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陶瓷的基本知识 传统的陶瓷产品如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力陶瓷等 是用黏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 烧等过程而得到的。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陶瓷的基本原 料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革新,一些化工矿物原料也成 为陶瓷制品的原料。由于陶瓷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硅酸盐矿 物,所以有时也会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甚至在有些国家, 陶瓷就是硅酸盐或窑业产品的同义词
5.1 陶瓷的基本知识 传统的陶瓷产品如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力陶瓷等 是用黏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 烧等过程而得到的。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陶瓷的基本原 料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革新,一些化工矿物原料也成 为陶瓷制品的原料。由于陶瓷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硅酸盐矿 物,所以有时也会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甚至在有些国家, 陶瓷就是硅酸盐或窑业产品的同义词
5.1陶瓷的基本知识 因此,传统的陶瓷的概念在今天就显得不适用了。 般传统上对陶瓷的定义是:使用黏土类及其他天然矿物 (瓷土粉)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烧等过程而 得到的产品。 很多新的陶瓷品种,如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等,它 们还是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过程制成,所不同的只是采用 了现代化的制造设备。因此,现代陶瓷的概念通常是指传 统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5.1 陶瓷的基本知识 因此,传统的陶瓷的概念在今天就显得不适用了。一 般传统上对陶瓷的定义是:使用黏土类及其他天然矿物 (瓷土粉)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烧等过程而 得到的产品。 很多新的陶瓷品种,如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等,它 们还是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过程制成,所不同的只是采用 了现代化的制造设备。因此,现代陶瓷的概念通常是指传 统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5.1陶瓷的基本知识 5.1.2陶瓷的分类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炻器是介于陶器与 瓷器之间的一类产品,或称其为半瓷、石胎瓷等。三类陶 瓷的原料和制品性能的变化是连续和相互交错的,很难有 明确的区分界限。从陶器、炻器到瓷器,其原料是从粗到 精,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坯体结构由多孔到致密。 (1)陶质制品 陶器通常有一定的吸水率,为多孔结构,通常吸水率 较大,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敲之声音喑哑,有的无釉, 有的施釉。陶质制品主要以陶土、沙土为原料配以少量的 瓷土或熟料等,经1000℃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
5.1 陶瓷的基本知识 5.1.2 陶瓷的分类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炻器是介于陶器与 瓷器之间的一类产品,或称其为半瓷、石胎瓷等。三类陶 瓷的原料和制品性能的变化是连续和相互交错的,很难有 明确的区分界限。从陶器、炻器到瓷器,其原料是从粗到 精,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坯体结构由多孔到致密。 (1)陶质制品 陶器通常有一定的吸水率,为多孔结构,通常吸水率 较大,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敲之声音喑哑,有的无釉, 有的施釉。陶质制品主要以陶土、沙土为原料配以少量的 瓷土或熟料等,经1000℃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
5.1陶瓷的基本知识 陶质制品可分为粗陶和精陶两种。粗陶坯料一般由 种或多种含杂质较多的黏土组成,有时还需要掺瘠性原料 或熟料以减少收缩。建筑上使用的砖、瓦、陶管、盆、罐 等都属此类。 精陶是指坯体呈白色或象牙色的多孔性陶制品,其制 品的选料要比粗陶精细,多以可塑性黏土、高岭土、长石 石英为原料。精陶的外表大多数都施釉,饰釉通常要经过 素烧和釉烧两次烧成,其中素烧的温度在1250℃C~1280℃ 之间。精陶的吸水率一般为在9%~12%之间,最大不应 超过17%。通常建筑上所用的各种釉面内墙砖均属此类
5.1 陶瓷的基本知识 陶质制品可分为粗陶和精陶两种。粗陶坯料一般由一 种或多种含杂质较多的黏土组成,有时还需要掺瘠性原料 或熟料以减少收缩。建筑上使用的砖、瓦、陶管、盆、罐 等都属此类。 精陶是指坯体呈白色或象牙色的多孔性陶制品,其制 品的选料要比粗陶精细,多以可塑性黏土、高岭土、长石、 石英为原料。精陶的外表大多数都施釉,饰釉通常要经过 素烧和釉烧两次烧成,其中素烧的温度在1250℃~1280℃ 之间。精陶的吸水率—般为在9%~12%之间,最大不应 超过17%。通常建筑上所用的各种釉面内墙砖均属此类
5.1陶瓷的基本知识 (2)瓷质制品 瓷质制品是以粉碎的岩石粉(如瓷土粉、长 石粉、石英粉等)为主要原料经1300℃~1400℃ 高温烧制而成。其结构致密、吸水率极小、色彩 洁白、具有一定的半透明性,其表面施有釉层 瓷质制品按其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加工工艺的不同, 又分为粗瓷和细瓷两种
5.1 陶瓷的基本知识 (2)瓷质制品 瓷质制品是以粉碎的岩石粉(如瓷土粉、长 石粉、石英粉等)为主要原料经1300℃~1400℃ 高温烧制而成。其结构致密、吸水率极小、色彩 洁白、具有一定的半透明性,其表面施有釉层。 瓷质制品按其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加工工艺的不同, 又分为粗瓷和细瓷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