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区化野劍人迴 罗布泊,一个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淸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成了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 的、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大沙漠。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谁使它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阅读吴 刚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你将明白:增强环保意识 持续发展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吴刚,报告文学作家,其他情况不详。 相关知识 1.塔里木河“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中国最大内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 盆地北部。上源有三:阿克苏河(源出天山),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仑山),在阿瓦提县肖夹克 附近汇合后称塔里木河,东流到铁干里克(尉犁县东南)为中游,下游折向东南注入台特马湖。从叶尔羌 河源起算,全长2137公里(肖夹克以下长约1100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河水靠降水和冰雪 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水渗漏蒸发,且由于灌溉,水量愈往下游愈小。下游河道迁徙无定,过去曾多次同孔 雀河合流入罗布泊。1952年在尉犁县筑坝,同孔雀河分离,河水复经铁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马湖(现已干 固)。上、中游建有小海子、上游等水库。1971年建有塔里木河闸。 2.胡杨杨柳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形多变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叶全缘或疏生锯齿 卵形、扁卵形、肾形的叶具缺刻或全缘,无毛,带灰色或淡绿色。分布于中国新疆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 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生长较快。木材供建筑、板料、家具 及造纸等用,树干、枝、叶可提胡杨碱,为西北河流两岸或水位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3.荒漢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气候变化急剧,特别是地面温度变化导致 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极度贫乏,多盐碱土。只能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的旱生或盐生 植物。动物具有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大陆两岸。按地表组成物质,分岩 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等,以沙漠分布最广,次为砾漠(又称戈壁)。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带 因低纬引起的生理干旱而形成的植被贫乏地区,为荒漠的特殊类型,称寒漠。高山和极地冰雪地带则称为 4.生态因紊亦称“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的形态和分布的环境条件。可分为①气候条件,光、热、降 水和大气等因子:②土壤条件,土壤和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质地、酸碱度、土壤水和营养元素等:③生 物条件,地面和土壤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④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地质历史条件等 ⑤人为条件,开垦、采伐、引种、栽培等。地理条件与人为条件,常通过引起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变化, 寸生物产生影响 文题资讯 节选自《善待家园—一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河下游的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那里曾是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真好似一个仙湖,但由于近30多年的盲目开发致使这个绿洲失去了生命, 成为一个沙化干涸的死湖,文章的标题充满了无限的伤感、惋惜,警示后人,不要再盲目开发,而要增强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①交代地理位置 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②两位科学家的遇难,确 ②1980年我国蓍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 实很神秘 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罗布泊,一个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成了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 的、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大沙漠。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谁使它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阅读吴 刚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你将明白: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 作者简介 吴刚,报告文学作家,其他情况不详。 ⚫ 相关知识 1.塔里木河 “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中国最大内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 盆地北部。上源有三:阿克苏河(源出天山),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仑山),在阿瓦提县肖夹克 附近汇合后称塔里木河,东流到铁干里克(尉犁县东南)为中游,下游折向东南注入台特马湖。从叶尔羌 河源起算,全长 2137 公里(肖夹克以下长约 1100 公里),流域面积 19.8 万平方公里。河水靠降水和冰雪 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水渗漏蒸发,且由于灌溉,水量愈往下游愈小。下游河道迁徙无定,过去曾多次同孔 雀河合流入罗布泊。1952 年在尉犁县筑坝,同孔雀河分离,河水复经铁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马湖(现已干 涸)。上、中游建有小海子、上游等水库。1971 年建有塔里木河闸。 2.胡杨 杨柳科。落叶乔木,高可达 15 米。叶形多变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叶全缘或疏生锯齿; 卵形、扁卵形、肾形的叶具缺刻或全缘,无毛,带灰色或淡绿色。分布于中国新疆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 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生长较快。木材供建筑、板料、家具 及造纸等用,树干、枝、叶可提胡杨碱,为西北河流两岸或水位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3.荒漠 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气候变化急剧,特别是地面温度变化导致 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极度贫乏,多盐碱土。只能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的旱生或盐生 植物。动物具有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大陆两岸。按地表组成物质,分岩 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等,以沙漠分布最广,次为砾漠(又称戈壁)。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带, 因低纬引起的生理干旱而形成的植被贫乏地区,为荒漠的特殊类型,称寒漠。高山和极地冰雪地带则称为 冰漠。 4.生态因素 亦称“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的形态和分布的环境条件。可分为①气候条件,光、热、降 水和大气等因子;②土壤条件,土壤和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质地、酸碱度、土壤水和营养元素等;③生 物条件,地面和土壤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④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地质历史条件等; ⑤人为条件,开垦、采伐、引种、栽培等。地理条件与人为条件,常通过引起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变化, 对生物产生影响。 ⚫ 文题资讯 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2001 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 2002 年版)。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河下游的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那里曾是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真好似一个仙湖,但由于近 30 多年的盲目开发致使这个绿洲失去了生命, 成为一个沙化干涸的死湖,文章的标题充满了无限的伤感、惋惜,警示后人,不要再盲目开发,而要增强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文本浏览·评点感知 ○1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 20 世纪初瑞典 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2 1980 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 察失踪;16 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 ○1 交代地理位置。 ○2 两位科学家的遇难,确 实很神秘
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③“70℃”这一数字令人 ③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 “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飞禽敢于穿越。 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 禽敢于穿越”,这几句紧扣“ ①-③是第一部分。今日的罗布泊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神 望无际的戈壁滩”,强调突出了 奇的戈壁滩,大沙漠。] 罗布泊的干涸、死寂荒漠特征。 文章开门见山,入题迅速 ④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 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④描绘罗布泊过去的美丽 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⑥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阿! ⑥意思是说这里从前是 ⑥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 个有水的湖泊。言语之中饱含着 繁华。 无尽的惋惜无奈和悲愤痛心 ⑦《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⑦“惊呆”说明这里与想 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象中的荒漠截然不同 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 “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 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丨浪”表明当时这里不仅是绿洲 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而且是产粮区。景象可谓美矣! 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 绸之路 段解]《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见证。 ⑧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 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 [戈(ε)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为戈壁,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张骞(qiωn)]汉武帝时期曾两次奉命岀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 ⑧“镜子”一样的水面, 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 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和煦的阳光”,“野鸭在湖面上 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洎像座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 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唱着”,多么美妙的景象!不仅 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仅是斯文·赫定,恐怕仼何一个 人都会陶醉,都会惊讶的 段解斯文赫定在他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里说这里|本节举外国人的例子说明 是一个仙湖、绿洲 这里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的绿洲。 ④-⑧是第二部分,追求历史上的罗布泊的美丽景象 ⑩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要 那时这里是一个绿洲、仙湖,充满生机与活力 谈的是塔里木河对罗布泊的消 ⑨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 亡的影响
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3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 飞禽敢于穿越。 [○1 -○3 是第一部分。今日的罗布泊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神 奇的戈壁滩,大沙漠。] ○4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 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5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阿! ○6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 繁华。 ○7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 36 国在欧亚大陆的广 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 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 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 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 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 绸之路。 [段解]《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见证。 ○8 另据史书记载,在 4 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 20 万 平方公里。到了 20 世纪还有 1000 多平方公里。 ○3 “70℃”这一数字令人 望而生畏。 “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 禽敢于穿越”,这几句紧扣“一 望无际的戈壁滩”,强调突出了 罗布泊的干涸、死寂荒漠特征。 文章开门见山,入题迅速。 ○4 描绘罗布泊过去的美丽 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5 意思是说这里从前是一 个有水的湖泊。言语之中饱含着 无尽的惋惜无奈和悲愤痛心。 ○7 “惊呆”说明这里与想 象中的荒漠截然不同。 “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 浪”表明当时这里不仅是绿洲, 而且是产粮区。景象可谓美矣! [戈(gē)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为戈壁,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张骞(qiōn)]汉武帝时期曾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斯文·赫定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 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 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 腹地探险 8 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 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 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 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段解]斯文·赫定在他的《亚洲腹地探险 8 年》里说这里 是一个仙湖、绿洲。 [○4 -○8 是第二部分,追求历史上的罗布泊的美丽景象, 那时这里是一个绿洲、仙湖,充满生机与活力。] ○9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完 ○8 “镜子”一样的水面, “和煦的阳光”,“野鸭在湖面上 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 唱着”,多么美妙的景象!不仅 仅是斯文·赫定,恐怕任何一个 人都会陶醉,都会惊讶的。 本节举外国人的例子说明 这里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的绿洲。 ○10 引出下文,表明下文将要 谈的是塔里木河对罗布泊的消 亡的影响
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①言外之意:塔里木河这么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长,应该有丰富的水量,塔里木 [段解总说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河两岸理应是绿洲 那时的人们根本不懂得什 ①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 么环保可持续发展,只顾眼前的 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利益,这就是人类的短视。 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从生,树木茁壮。1925人对它好,它也对人好。罗 年至1927年,因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布泊用自身从绿洲到沙地从沙 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早缺水,3个村庄的|地到绿洲的反反复复的沧桑历 展。解放后的1952史,向人们证明:人类只有保护 木河河道改了好生态环境,才会得到大自然的 胡杨枝重叶绿叶,|恩赐 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①这应该是罗布泊干涸的 [段解塔里木河两次改道造成了部分土地沙化。 根本原因。 ①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洄两岸人口激增,水 列数字,紧扣“人们拼命向 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塔里木河要水”说明了塔里木 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河河水被消耗之大,为下节诠释 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塔里木河萎缩、罗布泊千涸的原 因铺垫。 段解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人口激增导致争水现象出 ①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 [饶(ro)有兴趣]很有兴趣。[赞誉(ⅶ)称赞。[《西域水道记》]清代徐松撰,是硏究新疆历史地理 的重要著作。[掘(jue)堤]挖开大堤 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 ①这些数字说明“四盲“给 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 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塔里木河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 “马上”从时间上说,“全 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部”“成片”从范围数量上说 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十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这几句强调了罗布泊的干涸给 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罗布泊地区造成的严重后果 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①点明结果。单句成段, [段解这“四盲”是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 使这个结果更加醒目,起到了强 ④罗布泊消失了 调突出作用
[饶(róo)有兴趣]很有兴趣。[赞誉(yù)]称赞。[《西域水道记》]清代徐松撰,是研究新疆历史地理 的重要著作。[掘(jué)堤]挖开大堤。 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10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段解]总说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11 塔里木河全长 1321 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 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 世纪 20 年代前,塔里木 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1925 年至 1927 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 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 个村庄的 310 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 1952 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 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 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段解]塔里木河两次改道造成了部分土地沙化。 ○12 问题出在近 30 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 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 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 流域修筑水库 130 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 138 处,建抽水 泵站 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 1 万多立方米。 [段解]其实最根本的问题是人口激增导致争水现象出现 了。 ○13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 ○11 言外之意:塔里木河这么 长,应该有丰富的水量,塔里木 河两岸理应是绿洲。 那时的人们根本不懂得什 么环保可持续发展,只顾眼前的 利益,这就是人类的短视。 人对它好,它也对人好。罗 布泊用自身从绿洲到沙地从沙 地到绿洲的反反复复的沧桑历 史,向人们证明:人类只有保护 好生态环境,才会得到大自然的 恩赐。 ○12 这应该是罗布泊干涸的 根本原因。 列数字,紧扣“人们拼命向 塔里木河要水”,说明了塔里木 河河水被消耗之大,为下节诠释 塔里木河萎缩、罗布泊干涸的原 因铺垫。 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 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 60 年代的 1321 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 公里,320 公里的河道干涸, 以致沿岸 5 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 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 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 3 米至 5 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 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段解]这“四盲”是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 ○14 罗布泊消失了。 ○13 这些数字说明“四盲“给 塔里木河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马上”从时间上说,“全 部”、“成片”从范围数量上说。 这几句强调了罗布泊的干涸给 罗布泊地区造成的严重后果。 ○14 点明结果。单句成段, 使这个结果更加醒目,起到了强 调突出作用
⑨-①是第三部分综合分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是由于⑥美丽的季节,理应有美 “改道”和“四盲”所致。 丽的景象。 ①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⑩这应是上游的景象。绿 木河的大桥上 色的长城”,比喻,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胡杨林对塔里木河两岸 ⑩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 生态环境的巨大的保护作用 ①可见,胡杨在维吾尔族 ①胡杨,维吾尔语称作“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 人民心中是多么神圣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 胡杨在南疆生态体系中是 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生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 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 ①8这些数字令人心焦地说 民族儿女 [段解塔里木河上游水量充足两岸就显示出一派生机勃|明胡杨林的锐减,使塔里木河流 勃的景象。 域土地大面积沙化 “绿色长城”承前文,指胡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 杨林 死亡。195 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己减 “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 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洄流域十地沙|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 漠化面积从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噬……被沙漠掩埋”具体描述 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沙进人退” 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犴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 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段解胡杨树面积锐减,导致“沙进人退 ④9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 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 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 ①9“崩塌”用得非常妥当, 崩塌。 紧紧地扣住了“长城”。这一句 [段解塔里木河上游向西200公里后绿洲消失了。 强调了缺水给胡杨林带来的灾 难之深重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阿,在忍受了20余年的于渴 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 生命力这么顽强的胡杨 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林都难以生存可见这里的水早 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已消失了 段解再顽强的生命也忍受不了20余年的干渴,胡杨林 “木乃伊”的比喻形象、贴 的干枯是罗布泊干涸的前兆
[○9 -○14 是第三部分。综合分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是由于 “改道”和“四盲”所致。] ○15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 木河的大桥上。 ○16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 城。 ○17 胡杨,维吾尔语称作“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 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 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 生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 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 750 余万各 民族儿女。 [段解]塔里木河上游水量充足,两岸就显示出一派生机勃 勃的景象。 ○18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 死亡。1958 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 780 万亩,现在已减 少到 420 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 漠化面积从 66%上升到 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 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 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 穿过的 218 国道已有 197 处被沙漠掩埋。 [段解]胡杨树面积锐减,导致“沙进人退”。 ○19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 200 公里后,绿色长 ○15 美丽的季节,理应有美 丽的景象。 ○16 这应是上游的景象。“绿 色的长城”,比喻,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胡杨林对塔里木河两岸 生态环境的巨大的保护作用。 ○17 可见,胡杨在维吾尔族 人民心中是多么神圣。 胡杨在南疆生态体系中是 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18 这些数字令人心焦地说 明胡杨林的锐减,使塔里木河流 域土地大面积沙化。 “绿色长城”承前文,指胡 杨林。 “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 拉 玛 干 沙漠 合 拢, 疯 狂地 吞 噬……被沙漠掩埋”具体描述 “沙进人退”。 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 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 崩塌。 [段解]塔里木河上游向西 200 公里后绿洲消失了。 ○20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阿,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 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 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 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段解]再顽强的生命也忍受不了 20 余年的干渴,胡杨林 的干枯是罗布泊干涸的前兆。 ○19“崩塌”用得非常妥当, 紧紧地扣住了“长城”。这一句 强调了缺水给胡杨林带来的灾 难之深重。 ○20 生命力这么顽强的胡杨 林都难以生存,可见这里的水早 已消失了。 “木乃伊”的比喻形象、贴 切
④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 ①可见罗布泊是多么的广 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洎,至少要 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 只“只得”一词,无奈之情 尽显纸上 段解罗布泊的面积是十分广大的,条件也是极端恶劣 “近在咫尺”,却不能接触, 何其无奈 ②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胞 ②大地已经被破坏得“脱 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 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助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尽了外衣”,再也不能让大地遭 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受破坏了 [段解对罗布泊的消失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无奈 痛苦与无奈”的,是大地, 更是有良知的人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②这声问,优虑重重,何 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其沉重! 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 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为那曾经充满生机的绿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洲变成巨大的黄沙而痛心 ①-@是第四部分写我们沿塔里木河向罗布泊行进途 中所见所感。 这“又”字饱含愤怒的 谴责 C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 6这就更令人焦急和悲 伤了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这句话开启下文。 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己向湖中延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栖(q)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吞噬(sh)]吞食,吞并 [木乃伊]长久保存下来的干燥尸体,也比喻僵化的事物。[咫(zhI)尺]比喻距离很近。[沧海桑田]大 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盈盈]形容清澈。 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 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 照这趋势,青海湖和月牙 平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泉用不了多久也会干涸 省略号表明正在上演的悲 段解提醒人们注意,罗布泊的消失悲剧并没有停止,而剧还有很多 是继续在青海湖月牙泉等处上演。 也都”承上文痛斥人类之 罪恶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 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强烈呼吁人们拯救生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栖(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吞噬(shì)]吞食,吞并。 [木乃伊]长久保存下来的干燥尸体,也比喻僵化的事物。[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沧海桑田]大 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盈盈]形容清澈。 伸了 10 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 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 50 年代的 1.1652 万 平米缩小至 5397 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段解]提醒人们注意,罗布泊的消失悲剧并没有停止,而 是继续在青海湖月牙泉等处上演。 ○28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 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27 照这趋势,青海湖和月牙 泉用不了多久也会干涸! 省略号表明正在上演的悲 剧还有很多。 “也都”承上文痛斥人类之 罪恶。 ○28 强烈呼吁人们拯救生 ○21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 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 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 尺的罗布泊。 [段解]罗布泊的面积是十分广大的,条件也是极端恶劣 的。 ○22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 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 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 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段解]对罗布泊的消失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无奈。 ○23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24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 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 年在历史 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 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 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25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5 -○25 是第四部分,写我们沿塔里木河向罗布泊行进途 中所见所感。] ○26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 演。 ○27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 年间湖水下降了 8.8 米,平均每 6 年下降 1 米,陆地已向湖中延 ○21 可见罗布泊是多么的广 大。 只“只得”一词,无奈之情 尽显纸上。 “近在咫尺”,却不能接触, 何其无奈! ○22 大地已经被破坏得“脱 尽了外衣”,再也不能让大地遭 受破坏了! “痛苦与无奈”的,是大地, 更是有良知的人! ○23 这声问,忧虑重重,何 其沉重! ○24 为那曾经充满生机的绿 洲变成巨大的黄沙而痛心。 ○25 这“又”字饱含愤怒的 谴责。 ○26 这就更令人焦急和悲 伤了。 这句话开启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