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P指令是一条无动作、无目标元件的1程序步指令。空操作指令使该步序作空操作。用NOP指令替代已写入指令,可以改变电路。在程序中加入NOP指令,在改动或追加程序时可以减少步序号的改变。十、程序结束指令ENDEND是一条无目标元件的1程序步指令。PLC反复进行输入处理、程序运算、输出处理,若在程序最后写入END指令,则END以后的程序就不再执行,直接进行输出处理。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按段插入END指令,可以按顺序扩大对各程序段动作的检查。采用END指令将程序划分为若于个段,在确认处于前面电路块的动作正确无误之后,依次删去END指令。要注意的是在执行END指令时,也刷新监视时钟。第三章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编程规则一、编程的八个步骤(一)决定系统所需的动作及次序。当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时,最重要的一环是决定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这主要取决于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接口分立元件。输入及输出要求:(1)第一步是设定系统输入及输出数目,可由系统的输入及输出分立元件数目直接取得。本实验装置的输入输出点数是:输入12点,输出8点。(2)第二步是决定控制先后、各器件相应关系以及作出何种反应。(二)将输入及输出器件编号每一输入和输出,包括定时器、计数器、内置继电器等都有一个唯一的对应编号,不能混用。(三)画出梯形图。根据控制系统的动作要求,画出梯形图。梯形图设计规则10: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0 - NOP 指令是一条无动作、无目标元件的 1 程序步指令。空操作指令使该 步序作空操作。用 NOP 指令替代已写入指令,可以改变电路。在程序中加入 NOP 指令,在改动或追加程序时可以减少步序号的改变。 十、程序结束指令 END END 是一条无目标元件的 1 程序步指令。PLC 反复进行输入处理、程序 运算、输出处理,若在程序最后写入 END 指令,则 END 以后的程序就不再执 行,直接进行输出处理。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按段插入 END 指令,可以按顺 序扩大对各程序段动作的检查。采用 END 指令将程序划分为若干个段,在确 认处于前面电路块的动作正确无误之后,依次删去 END 指令。要注意的是在 执行 END 指令时,也刷新监视时钟。 第三章 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编程规则 一、编程的八个步骤 (一)决定系统所需的动作及次序。 当使用可编程控制器时,最重要的一环是决定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 这主要取决于系统所需的输入及输出接口分立元件。 输入及输出要求: (1)第一步是设定系统输入及输出数目,可由系统的输入及输出分立元件 数目直接取得。本实验装置的输入输出点数是:输入 12 点,输出 8 点。 (2)第二步是决定控制先后、各器件相应关系以及作出何种反应。 (二)将输入及输出器件编号 每一输入和输出,包括定时器、计数器、内置继电器等都有一个唯一的 对应编号,不能混用。 (三)画出梯形图。 根据控制系统的动作要求,画出梯形图。 梯形图设计规则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1)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能画在垂直分支上。应根据自左自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和对输出线圈的几种可能控制路径来画。(2)不包含触点的分支应放在垂直方向,不可放在水平位置,以便于识别触点的组合和对输出线圈的控制路径。(3)在有几个串联回路相并联时,应将触头多的那个串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最上面。在有几个并联回路相串联时,应将触点最多的并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最左面。这种安排,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4)不能将触点画在线圈的右边,只能在触点的右边接线圈。(四)将梯形图转化为程序把继电器梯形图转变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码,当完成梯形图以后,下一步是把它编码成可编程控制器能识别的程序。这种程序语言是由地址、控制语句、数据组成。地址是控制语句及数据所存储或摆放的位置,控制语句告诉可编程控制器怎样利用数据作出相应的动作。(五)在编程方式下用键盘输入程序。(六)编程及设计控制程序。(七)测试控制程序的错误并修改。(八)保存完整的控制程序。第四章演示实验实验一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一)与或非逻辑功能实验在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实验区完成本实验。实验目的一、1、熟悉PLC实验装置。2、练习手持编程器的使用。11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1 - (1)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能画在垂直分支上。应根据自左自右、自上 而下的原则和对输出线圈的几种可能控制路径来画。 (2)不包含触点的分支应放在垂直方向,不可放在水平位置,以便于识别 触点的组合和对输出线圈的控制路径。 (3)在有几个串联回路相并联时,应将触头多的那个串联回路放在梯形图 的最上面。在有几个并联回路相串联时,应将触点最多的并联回路放在梯形 图的最左面。这种安排,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 (4)不能将触点画在线圈的右边,只能在触点的右边接线圈。 (四)将梯形图转化为程序 把继电器梯形图转变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码,当完成梯形图以后,下一 步是把它编码成可编程控制器能识别的程序。 这种程序语言是由地址、控制语句、数据组成。地址是控制语句及数据 所存储或摆放的位置,控制语句告诉可编程控制器怎样利用数据作出相应的 动作。 (五)在编程方式下用键盘输入程序。 (六)编程及设计控制程序。 (七)测试控制程序的错误并修改。 (八)保存完整的控制程序。 第四章 演示实验 实验一 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 (一)与或非逻辑功能实验 在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实验区完成本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 PLC 实验装置。 2、练习手持编程器的使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3、熟悉系统操作。4、掌握与、或、非逻辑功能的编程方法。基本指令编程练习的实验面板见箱体二、面板中下面两排接线孔,通过防转叠插锁紧线与PLC的主机相应的输入输出插孔相接。Xi为输入点,Yi为输出点。图中中间两排X0~X13为输入按键,模拟开关量的输入。八路一排YO~Y7是LED指示灯,接继电器输出用以模拟输出负载的通与断。图中上方为两位干进制数码计数器。三、编制梯形图并写出程序通过程序判断Y1、Y2、Y3、Y4的输出状态,然后再输入并运行程序加以验证。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1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步序指令说明器件号0LD7ANIX001输入X003AND8OUTY0031X003输入或非门输出2OUTY0019LDI与门输出X0013LDx00110ORIX003OR11OUTY0044X003与非门输出5OUT12ENDY002或门输出程序结束6LDIX001四、实验步骤梯形图中的X001、X003分别对应控制实验单元输入开关X1、X3。通过专用电缆连接手持编程器与PLC主机。打开编程器,逐条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将可编程控制器主机上的STOP/RUN按钮拨到RUN位置,运行指示灯点亮,表明程序开始运行,有关的指示灯将显示运行结果。拨动输入开关X1、X3,观察输出指示灯Y1、Y2、Y3、Y4是否符合与、或、非逻辑的正确结果。12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2 - 3、熟悉系统操作。 4、掌握与、或、非逻辑功能的编程方法。 二、 基本指令编程练习的实验面板见箱体 面板中下面两排接线孔,通过防转叠插锁紧线与 PLC 的主机相应的输入 输出插孔相接。Xi 为输入点,Yi 为输出点。 图中中间两排 X0~X13 为输入按键,模拟开关量的输入。 八路一排 Y0~Y7 是 LED 指示灯,接继电器输出用以模拟输出负载的通 与断。 图中上方为两位十进制数码计数器。 三、编制梯形图并写出程序 通过程序判断 Y1、Y2、Y3、Y4 的输出状态,然后再输入并运行程序加以 验证。 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 1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0 LD X001 输入 7 ANI X003 1 AND X003 输入 8 OUT Y003 或非门输出 2 OUT Y001 与门输出 9 LDI X001 3 LD X001 10 ORI X003 4 OR X003 11 OUT Y004 与非门输出 5 OUT Y002 或门输出 12 END 程序结束 6 LDI X001 四、 实验步骤 梯形图中的 X001、X003 分别对应控制实验单元输入开关 X1、X3。 通过专用电缆连接手持编程器与 PLC 主机。打开编程器,逐条输入程序, 检查无误后,将可编程控制器主机上的 STOP/RUN 按钮拔到 RUN 位置,运行 指示灯点亮,表明程序开始运行,有关的指示灯将显示运行结果。 拨动输入开关 X1、X3,观察输出指示灯 Y1、Y2、Y3、Y4 是否符合与、 或、非逻辑的正确结果。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二)定时器/计数器功能实验在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实验区完成本实验。实验目的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正确编程方法,并学会定时器和计数器扩展方法。编制梯形图并写出实验程序二定时器、计数器及其扩展的参考梯形图见图2-1与图2-2。1、定时器的认识实验定时器的控制逻辑是经过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然后产生控制作用。其控制作用同一般继电器。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2-1。器件号说明步序指令0LDX001输入1OUTTO延时5秒2K503LDTO4OUTY000延时时间到,输出5END程序结束2.定时器扩展实验由于PLC的定时器和计数器都有一定的定时范围和计数范围。如果需要的设定值超过机器范围,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定时器和计数器的串联组合来扩充设定值的范围。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2-2。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0LD输入X001TO1OUT延时5秒2K50TO3LDOUTT1延时3秒45K3013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3 - (二)定时器/计数器功能实验 在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实验区完成本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正确编程方法,并学会定时器和计数器扩展方法。 二、 编制梯形图并写出实验程序 定时器、计数器及其扩展的参考梯形图见图 2-1 与图 2-2。 1、 定时器的认识实验 定时器的控制逻辑是经过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然后产生控制作用。 其控制作用同一般继电器。 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 2-1。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0 LD X001 输入 1 OUT T0 延时 5 秒 2 K50 3 LD T0 4 OUT Y000 延时时间到,输出 5 END 程序结束 2.定时器扩展实验 由于 PLC 的定时器和计数器都有一定的定时范围和计数范围。如果需要 的设定值超过机器范围,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定时器和计数器的串联组合来扩 充设定值的范围。 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 2-2。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0 LD X001 输入 1 OUT T0 延时 5 秒 2 K50 3 LD T0 4 OUT T1 延时 3 秒 5 K3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6LDT11OUTYO0O延时时间到,输出8END程序结束3.计数器认识实验计数器及其扩展的梯形图,参考图2-3和图2-4三菱FXOS系列的内部计数器分为16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和32位增计数/减计数器两种。其中的16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其设定值在K1~K32767范围内有效。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2-3。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TO0LDX001输入6LDCO1ANITO7OUT计数20次2OUTTO8K20延时10秒3COK1009LD4LD10OUTYOOOX000输入计数满,输出5RSTCO11END计数器复位程序结束这是一个由定时器TO和计数器CO组成的组合电路。TO形成一个设定值为10秒的自复位定时器,当XO接通,TO线圈得电,经延时1O秒,TO的常闭接点断开,TO定时器断开复位,待下一次扫描时,TO的常闭接点才闭合TO线圈又重新得电。即TO接点每接通一次,每次接通时间为一个扫描周期。计数器对这个脉冲信号进行计数,计数到2O次,CO常开接点闭合,使YO线圈接通。从XO接通到YO有输出,延时时间为定时器和计数器设定值的乘积:T总=T0XC0=10X20=200S。4、计数器的扩展实验计数器的扩展与定时器扩展的方法类似。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2-4。指令说明步序器件号0LDX001输入1TOANI2OUTTO延时1秒14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 14 - 6 LD T1 7 OUT Y000 延时时间到,输出 8 END 程序结束 3.计数器认识实验 计数器及其扩展的梯形图,参考图 2-3 和图 2-4 三菱 FXOS 系列的内部计数器分为 16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和 32 位增计数 /减计数器两种。其中的 16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其设定值在 K1~K32767 范围内有效。 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图 2-3。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明 0 LD X001 输入 6 LD T0 1 ANI T0 7 OUT C0 计数 20 次 2 OUT T0 延时 10 秒 8 K20 3 K100 9 LD C0 4 LD X000 输入 10 OUT Y000 计数满,输出 5 RST C0 计数器复位 11 END 程序结束 这是一个由定时器 T0 和计数器 C0 组成的组合电路。T0 形成一个设定值 为 10 秒的自复位定时器,当 X0 接通,T0 线圈得电,经延时 10 秒,T0 的常 闭接点断开,T0 定时器断开复位,待下一次扫描时,T0 的常闭接点才闭合, T0 线圈又重新得电。即 T0 接点每接通一次,每次接通时间为一个扫描周期。 计数器对这个脉冲信号进行计数,计数到 20 次,C0 常开接点闭合,使 Y0 线 圈接通。从 X0 接通到 Y0 有输出,延时时间为定时器和计数器设定值的乘积: T 总=T0×C0=10×20=200S。 4、 计数器的扩展实验 计数器的扩展与定时器扩展的方法类似。 实验参考程序,梯形图参考 2-4。 步序 指令 器件号 说 明 0 LD X001 输入 1 ANI T0 2 OUT T0 延时 1 秒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