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部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费彦博王婷杨平安高尔伟周冬芹浦娟 海南省虽然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但农村人口约占70%,有60%多的GDP来自农业。中部地区作 为海南最贫困及农村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农民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 的协调全面发展。鉴于此 ,2005年5月2日至6日,我们 行6人组成调查组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 五指山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活动。5天里我们先后走访了这两个地区的3个乡镇 8个村(包括保亭县保城镇的道龙村、什么东村,响水镇的什运村、局南村、大本村和五指山市毛阳 镇的毛贵村、毛阳村、牙合村)的100户居民,发放调查问卷104份,并全部收回,顺利完成了调查 任务,掌握了这些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第: 农民收入偏低: 由于被调查地区是依赖于衣业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粮食自给,同时粮食估价困难,所以 表1主要反映了被调查家庭一年的现金收入金额。 表1海南中部地区家民收入状况表 收入金额 占总调查者比重 700元以下(不含700元) 68.7% 700-1499 17.7% 1500-1999 10.4% 2000-2999 2.8% 3000-5000 0.4% 5000以上 0 另据调查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家庭人口三人以下的占5.1%;四人的占17.7%;五人的占 36.3%;六人占16.9%;七人以上占17.7%。通过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部农村居民年人均可 支配收入是非常低的 目前,决定中部农村居民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地的多少。但是,调查显示,中部农村居民 家庭拥有的土地是非常少的。大多数家庭所使用土地低于全国平均值6亩。见表2: 表2海南中部地区使用土地状况表 土地数量 所占百分比 2亩以下(不含2亩) 26.4% 2-3亩 20.3% 3.1一4亩 23.4% 4.1-5亩 15.7% 5.1-6亩 6.5% 6.1-7亩 3.3% 7亩以上 4.4%
海南省中部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费彦博 王婷 杨平安 高尔伟 周冬芹 浦娟 海南省虽然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但农村人口约占70%,有60%多的GDP来自农业。中部地区作 为海南最贫困及农村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农民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 的协调全面发展。鉴于此,2005年5月2日至6日,我们一行6人组成调查组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 五指山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活动。5天里我们先后走访了这两个地区的3个乡镇 8个村(包括保亭县保城镇的道龙村、什么东村,响水镇的什运村、局南村、大本村和五指山市毛阳 镇的毛贵村、毛阳村、牙合村)的100户居民,发放调查问卷104份,并全部收回,顺利完成了调查 任务,掌握了这些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现状如下: 一、农民收入偏低: 由于被调查地区是依赖于农业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粮食自给,同时粮食估价困难,所以 表1主要反映了被调查家庭一年的现金收入金额。 表1 海南中部地区家民收入状况表 收入金额 占总调查者比重 700元以下(不含700元) 68.7% 700—1499 17.7% 1500—1999 10.4% 2000—2999 2.8% 3000—5000 0.4% 5000以上 0 另据调查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家庭人口三人以下的占5.1%;四人的占17.7%;五人的占 36.3%;六人占16.9% ;七人以上占17.7%。通过简单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部农村居民年人均可 支配收入是非常低的。 目前,决定中部农村居民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地的多少。但是,调查显示,中部农村居民 家庭拥有的土地是非常少的。大多数家庭所使用土地低于全国平均值6亩。见表2: 表2 海南中部地区使用土地状况表 土地数量 所占百分比 2亩以下(不含2亩) 26.4% 2—3亩 20.3% 3.1—4亩 23.4% 4.1—5亩 15.7% 5.1—6亩 6.5% 6.1—7亩 3.3% 7亩以上 4.4%
而相对富裕的住户一般是因为家里土地此较多。中部地区是主要的橡胶种植基地,橡胶种植在当 地居民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表1中所列收入较高的居民,通常是由于家里橡胶种植较多。 但是因 为橡胶种好到能割胶有七八年之久,所以现在能割的橡胶通常是家里老人留下来的。拥有许多能害 的橡胶的住户仍然是非常少的。在加上台风等自然灾害, 一目曹受损失,短期内将不▣恢复。因 此,多数农村居民的脱贫致富不可能完全依赖橡胶种植。 另外,槟榔种植也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槟榔种植受一定技术、管理方式的制约,假如种 植得好 棕郁树一在可挂7080示 如果种植不好,顶多20-30元, 可见, 技术和管理方 在村民收入中还是占有至关重要的 地位的。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多数农村居民认为家庭年收入达到1一2万元,就达到了他们心中满意的富裕标 准,而限制农民增收致富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主要是以下因素: 第 有高达68.6%的村民认为,资金的缺乏是影响他们致富的最主要因素。想做些事情,却没 有本钱。有少数村民会选择信贷。但是成本 大宫 例如保亭响水镇大本村村民 在农村信用合作 社申请贷款20 0元 为此跑关系的开支却达到200 00元,期间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等钱拿到手 几个月都过去了。信贷程序的繁琐和过高的贷款利息都限制了农民的贷款需求。而普遍的贫困使农 民向亲朋好友借钱更不可能。 最文有34,7%的时民同时认为缺少技术,调直结果显示,有61,9%的被调直家庭在家务衣人口的 第一 度为初中。13.8%的家庭在家务农人口的最高文化 府为小学剧 学技 , 尤其是实用技 术成为影 农民收入的重要瓶颈。同时,分别有29.7 、26.6%的人认为离开学校后自学和参加技术 培训是继续学习的重要途径,有74.8%的村民认为农业科技知识和养殖技术是他们目前最想掌握的内 容。虽然村民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受到的限制因素也很多。想自学,没有书;想参加培训 班,没有方便的途径,或者没钱参加。我们在保享调查时了解到,保亭已同三亚市南田农场合作 由南田农场帮助培训技术入员, 回来后指导农业生产 F 立生的影响力毕竟 有限,不可 能满足广泛需求。通常农民还不会为自家儿棵果树的疾病去县里找技术人员,那样也太麻烦,更何 况多数农民还不知道如何寻求技术指导。 第三,有22.1%的人认为缺少致富信息。除种田之外,没有更多的发展项目。多数家庭都是守着 几亩薄田,种些橡胶和槟榔。往年还可以种些瓜菜来卖, 旧是由干今任海南大皇,中部地风情硅 加严重, 瓜菜用水没法解决 民的这块收入就没有了 第四,人才的缺伐正严重困扰当地经济的发展。因为中部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收入相比发达地 区要低许多,条件也更艰苦,所以愿意来这里工作的知识技术人才太少。我们在保亭县调查时了解 到,04年县里准备招聘2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到县里一些重要部门工作,但是实际愿来工 中部地区非常需要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志愿到那里去服务。 我们向村民问及身边先 来的人 大多 靠 么 的 有49.1%的村民认为他们有文 化,有技术。有15.9%的人认为他们可以依靠自己或者亲友的社会关系,有7.9%的村民认为这部分 人胆子大,敢闯,不会安于现状。村民们目前致富主要是希望马上过上富裕些的日子。726%的人赞 同这种观点,另有18.9%的人希望现在多攒钱,日后防老。 衣闲的时候有3%的时早△在家早箬成与明方际 ,有36.7%的人选择外出打工,有17.2%的村民会 做些小买 主要是把自家生产的: 农晶 产品拿到集市上 关于进城打工,农民还是有许多苦恼的。有69%的农民感到进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在城里 生活条件太差,又没有亲友可以依靠。12%的人说在城里受了欺负,不公证待遇,有没人管,忍气 吞声。尤其最让农民朋友伤心的是辛辛苦苦干活挣的钱却拿不到,14%的人认为拿不到工钱使他们 不敢外出打工 怕被偏 我们在响水镇什运村调查时了解某村民的儿子到文昌打了两个月工 特别辛苦, 每天都要干 十几个小时,却根本没有加班费。走时一分钱工钱都没拿到,身上带的积蓄 也已用完,最终从文昌步行回家的,走了足足三天三夜。 二、农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表3反映了中部农村居民的人均月消费额 表3海南中部地区的消费状况 消费额 所占百分比
而相对富裕的住户一般是因为家里土地比较多。中部地区是主要的橡胶种植基地,橡胶种植在当 地居民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表1中所列收入较高的居民,通常是由于家里橡胶种植较多。但是,因 为橡胶种好到能割胶有七八年之久,所以现在能割的橡胶通常是家里老人留下来的。拥有许多能割 的橡胶的住户仍然是非常少的。在加上台风等自然灾害,一旦遭受损失,短期内将不可能恢复。因 此,多数农村居民的脱贫致富不可能完全依赖橡胶种植。 另外,槟榔种植也是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槟榔种植受一定技术、管理方式的制约,假如种 植得好,一棵槟榔树一年可获利70—80元,如果种植不好,顶多20—30元,可见,技术和管理方式 在村民收入中还是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的。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多数农村居民认为家庭年收入达到1—2万元,就达到了他们心中满意的富裕标 准,而限制农民增收致富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主要是以下因素: 第一,有高达68.6%的村民认为,资金的缺乏是影响他们致富的最主要因素。想做些事情,却没 有本钱。有少数村民会选择信贷。但是成本太高。例如保亭响水镇大本村村民***,在农村信用合作 社申请贷款2000元,为此跑关系的开支却达到200—300元,期间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等钱拿到手 几个月都过去了。信贷程序的繁琐和过高的贷款利息都限制了农民的贷款需求。而普遍的贫困使农 民向亲朋好友借钱更不可能。 第二,有34.7%的村民同时认为缺少技术,调查结果显示,有61.9%的被调查家庭在家务农人口的 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13.8%的家庭在家务农人口的最高文化程度为小学。科学技术,尤其是实用技 术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瓶颈。同时,分别有29.7%、26.6%的人认为离开学校后自学和参加技术 培训是继续学习的重要途径,有74.8%的村民认为农业科技知识和养殖技术是他们目前最想掌握的内 容。虽然村民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受到的限制因素也很多。想自学,没有书;想参加培训 班,没有方便的途径,或者没钱参加。我们在保亭调查时了解到,保亭已同三亚市南田农场合作, 由南田农场帮助培训技术人员,回来后指导农业生产。但是这种合作产生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不可 能满足广泛需求。通常农民还不会为自家几棵果树的疾病去县里找技术人员,那样也太麻烦,更何 况多数农民还不知道如何寻求技术指导。 第三,有22.1%的人认为缺少致富信息。除种田之外,没有更多的发展项目。多数家庭都是守着 几亩薄田,种些橡胶和槟榔。往年还可以种些瓜菜来卖,但是由于今年海南大旱,中部地区旱情更 加严重,瓜菜用水没法解决,农民的这块收入就没有了。 第四,人才的缺伐正严重困扰当地经济的发展。因为中部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收入相比发达地 区要低许多,条件也更艰苦,所以愿意来这里工作的知识技术人才太少。我们在保亭县调查时了解 到,04年县里准备招聘2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到县里一些重要部门工作,但是实际愿来工 作的只有15名。中部地区非常需要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志愿到那里去服务。 在调查中,当我们向村民问及身边先富起来的人大多依靠什么致富时,有49.1%的村民认为他们有文 化,有技术。有15.9%的人认为他们可以依靠自己或者亲友的社会关系,有7.9%的村民认为这部分 人胆子大,敢闯,不会安于现状。村民们目前致富主要是希望马上过上富裕些的日子。72.6%的人赞 同这种观点,另有18.9%的人希望现在多攒钱,日后防老。 农闲的时候有39%的村民会在家呆着或与朋友玩,有36.7%的人选择外出打工,有17.2%的村民会 做些小买卖,主要是把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集市上去卖。 关于进城打工,农民还是有许多苦恼的。有69%的农民感到进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在城里 生活条件太差,又没有亲友可以依靠。12%的人说在城里受了欺负,不公证待遇,有没人管,忍气 吞声。尤其最让农民朋友伤心的是辛辛苦苦干活挣的钱却拿不到,14%的人认为拿不到工钱使他们 不敢外出打工,怕被骗。我们在响水镇什运村调查时了解某村民的儿子到文昌打了两个月工,活儿 特别辛苦,每天都要干十几个小时,却根本没有加班费。走时一分钱工钱都没拿到,身上带的积蓄 也已用完,最终从文昌步行回家的,走了足足三天三夜。 二、农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表3反映了中部农村居民的人均月消费额。 表3 海南中部地区的消费状况 消费额 所占百分比
100以下 38.8% 101—200 24.8% 201 -300 24.4% 301- 400 1.5% 500 1000 9.5% 表4反映了蛋和肉类食品的家庭月消费额。由于收入太少,这类商品的销费额也是非常低的,仅仅 是满足某些必备的生活用品。 表4海南中部地区肉和蛋类的消费状况 肉和蛋类的消费额 所占百分比 20以下 21% 21—50 24.7% 51—100 12.7% 101150 8.3% 200以上 27.7% 农民的主要娱乐方式是什么呢?43.7%的人一致选"看电视";有18.7%的人喝茶、喝酒与朋友聊 天。只有2.5%的人会什么也不做。面对电视上天天广告的名牌商品,有671%的人认为如果经济条 件允许就买,7.6%的人现在追求名牌,13.4%的人可买可不买,9.6%的人不相信广告,有钱也不会 买。可以看出,电视广告对农民消费的导向是非常大的。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正有愈演愈烈之势,被调查者中有42.3%的人购买过假 冒伪劣产品。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分布情况如表5所示: 表5海南中部地区冒伪劣商品状况 商品 所占百分比 农药 43.2% 种子 37.5% 化肥 33.7% 生活用品 22.6% 由表5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与农民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农药、种子、化肥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 主要方面。坑农、害农的事不少了。假写伪劣商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本身并不富裕的中部农民 来说,无遗是雪上加霜。 三、农村政策不健全: 当前农民最为关心的几项改革措施如表6所示: 表6海南中部地区各项政策状况 农村医疗制度改革 44.9% 税费改革 41.6% 土地承包政策 36.6%
100以下 38.8% 101——200 24.8% 201——300 24.4% 301——400 1.5% 500——1000 9.5% 表4反映了蛋和肉类食品的家庭月消费额。由于收入太少,这类商品的销费额也是非常低的,仅仅 是满足某些必备的生活用品。 表4 海南中部地区肉和蛋类的消费状况 肉和蛋类的消费额 所占百分比 20以下 21% 21——50 24.7% 51——100 12.7% 101——150 8.3% 200以上 27.7% 农民的主要娱乐方式是什么呢?43.7%的人一致选"看电视";有18.7%的人喝茶、喝酒与朋友聊 天。只有2.5%的人会什么也不做。面对电视上天天广告的名牌商品,有67.1%的人认为如果经济条 件允许就买,7.6%的人现在追求名牌,13.4%的人可买可不买,9.6%的人不相信广告,有钱也不会 买。可以看出,电视广告对农民消费的导向是非常大的。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正有愈演愈烈之势,被调查者中有42.3%的人购买过假 冒伪劣产品。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分布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海南中部地区冒伪劣商品状况 商品 所占百分比 农药 43.2% 种子 37.5% 化肥 33.7% 生活用品 22.6% 由表5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与农民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农药、种子、化肥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 主要方面。坑农、害农的事不少了。假冒伪劣商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本身并不富裕的中部农民 来说,无遗是雪上加霜。 三、农村政策不健全: 当前农民最为关心的几项改革措施如表6所示: 表6 海南中部地区各项政策状况 农村医疗制度改革 44.9% 税费改革 41.6% 土地承包政策 36.6%
村民自治选举制度改革 33.2% 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成为当前农民最为关注的改革措施。据悉,为实现2010 年海南全省农村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海南省政府已从2003年开 始,确定五指山市、琼海、澄迈县为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市(县)。这项医疗制度以 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中央、省、县财政都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实施经费补助。每位农 民出资10元,享受补助从20到30元不等,医疗费最高可报销60%, 最低也有30% 这次我们所调查的五指山市就属于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对于这项改革措施,农民普遍执欢迎 态度,尤其令我们欣喜的是许多农民已经从这项政策实施中得到了实惠。在尚未实施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的保亭县,农民也普遍对这项制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据许多农民反映,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医药价格有所上升,住院费用提高了。这显然与减 轻农民负担,顺利推广实施农村合价 疗的本质是相违背的 有关税费改革的内容成为中部农民第二个关注的重点,据调查,自从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公布实施 后税费改革以基本落实到位,被调查地区有88.2%的农民说税费改革后负担减轻了,有95.5%的人说 地方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取消了过去的人口统筹款,治安费等。 第三大关注的对象是土地承包政策,据调查,农民似乎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 一方面他门不希望 土地承包,政策变动 一方面又感到家庭所使用的」 地大小 不够种。 由于中部地处山区 地形相 对复杂,可耕地少,现有土地分配完毕,新生人口面临无土地可分的困窘局面。像保城镇的什么东 村,全村160多口人仅有5亩水田。响水镇什运村全村182口人,人均仅有7分田,而这个村旁边的农 场却占有大片耕地,橡胶林,据村民反映,农场曾占村里一些土地,但至今未曾归还。农场与村民 有一些利溢上的冲突。 四、工业发展的苦恼 我们在王 指山市毛阳镇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周围村民对该镇龙头企业大江南水泥厂的环境污染问 题反映强烈。大江南水泥厂是浙江人在该镇投资兴建的企业,毗邻毛阳村和牙力村。据我们所调查 的毛阳村村民讲,由于水泥厂的废气、粉尘污染,村里常常是烟雾弥漫,而且村民常常感觉呼吸难 受。毛阳村过去曾是 个牛态女村 ,可是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 更为严重的 前没有水吃 有些村民要到山下低地挖上几个坑渗些 水来用,这样的水混浊泥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村民与大江南水泥厂同用 个水源地,今年海 南大旱,河水流量小,水泥厂为保证生产,竟然占用村民自来水的水源。相关部门开了绿灯,村民 们是敢怒不敢言。据有些村民反映,如果自来水供水,村民用自来水浇菜地的话,大江南水泥厂是 要罚钱的。我们不知道究竞是谁赋予了水泥厂这样大的权力,但是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我们 希望尽快引 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我们希望尽量多的了解中部农村居民现在生活的情况,可是无奈时间有限,最终不得不返校了 了解到中部农民生活的艰难,看到他们深切期待的眼神,我们真的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记得有位 作家曾经说过:"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农民。区别只在于有的人进城的时间早一点,有的人晚一点,有 的人还在城外。中国是 个农耕文化的国家,我们应该永远用敬畏的口吻谈论我们的土地, 我门应 当将那些家 的固守者视做我们最亲的兄弟 我们真的希望中部农民的问题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 注和重视,解决他们的困难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作者简介:费彦博、王婷: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会计2班:高尔伟、周冬芹:海南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1班:杨平安: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2班;浦娟:海南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金融2班;指导教师:李仁君教授) 海南中部农村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浦娟高尔伟周冬芹
村民自治选举制度改革 33.2% 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成为当前农民最为关注的改革措施。据悉,为实现2010 年海南全省农村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海南省政府已从2003年开 始,确定五指山市、琼海、澄迈县为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市(县)。这项医疗制度以 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中央、省、县财政都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实施经费补助。每位农 民出资10元,享受补助从20到30元不等,医疗费最高可报销60%,最低也有30%。 这次我们所调查的五指山市就属于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对于这项改革措施,农民普遍执欢迎 态度,尤其令我们欣喜的是许多农民已经从这项政策实施中得到了实惠。在尚未实施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的保亭县,农民也普遍对这项制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据许多农民反映,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医药价格有所上升,住院费用提高了。这显然与减 轻农民负担,顺利推广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本质是相违背的。 有关税费改革的内容成为中部农民第二个关注的重点,据调查,自从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公布实施 后税费改革以基本落实到位,被调查地区有88.2%的农民说税费改革后负担减轻了,有95.5%的人说 地方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取消了过去的人口统筹款,治安费等。 第三大关注的对象是土地承包政策,据调查,农民似乎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他们不希望 土地承包政策变动,另一方面又感到家庭所使用的土地太少,不够种。由于中部地处山区,地形相 对复杂,可耕地少,现有土地分配完毕,新生人口面临无土地可分的困窘局面。像保城镇的什么东 村,全村160多口人仅有5亩水田。响水镇什运村全村182口人,人均仅有7分田,而这个村旁边的农 场却占有大片耕地,橡胶林,据村民反映,农场曾占村里一些土地,但至今未曾归还。农场与村民 有一些利益上的冲突。 四、工业发展的苦恼 我们在五指山市毛阳镇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周围村民对该镇龙头企业大江南水泥厂的环境污染问 题反映强烈。大江南水泥厂是浙江人在该镇投资兴建的企业,毗邻毛阳村和牙力村。据我们所调查 的毛阳村村民讲,由于水泥厂的废气、粉尘污染,村里常常是烟雾弥漫,而且村民常常感觉呼吸难 受。毛阳村过去曾是一个生态文明村,可是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地村民目前没有水吃,井都干了,有些村民要到山下低地挖上几个坑渗些 水来用,这样的水混浊泥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村民与大江南水泥厂同用一个水源地,今年海 南大旱,河水流量小,水泥厂为保证生产,竟然占用村民自来水的水源。相关部门开了绿灯,村民 们是敢怒不敢言。据有些村民反映,如果自来水供水,村民用自来水浇菜地的话,大江南水泥厂是 要罚钱的。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赋予了水泥厂这样大的权力,但是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事情,我们 希望尽快引起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我们希望尽量多的了解中部农村居民现在生活的情况,可是无奈时间有限,最终不得不返校了。 了解到中部农民生活的艰难,看到他们深切期待的眼神,我们真的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记得有位 作家曾经说过:"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农民。区别只在于有的人进城的时间早一点,有的人晚一点,有 的人还在城外。中国是一个农耕文化的国家,我们应该永远用敬畏的口吻谈论我们的土地,我们应 当将那些家园的固守者视做我们最亲的兄弟。"我们真的希望中部农民的问题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 注和重视,解决他们的困难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作者简介:费彦博、王婷: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会计2班;高尔伟、周冬芹:海南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1班;杨平安: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2班;浦娟:海南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金融2班;指导教师:李仁君教授) 海南中部农村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浦 娟 高尔伟 周冬芹
海南中部地区是海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农业是民族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支 柱产业。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发展等原因,我省少数民族山区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它 的大部分地区不是国家级贫困市县,就是省级贫困市县 当地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地方经济, 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问题。为能充分了解贫困现状及原因, 2005年 五一长假期间,我们6名同学组成调查组,赴我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五指山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 调查活动。先后走访了这两个市县的3个乡镇、8个村。包括保亭县保城镇的道龙村,什么东村,响 水镇的什运村,局南村,大本村和五指山毛阳镇的毛贵村,毛阳村 牙合村。通过与村民谈话、做 调查问 卷等方式 收集到 此容 希望它们能把中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很好的反映出来 为政府决 策和学者研究提供依据,并引起人们对中部贫困的关注。 海南中部地区发展障碍 农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土地问题, 一般特征是山地多,耕地少,且耕地较零碎,大面积连片的耕 地更少,影响了以耕地为对像的农业生产,向规模、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同时,衣科枝落 ,粗种粗管 广种收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既影响了士地利用率 在 家庭总耕地数在四亩以下的占总量的70.1% 均耕地不足0.7亩 什运村怎 有五亩地。这对基本靠地吃饭的农民无疑是最头痛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80.7%的农民除种粮食作 物外,还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橡胶、槟榔等,少数还种有果树、瓜菜。有76.4%的农户主要收入来 源是这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家庭收入呈正比关系 第二个很严峻的问题是缺水 今年是海南建国以来最干旱的 但缺水的问题已经长久限制中部 农衣业的发展。 也农民 是"靠天吃饭 而今年不仅农业用水无法解决,少数地区 车生活用水都困 难。有的村子全村就靠一口井喝水。 些水源地,如水库、小河也快见底了。 以上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民的文化素质也是一 大璋得。由于长期生活在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 会中,人们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不多 干百来从事王T为丰的传统 在业 的机会有限 动技能水平低 产的科技含量低 往往单 广种薄收 事倍功半。调查表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3.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1.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9.8%,大 专以上的占4.5%。农村普局文比程度偏低。但有69.7%的人认为离开学校后应该继续学习,而最需 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74.8%的人认为是农业科技知识,3.9%的人想学农业有关政策,13.7%的人想学 去律和识不有286%的人相学 项实用技能。 信息 的闭塞也是问题 农民 知 种地 可以干什么 急切致富,但很盲目 。再加上家底薄 抗风险能力差,不敢轻易改变,缺少闯劲。有 些人出去于工,但53.0%的人反映我不到合适的I 作。农闲时有36.7%的人出外打工,却有39.0%的人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解决海南中部地区农村发展的时策 针对缺少土地的问题,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达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如何才能达到这 目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海南的自然条件: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大,四季不 明显,日照多,热量丰富,常年日照平均为2000小时以上,年均气温为22-26℃,比台湾、西双版纳 都高,年均降雨量在1500-2000年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除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77-80%之间 ,其它都在80-86%之间, 言温多雨 湿热同期。气候优越,素有 -雨便成秋"之 它 壤主要是由玄武岩、化 石 变质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 黄色砖红壤 和燥土 十层导度股任 以上,养分比较丰富。是发展名优热带和亚热带干鲜水果的理想之 地。如芒果、菠萝蜜、摈榔、毛叶枣、杨桃、番石榴、荔枝、龙眼等在海南种植都能获得高产 所以,我们认为海南中部贫困地区应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另外,海南供给花卉种质资源极其丰 ”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据调查统计 全省有花卉种质资源859种 其d 野生种406种,栽培种 453种, 特有种47种 建设 王省义为化开广 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并开辟广阔的市 空间。水果和花卉产业能给农民带来丰厚的利润,让有限的土地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让人们尽快 脱贫致富。 但现在发据水果知花本产业不需更 一些其它条件首失是农民得堂据先井的农业利学知识可 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 加强青壮年农民的文化知识和农业技 术教育 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整 体素质。同时通过参观学习先进典型 教育农民和乡村干部改变落后的传统观 接受现代农业的 生立和生活方式。比外,还应注电培养村树、组依靠科技进步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树立榜样,发挥
海南中部地区是海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农业是民族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支 柱产业。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发展等原因,我省少数民族山区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它 的大部分地区不是国家级贫困市县,就是省级贫困市县。当地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又要保 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问题。为能充分了解贫困现状及原因,2005年 五一长假期间,我们6名同学组成调查组,赴我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五指山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 调查活动。先后走访了这两个市县的3个乡镇、8个村。包括保亭县保城镇的道龙村,什么东村,响 水镇的什运村,局南村,大本村和五指山毛阳镇的毛贵村,毛阳村,牙合村。通过与村民谈话、做 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到一些资料,希望它们能把中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很好的反映出来,为政府决 策和学者研究提供依据,并引起人们对中部贫困的关注。 一 海南中部地区发展障碍 农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一般特征是山地多,耕地少,且耕地较零碎,大面积连片的耕 地更少,影响了以耕地为对象的农业生产,向规模、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农村科技落 后,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低,粗种粗管、广种薄收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既影响了土地利用率。在所调 查的地区中,家庭总耕地数在四亩以下的占总量的70.1%,人均耕地不足0.7亩。什运村甚至全村只 有五亩地。这对基本靠地吃饭的农民无疑是最头痛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80.7%的农民除种粮食作 物外,还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橡胶、槟榔等,少数还种有果树、瓜菜。有76.4%的农户主要收入来 源是这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家庭收入呈正比关系。 第二个很严峻的问题是缺水。今年是海南建国以来最干旱的一年,但缺水的问题已经长久限制中部 农业的发展。当地农民一直是"靠天吃饭",而今年不仅农业用水无法解决,少数地区连生活用水都困 难。有的村子全村就靠一口井喝水。一些水源地,如水库、小河也快见底了。 以上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民的文化素质也是一大障碍。由于长期生活在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 社会中,人们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不多,千百年来从事以手工为主的传统 农业,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有限,劳动技能水平低, 生产的科技含量低,往往单一种植,广种薄收, 事倍功半。调查表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3.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1.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9.8%,大 专以上的占4.5%。农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但有69.7%的人认为离开学校后应该继续学习,而最需 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74.8%的人认为是农业科技知识,3.9%的人想学农业有关政策,13.7%的人想学 法律知识,还有28.6%的人想学一项实用技能。 信息的闭塞也是问题,农民不知道除了种地还可以干什么。急切致富,但很盲目。再加上家底薄、 抗风险能力差,不敢轻易改变,缺少闯劲。有一些人出去打工,但53.0%的人反映找不到合适的工 作。农闲时有36.7%的人出外打工,却有39.0%的人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二、解决海南中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对策 针对缺少土地的问题,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达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如何才能达到这一 目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海南的自然条件: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大,四季不 明显,日照多,热量丰富,常年日照平均为2000小时以上,年均气温为22-26℃,比台湾、西双版纳 都高,年均降雨量在1500-2000年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除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77-80%之间 外,其它都在80-86%之间,高温多雨,湿热同期,气候优越,素有"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之 称。它的土壤主要是由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变质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黄色砖红壤、赤红壤 和燥红土,土层厚度一般在一米以上,养分比较丰富。是发展名优热带和亚热带干鲜水果的理想之 地。如芒果、菠萝蜜、摈榔、毛叶枣、杨桃、番石榴、荔枝、龙眼等在海南种植都能获得高产。 所以,我们认为海南中部贫困地区应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另外,海南供给花卉种质资源极其丰 富,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花卉种质资源859种,其中野生种406种,栽培种 453种,特有种47种。反过来看,建设生态省又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并开辟广阔的市场 空间。水果和花卉产业能给农民带来丰厚的利润,让有限的土地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让人们尽快 脱贫致富。 但现在发展水果和花卉产业还需要一些其它条件。首先是农民得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可以 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加强青壮年农民的文化知识和农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整 体素质。同时通过参观学习先进典型,教育农民和乡村干部改变落后的传统观念,接受现代农业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此外,还应注重培养村、组依靠科技进步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树立榜样,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