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104LDCO5ORX002说步序指令器件号明6RSTCO计数器CO复位7LDTOCO8OUT计数20次.9K20LD10X002输入RSTC111计数器C1复位LDCo1213OUTC1计数3次14K315LDC116OUTYOOO计数满,输出17END程序结束总的计数值C总=C0×C1=20×3×1=60S实验二装配流水线控制的模拟在装配流水线的模拟控制实验区完成本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移位寄存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编程方法实验原理使用移位寄存器指令,可以大大简化程序设计。移位寄存器指令所描述的操作过程如下:若在输入端输入一串脉冲信号,在移位脉冲作用下,脉冲信号依次移到移位寄存器的各个继电器中,并将这些继电器的状态输出,每个继电器可在不同的时间内得到由输入端输入的一串脉冲信号。三、实验要求传送带共有十六个工位,工件从1号位装入,分别在A(操作1)、B(操作2)、C(操作3)三个工位完成三种装配操作,经最后一个工位后送入仓库:其它工位均用于传送工件。15-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5 - 3 K10 4 LD C0 5 OR X002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 明 6 RST C0 计数器 C0 复位 7 LD T0 8 OUT C0 计数 20 次 9 K20 10 LD X002 输入 11 RST C1 计数器 C1 复位 12 LD C0 13 OUT C1 计数 3 次 14 K3 15 LD C1 16 OUT Y000 计数满,输出 17 END 程序结束 总的计数值 C 总=C0×C1=20×3×1=60S 实验二 装配流水线控制的模拟 在装配流水线的模拟控制实验区完成本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移位寄存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编程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使用移位寄存器指令,可以大大简化程序设计。移位寄存器指令所描述 的操作过程如下:若在输入端输入一串脉冲信号,在移位脉冲作用下,脉冲 信号依次移到移位寄存器的各个继电器中,并将这些继电器的状态输出,每 个继电器可在不同的时间内得到由输入端输入的一串脉冲信号。 三、 实验要求 传送带共有十六个工位,工件从 1 号位装入,分别在 A(操作 1)、B(操 作 2)、C(操作 3)三个工位完成三种装配操作,经最后一个工位后送入仓 库;其它工位均用于传送工件。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四、 装配流水线模拟控制的实验面板见箱体其中上框中的A~表示动作输出(用助D发光二极管模拟),下框中的A、B、C、D、E、F、G、H插孔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YO、Y1、Y2、Y3、Y4、Y5、Y6、Y7。启动、移位及复位插孔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XO、X1、X2。编制梯形图并写出程序五、实验参考程序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0LD3135左移位X000起动FNC1ANIMO32M126数据输入2OUTTO延时1秒33M127移位334K5K10移位段数:5K14LDTO351位移位5产生脉冲OUTMO36LDM1056LD移位37ORX001M1117ORM538ORM1258OUT39ORM100M1319LDM2PLS40M1010OUT41LDM11M10611LD42M3ANIT2112OUT43ORM120M10013LDM444OUTM1114OUT45OUTT10延时5秒M126LD4615MO移位输入K50LD16FNC35左移位47M1117数据输入48ANIT10M100移位1849ORM12M10119K550OUT移位段数:5M20020 K151LD1位移位M2042135左移位52OUTT11FNC延时8秒2253M106数据输入K802354M107移位ANIT11K52455移位段数:5OUTM1225K11位移位56LDM10左移位5735左移位26FNC35FNC2758数据输入M200数据输入M12028移位59M201移位M121K560K429移位段数:5移位段数:4K1K1301位移位611位移位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步序指令说明器件号16月"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PDF文件使用www.fineprint.cn
- 16 - 四、 装配流水线模拟控制的实验面板见箱体 其中上框中的 A~H 表示动作输出(用 LED 发光二极管模拟),下框中 的 A、B、C、D、E、F、G、H 插孔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 Y0、Y1、Y2、Y3、Y4、 Y5、Y6、Y7。启动、移位及复位插孔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 X0、X1、X2。 五、编制梯形图并写出程序 实验参考程序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0 LD X000 起动 31 FNC 35 左移位 1 ANI M0 32 M126 数据输入 2 OUT T0 延时 1 秒 33 M127 移位 3 K10 34 K5 移位段数:5 4 LD T0 35 K1 1 位移位 5 OUT M0 产生脉冲 36 LD M105 6 LD X001 移位 37 OR M111 7 OR M5 38 OR M125 8 OUT M100 39 OR M131 9 LD M2 40 PLS M10 10 OUT M106 41 LD M11 11 LD M3 42 ANI T21 12 OUT M120 43 OR M100 13 LD M4 44 OUT M11 14 OUT M126 45 OUT T10 延时 5 秒 15 LD M0 移位输入 46 K50 16 FNC 35 左移位 47 LD M11 17 M100 数据输入 48 ANI T10 18 M101 移位 49 OR M12 19 K5 移位段数:5 50 OUT M200 20 K1 1 位移位 51 LD M204 21 FNC 35 左移位 52 OUT T11 延时 8 秒 22 M106 数据输入 53 K80 23 M107 移位 54 ANI T11 24 K5 移位段数:5 55 OUT M12 25 K1 1 位移位 56 LD M10 26 FNC 35 左移位 57 FNC 35 左移位 27 M120 数据输入 58 M200 数据输入 28 M121 移位 59 M201 移位 29 K5 移位段数:5 60 K4 移位段数:4 30 K1 1 位移位 61 K1 1 位移位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LDOR62M201101M12263OUTT2延时3秒102ORM12864OUTK30103Y004传送带65LDT2104LDM10366OUTT3105ORM109延时1.5秒67K15106ORM123T368ANI107ORM12969OUTM2108OUTY005传送带LDLD70M202109M104T471OUT延时3秒110ORM11072K30111ORM12473LDT4112ORM13074OUTT5113OUT传送带延时1.5秒Y00675K15114LDM20176ANIT5115ANIT277OUTM3116OUT操作1YO0078LDLDM203117M202T479OUTT6118ANI延时3秒80K30119OUTY001操作2T681LD120LDM203T7T682OUT延时1.5秒121ANI.83K15122OUTY002操作384ANIT7123LDM20485OUTM4124ANIT886LD125OUTY007M204仓库87OUTT8延时3秒126LDX00288K30127FNC40全部复位89LDT8128M10190OUTT9129M111延时1.5秒91K1540全部复位130FNCT992ANI131M12193OUTM5132M1314094LD133FNC全部复位M10195ORM107134M201ORM20496M12113597OR136OUTT21M127延时0.1秒K198OUT传送带137Y003LD99M102138END程序结束OR100M10817-月"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PDF文件使用www.fineprint. cn
- 17 - 62 LD M201 101 OR M122 63 OUT T2 延时 3 秒 102 OR M128 64 K30 103 OUT Y004 传送带 65 LD T2 104 LD M103 66 OUT T3 延时 1.5 秒 105 OR M109 67 K15 106 OR M123 68 ANI T3 107 OR M129 69 OUT M2 108 OUT Y005 传送带 70 LD M202 109 LD M104 71 OUT T4 延时 3 秒 110 OR M110 72 K30 111 OR M124 73 LD T4 112 OR M130 74 OUT T5 延时 1.5 秒 113 OUT Y006 传送带 75 K15 114 LD M201 76 ANI T5 115 ANI T2 77 OUT M3 116 OUT Y000 操作 1 78 LD M203 117 LD M202 79 OUT T6 延时 3 秒 118 ANI T4 80 K30 119 OUT Y001 操作 2 81 LD T6 120 LD M203 82 OUT T7 延时 1.5 秒 121 ANI T6 83 K15 122 OUT Y002 操作 3 84 ANI T7 123 LD M204 85 OUT M4 124 ANI T8 86 LD M204 125 OUT Y007 仓库 87 OUT T8 延时 3 秒 126 LD X002 88 K30 127 FNC 40 全部复位 89 LD T8 128 M101 90 OUT T9 延时 1.5 秒 129 M111 91 K15 130 FNC 40 全部复位 92 ANI T9 131 M121 93 OUT M5 132 M131 94 LD M101 133 FNC 40 全部复位 95 OR M107 134 M201 96 OR M121 135 M204 97 OR M127 136 OUT T21 延时 0.1 秒 98 OUT Y003 传送带 137 K1 99 LD M102 138 END 程序结束 100 OR M10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实验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换接起动控制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换接起动控制实验区完成本实验。由于电机正反转换接时,有可能因为电动机容量较大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接触器主触头产生较为严重的起弧现象,如果电弧还未完全熄灭时,反转的接触器就闭合,则会造成电源相间短路。用PLC来控制电机则可避免这一问题。实验目的一、1、掌握电机星/三角换接起动主回路的接线。2、学会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机星/三角换接降压起动过程的编程方法,实验要求二、合上起动按钮后,电机先作星形连接起动,经延时6秒后自动换接到三角形连接运转。三、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换接起动控制的实验面板图及梯形图见实验箱体将其中下框中的SS、ST、FR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XO、X1、X2;将KM1、KM2、KM3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Y1、Y2、Y3:COM端与主机的COM端相连:本实验区的COM1,COM2端与主机的COM1、COM2端相连。KM1、KM2、KM3的动作用发光二极管来模拟。实验装置已将三个CJO-10接触器的触点引出至面板上。学生可按图示的粗线,用专用实验连接导线连接。三相市电已引至三相开关SQ的U、V、W端。A、B、C、X、Y、Z与三相异步电动机(400W)的相应六个接线柱相连。将三相闸刀开关拨向“开”位置,三相380V市电即引至U、V、W三端。注意:接通电源之前,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换接启动实验模块的开关置于“关”位置(开关往下扳)。因为一日接通三相电,只要开关置于“开”位置(开关往上扳),这一实验模块中的U、V、W端就已得电。所以,请在连好实验接线后,才将这一开关接通,请于万注意人身安全。四、编制梯形图并写出程序18-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8 - 实验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换接起动控制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换接起动控制实验区完成本实验。 由于电机正反转换接时,有可能因为电动机容量较大或操作不当等原 因,使接触器主触头产生较为严重的起弧现象,如果电弧还未完全熄灭时, 反转的接触器就闭合,则会造成电源相间短路。用 PLC 来控制电机则可避免 这一问题。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电机星/三角换接起动主回路的接线。 2、学会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机星/三角换接降压起动过程的编程方法。 二、 实验要求 合上起动按钮后,电机先作星形连接起动,经延时 6 秒后自动换接到三 角形连接运转。 三、 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换接起动控制的实验面板图及梯形图见实 验箱体 将其中下框中的 SS、ST、FR 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 X0、X1、X2;将 KM1、 KM2、KM3 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 Y1、Y2、Y3;COM 端与主机的 COM 端相连;本 实验区的 COM1,COM2 端与主机的 COM1、COM2 端相连。KM1、KM2、KM3 的动 作用发光二极管来模拟。 实验装置已将三个 CJ0-10 接触器的触点引出至面板上。学生可按图示 的粗线,用专用实验连接导线连接。三相市电已引至三相开关 SQ 的 U、V、W 端。A、B、C、X、Y、Z 与三相异步电动机(400W)的相应六个接线柱相连。 将三相闸刀开关拨向“开”位置,三相 380V 市电即引至 U /、V /、W /三端。 注意:接通电源之前,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换接启动实验模块 的开关置于“关”位置(开关往下扳)。因为一旦接通三相电,只要开关置 于“开”位置(开关往上扳),这一实验模块中的 U、V、W 端就已得电。 所以,请在连好实验接线后,才将这一开关接通,请千万注意人身安全。 四、 编制梯形图并写出程序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实验参考程序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0LDX000起动12LDT10ORTOM10013ANI12ANI停车14X001ANIY0023ANI15OUTKM3吸合X002过载保护Y003OUT16LDTO4M100517T1OUTY001KM1吸合OUT延时0.5秒K56LD18M100T17OUTTO延时6秒19LD8K6020ANIY0039LDM10021OUTY002KM2吸合OUT10T10延时1秒22END程序结束11K10五、动作过程分析起动:按动按钮SS,X000的动合触点闭合,M100线圈得电,M100的动合触点闭合,YO01线圈得电,即接触器KM1的线圈得电,1秒后YO03线圈得电,即接触器KM3的线圈得电,电动机作星形连接起动;同时定时器线圈TO得电,当起动时间累计达6秒时,TO的动断触点断开,YO03失电,接触器KM3断电,触头释放,与此同时TO的动合触点闭合,T1得电,经0.5秒后,T1动合触点闭合,Y002线圈得电,电动机接成三角形,起动完毕。定时器T1的作用使KM3断开0.5秒后KM2才得电,避免电源短路。停车:按停止按钮ST,X001的动断触点断开,M100、TO失电;M100、TO的动合触点断开,Y001、Y003失电。KM1、KM3断电,电动机作自由停车运行。过载保护:当电动机过载时,X002的动断触点断开,Y001、Y003失电,电动机也停车。按一下按钮FR,可模拟过载,观察运行结果。19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9 - 实验参考程序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0 LD X000 起动 12 LD T10 1 OR M100 13 ANI T0 2 ANI X001 停车 14 ANI Y002 3 ANI X002 过载保护 15 OUT Y003 KM3 吸合 4 OUT M100 16 LD T0 5 OUT Y001 KM1 吸合 17 OUT T1 延时 0.5 秒 6 LD M100 18 K5 7 OUT T0 延时 6 秒 19 LD T1 8 K60 20 ANI Y003 9 LD M100 21 OUT Y002 KM2 吸合 10 OUT T10 延时 1 秒 22 END 程序结束 11 K10 五、动作过程分析 起动:按动按钮 SS,X000 的动合触点闭合,M100 线圈得电,M100 的动 合触点闭合,Y001 线圈得电,即接触器 KM1 的线圈得电,1 秒后 Y003 线圈 得电,即接触器 KM3 的线圈得电,电动机作星形连接起动;同时定时器线圈 T0 得电,当起动时间累计达 6 秒时,T0 的动断触点断开,Y003 失电,接触 器 KM3 断电,触头释放,与此同时 T0 的动合触点闭合,T1 得电,经 0.5 秒 后,T1 动合触点闭合,Y002 线圈得电,电动机接成三角形,起动完毕。定 时器 T1 的作用使 KM3 断开 0.5 秒后 KM2 才得电,避免电源短路。 停车:按停止按钮 ST,X001 的动断触点断开,M100、T0 失电;M100、 T0 的动合触点断开,Y001、Y003 失电。KM1、KM3 断电,电动机作自由停车 运行。 过载保护:当电动机过载时,X002 的动断触点断开,Y001、Y003 失电, 电动机也停车。按一下按钮 FR,可模拟过载,观察运行结果。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