性作用。 (四)气质的活动特性说 美国心理学家巴斯(A.H.Buss,1975 年)用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冲动性为指标,将人的气质划分 为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冲动性四种类型。 活动型的人倾向于喜欢迎接新的任务,爱活动,不知疲倦,在婴儿期表现为手脚乱动,儿童期表现为 在教室里坐不住,成年期显示出强烈的事业心;情绪性的人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大,婴儿期表现为经常哭 闹,儿童期易激动、难于相处,成年期表现为喜怒无常;社交型的人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婴儿期 表现为离不开父母亲人,孤单时哭闹得很凶,儿童期容易接受教育,成年后与周围的人非常融洽;冲动型 的人缺乏抑制能力,在婴儿期就表现为急躁,儿童期经常坐立不安,注意力易分散,成年表现为讨厌等待 等。巴斯的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揭示出活动特性的生理基础。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概念是巴甫洛夫 1909-1910 年首次提出的。1935 年,巴甫洛夫在《人和动 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一般类型》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 巴甫洛夫通过动物的研究发现,不同动物在形成条件反射时有差异,不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 抑制特性,有独特的、稳定的结合,构成动物神经系统类型,或叫做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动物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三种特性,即兴奋和抑制的强度特性;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性 特性;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特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表示的是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这里有强弱之分。在一般情况 下,神经细胞的兴奋是与刺激物的强度相适应,强刺激物引起强的兴奋,弱刺激物引起弱的兴奋。可是当 刺激物非常强时,就不是每一个动物的神经系统都能以相应强调的兴奋对它发生反应。有些动物对该种刺 激可以很轻易的形成条件反射,这说明它们的兴奋过程强,有忍受高度紧张的能力,另一些动物对该种刺 激则不能形成条件反射,甚至会发生抑制或破坏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这说明它们的兴奋过程弱。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而言。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 相差无几,它们的基本神经过程属平衡型。在平衡性之中,还存在兴奋占优势或抑制占优势的不同,其中 之一占优势则为不平衡型。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对刺激反应速度和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的速度而言。实验表明:神经过程灵 活性高的动物可以顺利地将阳性条件反射改造成阴性条件反射,或者能顺利地变阴性条件反射为阳性条件 反射。神经过程灵活性低的动物,条件反射就不易改变,反射活动会发生紊乱,严重的可以引起神经活动 的失调
巴甫洛夫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独特结合,把动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典型 的类型有四种 第一,强而不平衡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条件反射比阴性条件反 射易于形成。这是一种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所以,也称之为“不可遏制型”。 第二,强、平衡、灵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表现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外 界环境。也称之为“活泼型”。 第三,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它的特点是: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容易改造,是一种坚毅而行 动迟缓的类型。也称之为“安静型”。 第四,弱型。属抑制型,其兴奋和抑制都很弱,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表现得 胆小,在艰难工作任务面前,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易受破坏而产生神经症。 巴甫洛夫认为,从狗身上所确定的四种典型的神经类型与人类的神经活动类型相吻合,这种一般高级 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恰恰相当于古希腊学者对气质的分类。因此,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10-1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 神经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 行为特点 兴奋型 攻击性强,易兴奋, (胆汁质) 不均衡 不易约束,不克抑制 活泼型 (多血质) 均衡 灵活 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 安静型 (粘液质) 强强强弱 均衡 惰性 安静、坚定、迟缓 有节制、不好交际 抑制型 胆小退缩,消极防御反应将 (抑郁质) 采自《心理学导论》,黄希庭,1991年。 以上四种类型是基本类型,是从现实的表现中抽取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类型。它们之间有许多中间形 式和过渡类型。世界上纯属单一类型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 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系统基本特性和基本类型学说,是他在晚年对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仅仅为气质的 生理机制勾勒出一个基本的轮廓。他的硏究不断地为后来的硏究者证实。苏联以捷普洛夫为代表的一批心 理学工作者,在巴甫洛夫关于动物神经类型研究的基础上,用条件反射测定法进一步研究了人的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第二节气质类型差异 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性 气质类型是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因此,了解气质类型首先必须了 解气质类型是由哪些心理活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早期的心理学家们主要从情绪和行动上来说明气质类型
4 巴甫洛夫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独特结合,把动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典型 的类型有四种。 第一,强而不平衡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条件反射比阴性条件反 射易于形成。这是一种易兴奋、奔放不羁的类型,所以,也称之为“不可遏制型”。 第二,强、平衡、灵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特点表现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外 界环境。也称之为“活泼型”。 第三,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它的特点是: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容易改造,是一种坚毅而行 动迟缓的类型。也称之为“安静型”。 第四,弱型。属抑制型,其兴奋和抑制都很弱,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表现得 胆小,在艰难工作任务面前,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易受破坏而产生神经症。 巴甫洛夫认为,从狗身上所确定的四种典型的神经类型与人类的神经活动类型相吻合,这种一般高级 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恰恰相当于古希腊学者对气质的分类。因此,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 10-1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 神经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 行为特点 兴奋型 (胆汁质) 强 不均衡 攻击性强,易兴奋, 不易约束,不克抑制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均 衡 灵活 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 安静型 (粘液质) 强 均 衡 惰性 安静、坚定、迟缓、 有节制、不好交际 抑制型 (抑郁质) 弱 胆小退缩,消极防御反应将 采自《心理学导论》,黄希庭,1991 年。 以上四种类型是基本类型,是从现实的表现中抽取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类型。它们之间有许多中间形 式和过渡类型。世界上纯属单一类型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 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系统基本特性和基本类型学说,是他在晚年对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仅仅为气质的 生理机制勾勒出一个基本的轮廓。他的研究不断地为后来的研究者证实。苏联以捷普洛夫为代表的一批心 理学工作者,在巴甫洛夫关于动物神经类型研究的基础上,用条件反射测定法进一步研究了人的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第二节 气质类型差异 一、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性 气质类型是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因此,了解气质类型首先必须了 解气质类型是由哪些心理活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早期的心理学家们主要从情绪和行动上来说明气质类型
特征。例如,冯特以情绪活动的强弱和繁盛的快慢作为评定气质类型的主要指标,他认为多血质者情绪活 动迅速而微弱、抑郁质者情绪缓慢而强烈、胆汁质者情绪迅速而强烈、粘液质者情绪缓慢而微弱:艾宾浩 斯也以情绪的表现作为区分气质类型的依据,他认为,多血质者乐观激愤、抑郁质者悲观容忍、胆汁质者 悲观激愤、粘液质者则乐观容忍:赫尔巴特则从情绪和运动两个方面来评价气质,他认为多血质者的主要 情调是愉快的、抑郁质者的主要情调是不愉快的、胆汁质者的情绪和运动的激动性强、粘液质者的情绪和 运动的激动性弱等等。 现代心理学在继承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既肯定了情绪和行动作为评价气质类型指标的必要性和正确 性,也指出了诸如感受性、知觉广度、记忆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等其他心理活动也是评价气质的必不可 少的依据。目前心理学界认为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和行为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感受性与耐受性 即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是不相同的,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是在实 践上的耐受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如有的人总是显得精力充沛,另一些人则显得疲惫不堪,这一特性属于心 理与行为反应的强度特性。 2、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它包括两类特性:一类是不随意的反应性,即各种刺激引起心理的指向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 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另一类之心理反映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说话、记忆的速度,思维的敏捷度和 作的灵活性等 3、外倾性与内倾型 有的人心理活动、情绪、言语已经产生,便迅速表现于外,有的人则相反,他们尽量摆脱出头露面的 工作,情绪很少外露。前者具有外倾性特点,后者具有内倾型。 4、情绪的兴奋性 这是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它既反映神经系统的强度有反映神经系统的灵 活性 5、不随意反应性 这是不受意识控制调节的无意识心理与行为反应特性(包括无条件反射、下意识活动、习惯性科班动 作等)它表现神经类型的强度和速度特征 、稳定性和可塑性 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稳定性的程度,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 境的难易程度。是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反映。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是表现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气质特征的典型结合,它在某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 的特性(如感受性、内寿星、敏捷性等)有规律的结合可构成气质的不同类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的研 究,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如表10—2 表10—2基本气质类型的一般心理特征
5 特征。例如,冯特以情绪活动的强弱和繁盛的快慢作为评定气质类型的主要指标,他认为多血质者情绪活 动迅速而微弱、抑郁质者情绪缓慢而强烈、胆汁质者情绪迅速而强烈、粘液质者情绪缓慢而微弱;艾宾浩 斯也以情绪的表现作为区分气质类型的依据,他认为,多血质者乐观激愤、抑郁质者悲观容忍、胆汁质者 悲观激愤、粘液质者则乐观容忍;赫尔巴特则从情绪和运动两个方面来评价气质,他认为多血质者的主要 情调是愉快的、抑郁质者的主要情调是不愉快的、胆汁质者的情绪和运动的激动性强、粘液质者的情绪和 运动的激动性弱等等。 现代心理学在继承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既肯定了情绪和行动作为评价气质类型指标的必要性和正确 性,也指出了诸如感受性、知觉广度、记忆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等其他心理活动也是评价气质的必不可 少的依据。目前心理学界认为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和行为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感受性与耐受性 即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是不相同的,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是在实 践上的耐受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如有的人总是显得精力充沛,另一些人则显得疲惫不堪,这一特性属于心 理与行为反应的强度特性。 2、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它包括两类特性:一类是不随意的反应性,即各种刺激引起心理的指向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 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另一类之心理反映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说话、记忆的速度,思维的敏捷度和 动作的灵活性等。 3、外倾性与内倾型 有的人心理活动、情绪、言语已经产生,便迅速表现于外,有的人则相反,他们尽量摆脱出头露面的 工作,情绪很少外露。前者具有外倾性特点,后者具有内倾型。 4、情绪的兴奋性 这是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它既反映神经系统的强度有反映神经系统的灵 活性。 5、不随意反应性 这是不受意识控制调节的无意识心理与行为反应特性(包括无条件反射、下意识活动、习惯性科班动 作等)它表现神经类型的强度和速度特征。 6、稳定性和可塑性 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稳定性的程度,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 境的难易程度。是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反映。 二、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是表现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气质特征的典型结合,它在某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 的特性(如感受性、内寿星、敏捷性等)有规律的结合可构成气质的不同类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的研 究,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如表 10—2。 表 10—2 基本气质类型的一般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