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课前案 【知识积累】 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②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列坐其次 (2)是日也 (3)向之所欣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视听之娱 (2)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修竹: 列坐其次 以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所這 可乐也 7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因寄所托,放 浪形骸之外 趣舍万殊 欣 于所遇 快 然 12.曾不知老之 将至: 3之5 及其所之既倦 14.感慨系 向之所欣: 之兴怀 17 昔人兴感之由 临文嗟 喻之于怀 固 知二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 五、一词多义
《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②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列坐其次 (2)是日也 (3)向之所欣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视听之娱 (2)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 修竹: 3. 列坐其次: 4. 所 以游目骋怀: 5. 极视听之娱: 6. 信 可乐也: 7.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 因寄所托,放 浪形骸之外: 9. 趣舍万殊: 10. 欣 于所遇: 11. 快 然: 12. 曾不知老之 将至: 13. 及其所之既倦: 14. 感慨系 之: 15. 向之所欣: 16. 以 之兴怀: 17. 昔人兴感之由: 18. 临文嗟 掉: 19. 喻之于怀: 20. 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1. 其致一也: 五、一词多义 之
①所之既倦 以之兴怀 ③夫人之相与 极 视听之娱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或因 寄所托 ③录其所述 ①若令一契 ②其致 也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一觞一咏 夫 ①悲夫 ②夫人 之相与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死生亦大矣 ②欣于所遇 课堂案 、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默写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也2有 此地有 又 ,列坐其次 3、虽无 觞一咏 亦 4、是日 也
①所之既倦 ② 以之兴怀 ③夫人之相与 ④极 视听之娱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或因 寄所托 ③录其所述 一 ①若令一契 ②其致一 也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一觞一咏 夫 ①悲夫 ②夫人 之相与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死生亦大矣。 ②欣于所遇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默写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也。 , 。 2、此地有 , ;又 有 , , ,列坐其次。 3、虽无 ,一觞一咏, 亦 。 4、是日 也, , , , ,所
,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 抱 或因寄所托, 6、虽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7、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况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 室,以遣闻。迁卫州治中。隋髙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 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 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 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 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 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 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 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 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 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 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 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 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改操:改变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毁其盆,悉埋于地 B、吾非以此求名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C、父老相送者挥涕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是() 3ABCD 隋高祖受禅,(高祖)转齐州别驾 公清若水,(百姓)请酌一杯水奉饯。 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轨)暴人禾 轨于是劝课人吏,(轨)更开三十六门
以 , ,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 抱, ;或因寄所托, 。 6、虽 ,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7、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 欣,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况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 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隋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 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 (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 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 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 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 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 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 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 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 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 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 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 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 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改操:改变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毁其盆,悉埋于地 B、吾非以此求名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C、父老相送者挥涕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3、 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是( ) A、 隋高祖受禅,(高祖)转齐州别驾。 B、 公清若水,(百姓)请酌一杯水奉饯。 C、 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轨)暴人禾。 D、 轨于是劝课人吏,(轨)更开三十六门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汝等宜以为诫一一你们应该把我的话作为告诚 b) 水火不与百姓交一一像水和火一样不和百姓交往 轨驻马待明一一赵轨停下马等着看明白 人赖其利_一人们都依赖这个水利设施 5、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②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③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④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⑤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B、③④ ①②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 葚归还邻人,并借此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 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次夜行时赵轨的马跑入农田,踏坏了百姓的庄稼,他查找到 庄稼主人偿付了钱。此事在原州百姓官吏间产生了示范效果。 赵轨后升硖州刺史,他对百姓非常好。后任寿州总管长史,他 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课后案 素材积累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 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 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 称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 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 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 《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 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 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 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 成的迷宫
4、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汝等宜以为诫——你们应该把我的话作为告诫。 b) 水火不与百姓交——像水和火一样不和百姓交往。 c) 轨驻马待明——赵轨停下马等着看明白。 d) 人赖其利——人们都依赖这个水利设施。 5、 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 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②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③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④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⑤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 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 葚归还邻人,并借此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b) 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 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c) 一次夜行时赵轨的马跑入农田,踏坏了百姓的庄稼,他查找到 庄稼主人偿付了钱。此事在原州百姓官吏间产生了示范效果。 d) 赵轨后升硖州刺史,他对百姓非常好。后任寿州总管长史,他 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课后案 一、素材积累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 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 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 称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 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 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 《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 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 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 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 成的迷宫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 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 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 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 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 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 不下乃翁,世称“小王”。王羲之7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 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 成一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 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 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 《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腚 经》等。他的行书名品《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现为台湾故宫愽物院收藏。《快 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为稀世之宝, 合称“三希(稀)”,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王羲之书法主要特 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 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 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 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 叫做[修禊]。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 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 阴的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 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 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明·文征明《兰亭雅集 图》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 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 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 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慨。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 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 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 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王羲之最大的成 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 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 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 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 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 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 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 拟。”。重字尚有“事”、“为 以 所 欣 其 畅 不 “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 自成妙构。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 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 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 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 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 59 岁, 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 不下乃翁,世称“小王”。王羲之 7 岁拜师于女书法家卫夫人和叔父五广,勤学 苦练,后又遍学李斯、钟繇、蔡邕、张昶等书法家,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自 成一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据说在梁武帝曾收集他书一万五千纸,唐太 宗遍访王书,得三千六百纸,到宋徽宗尚保存二百四十三纸。现传世墨迹,寥若 晨星,真迹无一留存。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 《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 经》等。他的行书名品《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现为台湾故宫慱物院收藏。《快 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并为稀世之宝, 合称“三希(稀)”,乾隆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王羲之书法主要特 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 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 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东晋 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 叫做[修褉]。在他去世前 8 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的三月初三, 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 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 位名士 列坐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 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明·文征明《兰亭雅集 图》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 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 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 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 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慨。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 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 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 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王羲之最大的成 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 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 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 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 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 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 20 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 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 一拟。”。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 “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 自成妙构。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梁萧衍《古今书人评优劣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