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 已经完成全序列测定的基因组 中文名称 已测数量 备注 古细茵 6 包括热自养甲烷菌、热球菌等 真细菌 21 其中3个细茵各测定了2个茵株 真核生物 3 酵母、线虫、果绳 细胞器 152 其中线粒体137种,叶绿体15种 质粒 164 噬菌体 66 包括不同亚类或不同茵株 类病毒 37 包括不同亚类或不同茵株 病击 505 包括不同亚类或不同茵株 引自http:/w.ebi.ac.uk/genomes/
表1-2已经完成全序列测定的基因组
表1-2已经完成全序列测定的基因组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主要里程碑 ▪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 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 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 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 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 科。当人们意识到同一生物不同世代之间的 连续性是由生物体自身所携带的遗传物质所 决定的,科学家为揭示这些遗传密码所进行 的努力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部分,而以 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像的分子生物学就迅速 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科学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主要里程碑 ▪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 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 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 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 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 科。当人们意识到同一生物不同世代之间的 连续性是由生物体自身所携带的遗传物质所 决定的,科学家为揭示这些遗传密码所进行 的努力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部分,而以 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像的分子生物学就迅速 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科学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酸,实现了将基因内 的遗传信息通过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 管内细菌细胞中DNA的复制。 1962年,Watson(美)和Crick(英)因为在1953年提出DNA的反向 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 射证实了Watson-Crick模型。 Griffith(1928)及Avery(1944)等人关于致病力强的光滑型(S型) 肺炎链球菌DNA导致致病力弱的粗糙型(R型)细菌发生遗传转化的 实验; Hershey和Chase(1952)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Crick于1954年所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即中心法则)。 Meselson和Stahl(1958)关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Yanofsky和Brener(1961)年关于遗传密码三联子的设想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酸,实现了将基因内 的遗传信息通过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 管内细菌细胞中DNA的复制。 1962年,Watson(美)和Crick(英)因为在1953年提出DNA的反向 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 射证实了Watson-Crick模型。 Griffith(1928)及Avery(1944)等人关于致病力强的光滑型(S型) 肺炎链球菌DNA导致致病力弱的粗糙型(R型)细菌发生遗传转化的 实验; Hershey和Chase(1952)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Crick于1954年所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即中心法则)。 Meselson和Stahl(1958)关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Yanofsky和Brener(1961)年关于遗传密码三联子的设想
图1-1
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