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二章 从工昊到行为 在前一章里,我们认为技术作为交流和互动的媒介通常会产生无法 预测与意想不到的社会的及心理的影响。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研究目的应 该是描绘出传统技术和新技术之间的这些差异,然而一个关键的问题是 为什么一种特定的技术(或一套技术)会导致特定的行为模式。 工具与行为的特性 认知心理学家吉布森为阐释其直接知觉的观点而引入了示能性这个 概念。根据吉布森(1979)的观点,不同的物体或环境具有不同的特性,而 不同的特性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行为。例如,一个坚固、平坦的表面可以用 来行走,而垂直的表面或沼泽地就不可以。人一计算机交互的研究者们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唐·诺曼(1988)坚定地认为不同物体支持不同类 型的行为。诺曼在将示能性的概念用于日用物品时主张,示能性是“事物 被知觉到的、实在的特性,主要是那些决定事物究竟可能如何被使用的基 本特性”(1988,第9页)。 因此,就像一个平坦光滑的表面可以用来行走一样,电话可以用来 (“是为了”)交谈,但不可以用来行走。示能性这个概念中至关重要的就 是,示能性意味着在一个物体、材料或工具的特性与它被给予的用途之间 有一种直接的、在某种意义上人为设计的联系。 同样重要的是,只要当技术作为工具以某种方式被用于中介交流或 22
第二章从工具到行为 行为时,该工具就不仅能够支持某些行为,而且排除了对行为的其他方面21 的需要,或者消除了实施行为的其他方面的机会 因此,人行道在提供便于行走条件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沿主要干道 进行娱乐攀爬的可能性。同样因特网提供了一些新的互动模式,但用户 也因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例如,在互动过程中会失去非言语的信息。因 此,在非常基本的水平上建立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的心理影响模型时,既要 考虑到技术的示能性,也要考虑到那些示能性的社会一心理影响。 当然传递社会行为的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示能性。尽管这些差异 (或相似性)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例如,它们是否考虑永久的记录、自动 化的水平等),但是下列五个方面对于理解工具和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是 非常重要的: 同步性 传递的线索 带宽与费用的限制 匿名的水平和类型 排他性 同步性 同步性是指讨论或谈话实时发生或延时展开。媒体通常被分为同步 性交流媒体(如电话)和异步性交流媒体(如信件)。然而由于电子邮件和 短信系统之类的更新的交流技术的出现,这种确切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 糊,这些更新的交流技术通常被看作是异步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网 络和回复的速度很快,却呈现出同步性交流的特性。然而即使在这些情 况下,接受信息的一方也不会觉得自己必须像谈话中那样立即回复。 我坐在开往伦敦的快车上,此时坐在对面的一名年轻男子拿出 他的手机并阅读了一条短信。他一边忍住笑一边开始回复。就在他 23
网络行为心理学—虛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发送回复的短信之前,我注意到了他脸上的笑容,然后他按了发送 键。起初我很困惑——为什么他会对着自己的回复发笑呢?后来我 突然想到—一他之所以笑是因为他对自己巧妙的回答感到满意和高 22兴。使用了短信,你就不太可能因为错过一个巧妙的回答而埋怨自 己——你有时间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在7:45到达伦敦尤斯顿(Ion don euston)车站的奥斯卡·王尔德( Oscar wilde)的形象 同步性对于理解媒介交流来说是重要的,因为一旦人们觉得不必立 即回复,那么就有机会将有限的认知资源从应对交谈转移到当前的消息 上。这也就意味着用户有更多的时间来酝酿回复的内容(即使异步对话 正迅速进行)。 传递的线索 交流技术传递的社会临场感的强弱或线索的数量可以被排列成一个 连续体,从最低水平(像基于文本的正式交流形式,如商业信函)到电话、 电视电话,一直到最高水平即面对面交流(Daft和 Lengel,1984; Short 等,1976)。虽然线索的数量越少社会交流也就越少的假设值得怀疑,但 即使不是所有的,也还是有许多关于媒介互动的理论普遍暗示,在整个互 动过程中,不同的交流技术会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和反馈。 我还将进一步指出,比如,声音交流与文本交流的心理影响的区别并 不局限于传递的信息类型或数量。正如书写与交谈行为截然不同且涉及 不同的心理过程一样,因此通过因特网进行的交谈行为和基于文本的交 流将涉及相应的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与互动过程中传递的社会背景 线索的数量差异无关。因此对因特网交流中所包含的心理过程的任何研 究也应考虑互动是基于文本的、声音的还是视频的。 带宽与费用的限制 用财政和带宽的术语来讲,对心理学和因特网而言,另一个要考虑 的关键因素就是互动的费用。当费用很高时,用户就会使用简洁的交
第二章从工具到行为 流形式。例如,电报信息的按字收费导致了特定类型的交流。同样由 于费用的限制(最初是免费的),手机短信流行起来了,但是对带宽有所23 限制,即每条消息只能容许一定数量的字符。在某种程度上早期电 子郾件使用中的带宽限制也促成了简短消息的规范和缩略词(也被 广泛地应用于聊天环境)。有证据表明力求简洁会对传达的信息类 型以及接受者的感知方式产生影响。就电报而言,消息的简洁性可 以被认为是要增加一种紧迫感,并且缺少了正常情况下谈话的细节。 尽管通常很难将带宽的费用从传递的线索中分离出来,但是我认为 有它自身的价值。例如,书信和电报基本上都能够传递相同的信息, 但是由于电报是按字收费的,这使得用户必须采用尽量直接的表达 方式。 匿名性 匿名性通常是指“缺乏可识别性(比如,当你处于一大群人中时就缺 乏可识别性)”。然而尽管计算机中介交流通常是在视觉匿名(你不能看 到正在与你交谈的人)的状态下进行的,但是并不缺乏可识别性(你可以 从电子邮件的地址中得知交流对象的名字,除非对方使用假名)。尽管电 子邮件的地址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可识别性,但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交 流与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有差异的。大多数有关因特网行为的理论模型都 会以某种形式将因特网上的交流视为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的。 发送者一接受者的排他性 这里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以技术为媒介的交流中人们是否能 够保护自己的隐私。例如,许多早期电话在安装时使用合用线,即许多家 庭共用一条线。尽管存在不要偷听他人谈话的告诫,但这仍然不能阻止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的偷听( Fischer,1992)。类似地,通过无线电进行的 谈论通常是没有隐私的,此外还可能会限制亲密交谈发生的可能性。或 许可以预期,人们将转向使用更具有隐私性的媒介进行亲密的交谈。因
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 此,在聊天室会面或许会导致采用电子邮件而不是其他的聊天室进行交 谈(当然这也增加了交流的异步性) 表2.1媒介及媒介交流的五个维度 费用与带匿名性 媒介 同步性线索/形式宽限制 类型与水平 排他性 书信低文本费用低视觉的/中等是 电报: 高 文本 费用低 视觉的/中等有时 报务员 电报: 低 文本 费用高 视觉的/低 否 客户 电话 高 声音 早期:高视觉的/低 有时 晚期:中等 非合用线 业余无线高 声音 费用低 视觉的/中等不经常 电报务员 短信 中等文本 费用低和视觉的/中等是 物理限制 媒介的五个维度 前一章里讨论的媒介可以与表2.1中列出的五个维度一一对应起 来 示能性与因特网 与之前的交流媒介一样,对利用网络交流的人群而言,因特网既存在 各种限制,也提供了新的机会。然而与已讨论过的大多数早期的交流媒 介不同,各种类型的因特网媒介的示能性依赖于所使用的软件类型(见表 2.2)。 要探讨因特网交流对心理过程的影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交 流行为。正如我们从表2.2中所看到的,因特网上不同类型的交流具有 完全不同的结构特点和示能性。如果我们遵循这一观点,即不同的交流 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交流行为,那么我们也必须考虑交流的形式及交流所 处的环境。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