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 展览中心。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 月1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 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 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10~11段)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小结: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 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 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 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 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 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 权。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 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 “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 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 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 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
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 展览中心。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 月1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 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 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10~11段):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小结: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 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 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 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 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 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 权。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 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 “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 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 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 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
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 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 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 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认真品读文本,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 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 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 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能否将句中加点的词 语互换?为什么?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 港督府的叙述?如何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不能互换。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 的正常顺序。港督府经过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 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 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 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 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 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 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 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陈迹”二字写尽了香港回归后, 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的民族尊严 民族自豪。“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
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 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 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 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三、认真品读文本,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⑴“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 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 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 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能否将句中加点的词 语互换?为什么?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 港督府的叙述?如何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不能互换。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 的正常顺序。港督府经过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 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 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 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 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 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 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 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陈迹”二字写尽了香港回归后, 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的民族尊严、 民族自豪。“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
史,时时警醒国人,而且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 族的复兴。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 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 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 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英国曾经占领了非 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 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 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 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 为“日落仪式”。对于在驻港英军总部附近举行的告别仪式, 作者也只是提了一句,但作者随后捕捉到了一个典型的镜头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 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 景。”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 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 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 (3)体味新闻的最后一段“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 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 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 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
史,时时警醒国人,而且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 族的复兴。 ⑵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 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 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 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英国曾经占领了非 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 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 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 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 为“日落仪式”。对于在驻港英军总部附近举行的告别仪式, 作者也只是提了一句,但作者随后捕捉到了一个典型的镜头: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 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 景。”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 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 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 ⑶体味新闻的最后一段“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 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 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 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为什么把时间精确计算到
“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如何理解“大英帝 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整整156年5个月零4天! 这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字里行间回荡 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 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 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 天。作者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 治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 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 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 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英国当年从海上入侵,得以 在香港殖民统治达1个半世纪,而如今中国国力的强大,领 导者的努力,终结了英国殖民统治。 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语言庄重而 含蓄,平实却具有出色的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 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 达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 情
“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如何理解“大英帝 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香港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整整156年5个月零4天! 这是一段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漫长的历史,字里行间回荡 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 行的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 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 天。作者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 治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 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 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 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英国当年从海上入侵,得以 在香港殖民统治达 1 个半世纪,而如今中国国力的强大,领 导者的努力,终结了英国殖民统治。 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语言庄重而 含蓄,平实却具有出色的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 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 达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