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罢了。罢了。、。二、译句1、投以骨。1、把骨头投向(狼)、投以骨。、把 骨头投向(。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 坐在前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 面。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3、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场主 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4、狼亦黠矣,而顷刻 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騙 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 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増添点笑料罢了。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三、阅 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本文主旨。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 狼贪婪、凶狠和狡诈、阐述本文主旨。、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 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2、文中是怎样 写狼的狡猾的?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文中是怎样 写狼的狡猾的?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而两之并驱如故”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而两之并驱如故。……意暇止,… 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一狼洞 其中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狼洞其 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前狼假寐,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 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 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剌嘲笑,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什么呢?是 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是议论。 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 得胜利。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2、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一、解词:答案1、高可二黍许可:大约2、而计其长曾不盈 寸曾:尚,还。盈:满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修狭:长而窄4、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6、其两膝 相比者比:靠近、挨着7、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8、细若蚊足,钩画了 了若:像。了了:清楚明白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高高帽子。为:是10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311、黄:黄共阅一手卷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 画卷子。2、舟尾横卧一楫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3、总 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 核刻成的。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 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6、尝贻余核舟一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7、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8、技亦灵怪矣哉技艺出真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10、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 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中心思想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 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活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 高超的技艺和才华 13、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 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 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7不复出 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 津者渡口二、翻译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
耳:罢了。 罢了。 、 。 二、译句 1、投以骨。 1、把骨头投向(狼) 、投以骨。 、把 骨头投向( 。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 坐在前面。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 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场主 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 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 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 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 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三、阅 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 狼贪婪、凶狠和狡诈 、阐述本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 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 写狼的狡猾的 ?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 : 缀行甚远 ” “ 一狼得骨 、 文中是怎样 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 缀行甚远”“ 、 ……而两之并驱如故 ” 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而两之并驱如故。 ……意暇 止,…… 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 、 “一狼洞 其中 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 一狼洞其 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 前狼假寐,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 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 、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 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 换个角度,它又告诉“ 什么呢? 是 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 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 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 得胜利。 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2、八年级上册:核舟记 一、解词: 答案 1、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2、而计其长曾不盈 寸 曾:尚,还 。 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4、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 ,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横着 6、其两膝 相比者 比:靠近、挨着 7、珠可历历可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 了 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戴高高帽子。 为:是 10、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 31 1、黄:黄共阅一手卷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 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 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总 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 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 事物的) 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 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出真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 像在听 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中心思想 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 “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 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 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活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 高超的技艺和才华。 13、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 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 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7 不复出 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 津者 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 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 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 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 探访的人了。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10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三、课 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 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 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 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 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 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 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 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 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 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人 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4、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 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85、无案牍之劳形案 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何:什么。二、译句1、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2、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 有?”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 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5、八年级上册:爱莲说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1、可爱者甚蕃蕃:多。2、濯清 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6、宜乎 众矣。宜:应当。二、译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我唯独喜 爱莲从污泥中长岀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花之君子 者也。2、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 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 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 里的人告诉他说: ”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 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 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10、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 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 作者 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 淳朴; 这里没有压迫、 没有战争, 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 只 能是一种幻想, 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 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 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 源、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 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 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 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 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 “村人” 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4、八年级上册: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 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8 5、无案牍之劳形 案 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 心。 2、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 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 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 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5、八年级上册: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 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 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 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 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 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 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