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30%。 2.平时成绩计算公式:(出勤+作业+期中考试)÷2+表现加分 3.平时成绩记分方法: C迟到扣1分/次 (1)出勤:满分100分 了1.第一、二、三章 2.第四章 3.第五音 (2)作业:10×7=70分 4.第六 5.第七章 6.第八章 ,7.第九、十章 (3)期中考试:10×3=30分 -三道计算题(每题10分) 第一题 ~四章综合题 第二题:五 六章综合题 第三题:七、八章综合题 课堂表现 1分/ 次 (4)表现加分: 查阅资相 110分/次 (课程负责人 10分/人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数材 《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要梦 程守洙编。《普通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余虹编.《大学物理学》.科学出版社 刘克哲.《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仲辉.《大学物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梁绍荣。《基础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凯华等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电磁学》、《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向义和编。《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撰写人:安宏 审核人:栾玲 课程负责人:安宏
19 1.平时成绩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的 30% 。 2.平时成绩计算公式: (出勤+作业 +期中考试) 2 + 表现加分 3.平时成绩记分方法: 迟到扣 1 分/ 次 (1)出勤:满分 100 分 请假扣 1 分/ 次 . 旷课扣 10 分/ 次 1. 第一、二、三章 2. 第四章 3. 第五章 (2)作业:10×7=70分 4. 第六章 5. 第七章 6. 第八章 7. 第九、十章 (3)期中考试:10×3=30分——三道计算题(每题10分) 第一题:一~四章 综合题 第二题:五、六章 综合题 第三题:七、八章 综合题 课堂表现 . 1 分/ 次 (4)表现加分: .查阅资料 1~10 分/ 次 课程负责人 10 分/ 人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马文蔚编.《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程守洙编.《普通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余虹编.《大学物理学》.科学出版社. 刘克哲.《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仲辉.《大学物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梁绍荣.《基础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凯华等.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电磁学》、《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向义和编.《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撰写人:安宏 审核人:栾玲 课程负责人:安宏
《物理实验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 C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学分 其中实验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各专业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哈项月数:9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 1 其中综合性项目数:6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 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 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 ,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它在培养学生 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 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本课得的耳体任务: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 科学的思想和方》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外理实:哈数据,写合热的实验报告 养学 理论联系 度高的科的果,守纪宝,结作,修 实际不 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认真严谨的科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的结果进行评估。 处理实验 数据的 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包括用计算 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等常用物 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解常用的 理实验方 逐步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及在近代 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4.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桥、通用 示波 低频信号发生器、 涉仪、传感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 20
20 《物理实验 C》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 C 课程性质:必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 总 学 时:32 其中实验学时:28 总 学 分:1 其中实验学分:1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各专业 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项目数:9 必做项目数:8 选作项目数:1 其中综合性项目数:6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物理实验课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 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 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 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 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本课程的具体任务: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 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通过阅读实验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规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 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等。还包括用计算 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折射率等常用物 理量、物性参数的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3. 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其使用。 例如:比较法、放大法、模拟法、转换法、平衡法、补偿法、干涉法等,以及在近代 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其他方法。 4. 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 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电脑通用计数器、变阻器、电表、直流电桥、通用 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干涉仪、传感器,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5. 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 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
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仪 器调节。 6.简介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识。 游标卡尺、工业天平、物理天平、烧杯、电桥板、直流指针式检流计 保护开关组、直流电阻、滑线变阻器、多盘十进电阻器、旋转式电阻箱、三线摆、转动惯 量测试仪、水平仪、钢直尺、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式温度计、读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 打、钠光由原、分光十、光且、秀、可透镜、平面培、执由阳、微机监控多用 途智能辐射式加热器、静电场测试仪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面张力系粉测式议整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 学时实验实验每组 实验内容 称 分配类型要求人数 课诺理论进 基本概念、不确定度理论、有效数 座(一)、(二 字相关规则、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4 于分尺、天平的使用,固体密度的 密度的测量 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 验证必做 1 处理 惠斯通电桥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测电桥灵 测电阻 敏度、用不确定度理论处理数 3 验证必做 1 用读数显微镜测平凸透镜的曲率 4 牛顿环实验 半径,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3 验证必做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最,检 转动惯量的 验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掌握游 测量 标卡尺、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 验证 必做 法 透镜焦距的 光学系统的等高共轴调节,测凸透 测量 镜、凹透镜的焦距 3 验证必做 1 > 用模拟法测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模拟 1 绘静电场 法测绘静电场 3 验证 必做 液体表面张 力系数的测 用拉脱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 力系数 3 综合必做 电子示波器 9 观测交流信号及整流电压波形、测 的使用 由压和频率 3 验证必做 用分光计训 10 学玻璃折 调解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射 3 综合 选做 射 电阻和热 测金属铜电阻及负温度系数、热敏 11 敏电阻的温 综合选做 1 度特性 电阻的温度特性 气垫导轨的电脑通用计数器的调 12 牛顿第二定 律的研究 节与使用,通过测量、绘曲线来验 3 验证 选做 证acF、axl/m 21
21 按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以及在近代科研和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仪 器调节。 6. 简介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知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 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工业天平、物理天平、烧杯、电桥板、直流指针式检流计、 保护开关组、直流电阻、滑线变阻器、多盘十进电阻器、旋转式电阻箱、三线摆、转动惯 量测试仪、水平仪、钢直尺、直流稳压电源、数字式温度计、读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 灯、钠光灯电源、分光计、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热敏电阻、微机监控多用 途智能辐射式加热器、静电场测试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 验 项 目 名 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误 差 理 论 讲 座(一)、(二) 基本概念、不确定度理论、有效数 字相关规则、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4 2 密度的测量 千分尺、天平的使用,固体密度的 测量,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 处理 3 验证 必做 1 3 惠 斯 通 电 桥 测电阻 自组电桥、测中值电阻、测电桥灵 敏度、用不确定度理论处理数据 3 验证 必做 1 4 牛顿环实验 用读数显微镜测平凸透镜的曲率 半径,用逐差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3 验证 必做 1 5 转 动 惯 量 的 测量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检 验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掌握游 标卡尺、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 法 3 验证 必做 1 6 透 镜 焦 距 的 测量 光学系统的等高共轴调节,测凸透 镜、凹透镜的焦距 3 验证 必做 1 7 用 模 拟 法 测 绘静电场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用模拟 法测绘静电场 3 验证 必做 1 8 液 体 表 面 张 力 系 数 的 测 量 用拉脱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 力系数 3 综合 必做 1 9 电 子 示 波 器 的使用 观测交流信号及整流电压波形、测 电压和频率 3 验证 必做 1 10 用 分 光 计 测 光 学 玻 璃 折 射率 调解分光计并测量光学玻璃折射 率 3 综合 选做 1 11 铜 电 阻 和 热 敏 电 阻 的 温 度特性 测金属铜电阻及负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的温度特性 3 综合 选做 1 12 牛 顿 第 二 定 律的研究 气垫导轨的电脑通用计数器的调 节与使用,通过测量、绘曲线来验 证 a∝F、a∝1/m 3 验证 选做 1
用分光计测 使用分光计来测量光栅的常数、角 13 3 综合 选做 1 光栅参数 色散率和分辨本领。 液体粘度的 用落针法测量蓖麻油的粘滞系数 14 3 测量 分析系统误差(落针法) 验证选做 15 用相位法、驻波法测量空气中的声 声速的测量 3 综合 选做 迈克尔逊干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测钠光灯 16 涉仪的调节 综合选做 光波波长 和使用 亥姆霍兹线 掌握电磁感应法测磁以场的原理, 17 圈的磁场测 测量亥姆霍兹线圈的磁感应强度 验证选做 1 分布 18操作考试 随机抽测一个实验项目 2 必做1+1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结果、解 释实验现象, 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找出引起误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报道,误 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成绩以学生预习、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以满 分10分制评定,其中预习2分,课堂操作4分,实验报告4分。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40%。总评成绩以百分制统计记载,分别计为:A(90-100分)B(80-89分)、C(70-79分) D(60-69分)、F(0-59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主要参考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年。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撰写人:徐朋 审核人:刘军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22 13 用 分 光 计 测 光栅参数 使用分光计来测量光栅的常数、角 色散率和分辨本领。 3 综合 选做 1 14 液 体 粘 度 的 测量 用落针法测量蓖麻油的粘滞系数、 分析系统误差(落针法) 3 验证 选做 1 15 声速的测量 用相位法、驻波法测量空气中的声 速 3 综合 选做 1 16 迈 克 尔 逊 干 涉 仪 的 调 节 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测钠光灯 光波波长 3 综合 选做 1 17 亥 姆 霍 兹 线 圈 的 磁 场 测 量 掌握电磁感应法测磁以场的原理, 测量亥姆霍兹线圈的磁感应强度 分布 3 验证 选做 1 18 操作考试 随机抽测一个实验项目 2 必做 1+1 四、考核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 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到分析实验结果、解 释实验现象,学生均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找出引起误差的原因。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报道,误 差分析和问题讨论等。 (2)实验报告的格式: (详见“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的规范模式) 2. 考核方式: 平时每个实验成绩以学生预习、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以满 分 10 分制评定,其中预习 2 分,课堂操作 4 分,实验报告 4 分。 学期末总评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60%,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40%。总评成绩以百分制统计记载,分别计为:A(90-100 分)、B(80-89 分)、C(70-79 分)、 D(60-69 分)、F(0-59 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李学慧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主要参考书: 霍剑青等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朱鹤年著.《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撰写人:徐 朋 审核人:刘 军 课程负责人:李学慧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总学时:64 讲樱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学分:3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 理 管理、医学等各专业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高等 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设的 是 门理论与我 相结合 实践性很强的非计算 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它包括Visual Basic语言基本知识 、Visual Basic语言编 基础、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程序控制结构、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数组等 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Visual Basi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了解 Visa1 Basic中对象的概念和事件服动程序的基本特性,堂据可初化编成和时程化程序设 计思相右机结合的绵程方法 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能铭编写和调试 Visual Ba 立用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 大学生用 机的方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各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以及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Visual Basic基本知识 (4学时) 教学内容: Visual Basic简介 2 Visua1Bsic集成开发环境 1.3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1.4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 15简单榜件设 学婴式a1 Basic的工程管理和环境设置 16V: l.熟悉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 2.了解Visual Basic中的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 3.掌握简单控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上机实践 二章:Visual Basic编程基础 (4学时) 教学内容: 2.1基本数据类型 2.2常量与变量 2.3运算符及表达式 )4赏用内部乘 2.5程序的书写规则及格式约定 教学要求: L.掌握Visual Basic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2.堂据常用函粉的使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上机实践
23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学分:3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理工、管理、医学等各专业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高等 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设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非计算 机类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它包括 Visual Basic 语言基本知识、Visual Basic 语言编程 基础、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程序控制结构、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数组等 内容。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 Visual Basic 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了解 Visual Basic 中对象的概念和事件驱动程序的基本特性,掌握可视化编成和过程化程序设 计思想有机结合的编程方法,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编写和调试 Visual Basic 应用程序。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用计算机的方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各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以及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Visual Basic 基本知识 (4 学时) 教学内容: 1.1 Visual Basic 简介 1.2 Visual Basic 集成开发环境 1.3 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1.4 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 1.5 简单控件设计 1.6 Visual Basic 的工程管理和环境设置 教学要求: 1.熟悉 Visual Basic 集成开发环境。 2.了解 Visual Basic 中的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 3.掌握简单控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上机实践 第二章:Visual Basic 编程基础 (4 学时) 教学内容: 2.1 基本数据类型 2.2 常量与变量 2.3 运算符及表达式 2.4 常用内部函数 2.5 程序的书写规则及格式约定 教学要求: 1.掌握 Visual Basic 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2.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 授课方式:讲授+演示+上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