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2015年6月26日上午8:30至10:30)(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积累与运用(31分) 3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传说老君是个老顽童,不喜欢受束缚 ),他常常在闲(xia)之余偷溜到 人间欣赏的隽 )妙风光。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间来到泉州清源山观景。当 他凝(mou)着这【 】的山景,闻着这【 】的花香,完全陶醉在这一切中 的时候,他看见—个大火球朝惊慌失措的人们扑去,一时怒火冲天。老君打败了火精,但火 精乘机逃之天天。他为了让火精不敢再来骚扰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从此,这位石将 军便一直镇守在清源山脚下。造像逼真生动地表现了老人慈祥、安乐的神态,因而成了一种 健康长寿的象征。良州民间有_句俗语:“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束缚( )闲(xia) )妙凝(mou) 1(2)文段中两【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2分) A.绚丽浓郁B.如诗如画沁人心脾C.梦幻绮丽 (3)画方框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给予改正。错: 正确: (1分) (4)“这位石将军便一直镇守在清源山脚下”的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 2.古诗文默写。(12分) ①此中有真意 札札弄机杼。 ③念天地之悠悠, ④白头搔更短 ⑤散入珠帘湿罗幕 ⑥丝竹之乱耳, ⑦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 嫩蓝的春天,几 支木杆, ⑧乃石性坚重, 渐沉渐深耳。 ⑨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止于岩下,心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1《第一千个球》父亲虽然对儿女要求严格,但又 部地毯下的尘土》米妮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谁也看不出来,就连小矮人都“什么也沒论 可是米妮的内心却总是在想着“地毯下的尘士!地毯下的尘土!”体现了她是一个 ;的小姑娘 4.主题探究学习:桥(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桥梁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建筑物。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 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 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 七下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七下语文试题 第1 页(共 6 页) 鲤城区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联考 语 文 试 题 (2015 年 6 月 26 日上午 8﹕30 至 10﹕30)(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9 分) 传说老君是个老顽童,不喜欢受束缚.( ),他常常在闲(xiá)____之余偷溜到 人间欣赏的隽.( )妙风光 。一天,老君又偷偷溜到人间来到泉州清源山观景。当 他凝( móu )____着这【 】的山景,闻着这【 】的花香,完全陶醉在这一切中 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大火球朝惊慌失措的人们扑去,一时怒火冲天。老君打败了火精,但火 精乘机逃之夭夭。他为了让火精不敢再来骚扰人民,便舍身化成一尊神像,从此,这位石将 军便一直镇守在清源山脚下。造像逼真生动地表现了老人慈祥、安乐的神态,因而成了一种 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民间有一句俗语:“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束缚.( ) 闲(xiá)____ 隽.( )妙 凝( móu )____ (2)文段中两【 】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2 分) A. 绚丽 浓郁 B. 如诗如画 沁人心脾 C. 梦幻 绮丽 (3)画方框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给予改正。错:________ 正确:________(1 分) (4)“这位石将军便一直镇守在清源山脚下”的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2 分) 2.古诗文默写。(12 分)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④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 ⑤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 ⑥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⑦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嫩蓝的春天,几 支木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乃石性坚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渐沉渐深耳。 ⑨伯牙游于泰山之阴,____________,止于岩下,心悲,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 分) 《第一千个球》父亲虽然对儿女要求严格,但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毯下的尘土》米妮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谁也看不出来,就连小矮人都“什么也没说”, 可是米妮的内心却总是在想着“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体现了她是一个_________ 的小姑娘。 4. 主题探究学习:桥(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桥梁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建筑物。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 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 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 封 装 订 线 考试顺序号
的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 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后来也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材料二】洛阳桥,横跨洛阳江入海口处,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桥全系花岗 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土造像分立两旁。现桥长73129米、宽4.5 米、高7.3米,有4座船形桥墩(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645个扶栏、104只石 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 桥北有昭恵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 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材料三】安平桥位于晋江县安海镇西畔与南安水头镇交界处,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梁式石 桥。安平桥东西走向,全长2255米。卧木为基,条石纵横相间筑成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 形墩计362个,上架1300余条石板,每间6~7条不等,净跨最大达86米。“桥绳直 抵平”,上置三亭,两侧筑有护栏,并雕有狮子、蟾蜍望柱。桥两侧水中建有四方石塔4 座,圆塔1座,桥首与中亭存有石将军4尊,并有历代维修碑记14方,中亭石刻楹联“世 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桥之入口处筑砖塔1座,高20.55米。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桥梁”有哪些具体含义?(2分) (2)泉州古代建筑的各类桥梁共609座,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仅有100余座,比如“海内第 桥”的洛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请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 果。(3分。特征2分,意义1分) ①两桥的共同特 征 ②两桥的建筑意 义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讲“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你能说说 这句话中“桥梁”的妙处吗?(3分) 二、阅读(59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七下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七下语文试题 第2 页(共 6 页) 的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 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后来也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材料二】洛阳桥,横跨洛阳江入海口处,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桥全系花岗 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 360 丈,宽 1.5 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现桥长 731.29 米、宽 4.5 米、高 7.3 米,有 44 座船形桥墩(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645 个扶栏、104 只石 狮、1 座石亭、7 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 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 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材料三】安平桥位于晋江县安海镇西畔与南安水头镇交界处,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梁式石 桥。安平桥东西走向,全长 2255 米。卧木为基,条石纵横相间筑成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 形墩计 362 个,上架 1300 余条石板,每间 6~7 条不等,净跨最大达 8.6 米。 “桥绳直 抵平”,上置三亭,两侧筑有护栏,并雕有狮子、蟾蜍望柱。桥两侧水中建有四方石塔 4 座,圆塔 1 座,桥首与中亭存有石将军 4 尊,并有历代维修碑记 14 方,中亭石刻楹联“世 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桥之入口处筑砖塔 1 座,高 20.55 米。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桥梁”有哪些具体含义?(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州古代建筑的各类桥梁共 609 座,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仅有 100 余座,比如 “海内第 一桥”的洛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请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 果。(3 分。特征 2 分,意义 1 分) ①两桥的共同特 征: ②两桥的建筑意 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讲“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你能说说 这句话中“桥梁”的妙处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9 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 5—9 题。(16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 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 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 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⑧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⑩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 性可以立身。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⑧实:充实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可爱者甚蕃蕃: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 (3)夫如是是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思中立不倚者 荡倚冲冒 B.香远益清稍近益狎 C.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水陆草木之花D.志在登高山贞以立志 7.解释下列语句。(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竹似贤,何哉? 8.【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 文是由竹的 、心空、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 9.从表现手法上看,【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分) (二)阅读《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节选)10-12题。(12分) 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 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团,像—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 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 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 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 手。 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 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 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10.所选段文的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七下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七下语文试题 第3 页(共 6 页)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 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 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 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⑧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 性可以立身。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⑧实:充实。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 (3)夫如是. 是:____________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则思中立不倚.者 荡倚.冲冒 B. 香远益.清 稍近益.狎 C.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水陆草木之.花 D.志.在登高山 贞以立志. 7.解释下列语句。(4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似贤,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 、________、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 文是由竹的__________ 、_________、心空、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4 分) 9.从表现手法上看,【甲】、【乙】两文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节选)10—12 题。(12 分) 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 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 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 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 1.5 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 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 手。 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 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 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10.所选段文的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分)
11.请简要介绍这三个自然段作者的写作思路。(5分) 12.选项文为什么把针鼹的特征介绍得如此清楚突出?请运用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加以探 究。(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23分) 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 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 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 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 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 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 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 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 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 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 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 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 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 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 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 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两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 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 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 七下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七下语文试题 第4 页(共 6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要介绍这三个自然段作者的写作思路。(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项文为什么把针鼹的特征介绍得如此清楚突出?请运用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加以探 究。(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3—18 题。(23 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 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 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 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 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 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 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 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 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 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 “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 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 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 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 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 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 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 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
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 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 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 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 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 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 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3.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 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6分)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一—→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 →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 一一→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 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 14.请说出文中第一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3分) 15.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4分) 16.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6分)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17.李想以前的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2分) 18.仔细揣摩第8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 出来。(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9.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分) 七下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
七下语文试题 第5 页(共 6 页) 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 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 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 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 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 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 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3.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 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6 分)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_______________——→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 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说出文中第一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6 分)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李想以前的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揣摩第 8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 出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8 分) 19.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