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第I卷,第1 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9页至第12页。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基础题共1大题共2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 笔填在“答题卡”上;然后再将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颕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序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J再选涂其他答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鲜艳新鲜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B.强求牵强强迫 强词夺理 C.差错出差差强人意参差不齐 D.鱼度鱼落鱼色群雄鱼逐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谈笑风生别出心栽既往不咎敝帚自珍 B.目不瑕接仗义直言惟妙惟肖汗流夹背 C.厉精图治走投无路提心掉胆脍灸人口 D.名列前茅滥竽充数销声匿迹面面相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巴勒斯坦人民和平的愿望何时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2)我们要努力学习布局谋篇的 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3) 真诚,它帮助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A.乞求技巧严守 B.乞求技能恪守 C.祈求技巧恪守 D.祈求技能严守 4.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2006 年中考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第 5 页至第 8 页;第Ⅲ卷,第 9 页至第 12 页。试卷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 (基础题 共 1 大题共 23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 笔填在“答题卡”上;然后再将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序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 J 再选涂其他答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2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鲜艳 新鲜 鲜为人知 寡廉鲜耻 B.强求 牵强 强迫 强词夺理 C.差错 出差 差强人意 参差不齐 D.角度 角落 角色 群雄角逐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谈笑风生 别出心栽 既往不咎 敝帚自珍 B.目不瑕接 仗义直言 惟妙惟肖 汗流夹背 C.厉精图治 走投无路 提心掉胆 脍灸人口 D.名列前茅 滥竽充数 销声匿迹 面面相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巴勒斯坦人民 和平的愿望何时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2)我们要努力学习布局谋篇的 ,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3) 真诚,它帮助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A.乞求 技巧 严守 B.乞求 技能 恪守 C.祈求 技巧 恪守 D.祈求 技能 严守 4.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C.他们个个身强体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场上 D.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 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7.下面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水仙》一诗情景交融,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浸润人 们心灵的美育作用。 B.诗人在《蝈蝈与蛐蛐》中主要通过对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了大自然美 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C.莱蒙托夫的《帆》一诗中“帆儿”的形象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 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进取的品格的象征,是诗人渴望自由、渴望斗争的精神的象 征 D.《囚徒》一诗,表达了诗人灵魂中不灭的自由精神 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片段,选出8~10题的正确答案。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 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 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问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 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住,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 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 不是。但事关人命,蒙阜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问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 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 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一一凶犯是自然拿不来的……小的在暗中 调停……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 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8.下列各句中的“是”字与其他三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 B.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C.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D.老爷说的自是正理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C.他们个个身强体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场上。 D.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6.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 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7.下面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水仙》一诗情景交融,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浸润人 们心灵的美育作用。 B.诗人在《蝈蝈与蛐蛐》中主要通过对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了大自然美 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C.莱蒙托夫的《帆》一诗中“帆儿”的形象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 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进取的品格的象征,是诗人渴望自由、渴望斗争的精神的象 征。 D.《囚徒》一诗,表达了诗人灵魂中不灭的自由精神。 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片段,选出 8 ~ 10 题的正确答案。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 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 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问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 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住,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 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 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问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 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 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是自然拿不来的……小的在暗中 调停……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 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8.下列各句中的“是”字与其他三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 B.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C.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D.老爷说的自是.正理
且不要议论他人”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意思递进 D.表示声音延长 1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明贾雨村的心理活动是 A.优柔寡断,既想报效朝廷起用之恩,又怕惹恼举荐自己为官的贾府、王府 B.口是心非,一派官腔,心中主意已定,还要遮上“清正”的面纱,不露破绽 C.不忍心为私利加害百胜,表明他尚未丧尽天良。 D.事关重大,怕处理不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表现他胆小怕事的性格 第Ⅱ卷(综合题共3大题共47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试卷第5页左上角的“座位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本大题共8小题,共23分) 根据原文将下面11~13题中的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5分) 11.父老四五人, (杜甫《羌村其三》) ,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 衷情》) 山间之四时 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某校初三(8)班学生李明,勤奋好学,力求上进,志存高远,但家境十分不好 体质欠佳,困难重重,班主任个别谈话时,便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来鼓励他发奋图强,矢志不渝的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1分) 15.亲情历来是许多诗人歌颂的对象,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诗歌中歌颂亲情的诗句,要求 意思要完整。(2分) ①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E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一般情。”对曰:“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乱,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故逐之。” 16.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分) 偏( )牺牲( )鼓( )轼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18.选文中哪一句话与下面材料中的思想相吻合?请把他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作为天者,非谓 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 “——且不要议论他人”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意思递进 D.表示声音延长 1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明贾雨村的心理活动是 A.优柔寡断,既想报效朝廷起用之恩,又怕惹恼举荐自己为官的贾府、王府。 B.口是心非,一派官腔,心中主意已定,还要遮上“清正”的面纱,不露破绽。 C.不忍心为私利加害百胜,表明他尚未丧尽天良。 D.事关重大,怕处理不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表现他胆小怕事的性格。 第Ⅱ卷 (综合题 共 3 大题 共 47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试卷第 5 页左上角的“座位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 4 页,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二、(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3 分) 根据原文将下面 11 ~ 13 题中的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5 分) 11.父老四五人, , , 。(杜甫《羌村 其三》) 12. ,匹马戍梁州。 , 。(陆游《诉 衷情》) 13. , , , ,山间之四时 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某校初三(8)班学生李明,勤奋好学,力求上进,志存高远,但家境十分不好, 体质欠佳,困难重重,班主任个别谈话时,便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发奋图强,矢志不渝的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1 分) 15.亲情历来是许多诗人歌颂的对象,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诗歌中歌颂亲情的诗句,要求 意思要完整。(2 分) ① ②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一般情。”对曰:“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乱,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故逐之。” 16.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2 分) 徧( ) 牺牲( ) 鼓( ) 轼( )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2 分) 18.选文中哪一句话与下面材料中的思想相吻合?请把他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作为天者,非谓 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9.课文用简练的笔法勾勒了鲁庄公的形象,不少教材说他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军事上急 躁轻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要求有理有据,字数不超过50字)(4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片断,完成20—21题。(5分) 长勺之战,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 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 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 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优:富足)。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 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之享(享:祭品)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 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 (《国语·鲁语上》) 2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余不爱衣食于民 (2)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务 (3)小赐不咸 (4)神弗福也 21.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并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 三、(15分) 阅读刘心武的《错过(节选)》,回答后面问题。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 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 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 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人生的路 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失”的人生?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家小 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 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能意识 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 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 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 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合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19.课文用简练的笔法勾勒了鲁庄公的形象,不少教材说他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军事上急 躁轻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要求有理有据,字数不超过 50 字)(4 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片断,完成 20——21 题。(5 分) 长勺之战,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 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 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 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 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优:富足)。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 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之享(享:祭品)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 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 (《国语·鲁语上》) 2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2 分) (1) 余不爱.衣食于民 爱: (2) 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 务: (3) 小赐不咸. 咸: (4) 神弗福.也 福: 21. 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并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公 曰 余 听 狱 虽 不 能 察 必 以 情 断 之 对 曰 是 则 可 矣 三、(15 分) 阅读刘心武的《错过(节选)》,回答后面问题。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 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 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 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人生的路 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 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 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能意识 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 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 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 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 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岀憬悟,乃至于酿岀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 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 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 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 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立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 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 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1995年春) 22.填空:文章第二段可以缩成“从 算起来,真是不少。” (2分) 23.文章句子的使用很有特色,有设问和反问并用,有长句和短句并用,还有整句和散 句并用等。围绕上述语言特色的某一方面,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 分) 24.画线句子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话直接说出它的意思。 (2分) 答 25.文章提出:“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这个问题后, 是如何进行正反论证的?(4分) 答 26.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 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请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4分) 四、(9分) 27.我们听说过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们曾经为 我们国家和人们做出了贡献,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请你按照下面例子的格式,写一个你所敬 仰的历史英雄人物。(人物不能与例子相同。3分) 例子:诸葛亮,中国的一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被后世人景仰,是因为他有运筹 帷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他还有对后主刘备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 生的写照。 28.根据下面一段内容,给“因果联系”下一个定义,句子不超过40字。(3分) 自然界和社会的各个现象都是与其他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 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了联系。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 原因,被另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果联系是 29.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相关问题。(3分)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 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 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 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 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 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 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 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995 年春) 22.填空:文章第二段可以缩成“从 到 算起来,真是不少。” (2 分) 23.文章句子的使用很有特色,有设问和反问并用,有长句和短句并用,还有整句和散 句并用等。围绕上述语言特色的某一方面,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 分) 答: 24.画线句子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话直接说出它的意思。 (2 分) 答: 25.文章提出:“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这个问题后, 是如何进行正反论证的?(4 分) 答: 26.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 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请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4 分) 四、(9 分) 27.我们听说过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们曾经为 我们国家和人们做出了贡献,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请你按照下面例子的格式,写一个你所敬 仰的历史英雄人物 ......。(人物不能与例子相同。3 分) 例子:诸葛亮,中国的一个传奇式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被后世人景仰,是因为他有运筹 帷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他还有对后主刘备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 生的写照。 28.根据下面一段内容,给“因果联系”下一个定义,句子不超过 40 字。(3 分) 自然界和社会的各个现象都是与其他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 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了联系。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叫 原因,被另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因 果 联 系 是 29.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相关问题。(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