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 NNECTED大连接 邓肯·瓦茨社会网络研究权威,《六度分隔》作者 从健康和快乐,到时尚和金融市场,本书带我们 畅游社会网络的世界。想弄清楚网络是怎么影响个人 生活的?人们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两位 作者告诉我们:“网络思维”是关键。 丹·艾璵里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 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作者 好也罢,不好也罢,我们是什么样的人都是由我 们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大连接》所揭示的人的复杂 美好,甚至是消极表现,都是在其他地方无法看到的。 21世纪,在互动方式层出不穷的社会世界里,《大连 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丹尼尔·吉尔伯特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作者 〈大连接》是一本关于社会网络新科学的有趣的 书。这两位国际知名的学者所关注的,是将我们彼此 连接在一起的无形社会网络。他们把社会网络对我们 生活的影响娓娓道来,有趣又不失严谨。我们本以 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可他们却说,我们不过是 个更大生物体神经系统上的一 胞而已。如果某 个你几乎不认识的人读了《大连接),这将会永久地 改变你的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亲自去读一下这 本书吧,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奇普·希思畅销书《粘住》作者 太了不起了,这是关于社会关系的“上帝视角”! 不论是企业领袖,教师还是做父母的,都应该从这个 角度看待生命。 埃德·迪纳伊利诺伊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 《改变人生的快乐实验》作者 〈大连接)是十年来最好的图书之一。作者分享
各方赞誉 了社会网络方面令人兴奋的创造性发现,以清晰又有 趣的方式,解释了社会关系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是 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书中包含大量故事和案例, 是认识人类自身天性的必读之作。 《商业周刊》 深入浅出,独具匠心。作者充分论证了社会网络 的力量:没有哪件事、哪个人不会受到社会网络的 影响。 《纽约时报》 大连接》所展示的独创性成果,激励并启发着 我们,甚至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迈克尔·菲茨杰拉德《波士顿环球报》 大连接〉是对人类群体进行的最新研究,条理 清晰,令人信服,趣味无穷。这些重要研究成果,为 读者带来了愉快的阅读体验。 迪帕克乔普拉《旧金山纪事报》 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告诉我们,无形的连接关系 贯穿着整个社会。他们的研究成果意味着:社会传染 就是在生成信息,因为,我们谁都离不开信息。由于 每个人都可能牵涉其中,这就向人们提出挑战,要对 宗教、哲学,甚至生命的意义等命题进行重新思考。 迈克尔·邦德《新科学家》 社会网络无处不在而又神奇无比!为什么情绪 更容易在朋友之间或同性的亲人之间传染?为什么 与白人妇女结婚的男人在配偶去世后会承受更大的 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而与黑人妇女结婚的男人却 不会?两位作者循序渐进地指出了问题的根源:网 络结构使然。同样,自主和自由意志、公共政策等 皆受制于网络结构
C0 NNECTED大连接 《科克斯书评》 让个人选择观念见鬼去吧!通过寡居效应、疾病 传播、选举等生动的实例,克里斯塔基斯和富勒告诉 我们,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广泛的连接关系,这些关系 决定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谁。 《出版人周刊》 《大连接)是对复杂现象的剖析,全面而又通俗 易懂,妙趣横生,它解读了人与人之间建立网络关系 的重要性和运作机理
CONNECTED推荐序 Networks ap Hnw They Shapu Dar &ivgg 大连接,大数据,大合作:网络因大而小 汪小帆 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 很多读者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六度分隔”甚至“弱连接",但是对“三 度影响力”和“强连接”颇感陌生。我在给学生上网络科学导论课时经常 会介绍一些本书中的的例子,如快乐和肥胖的传播等。在我讲到快乐和微 笑的传染时,学生们会伴着微笑的视频而微笑,这种微笑包含了他们对快 乐可以传染这一观点的认同。但在我讲到肥胖症也会传染时,学生们虽然 也会发出笑声,但笑声中总是包含些许怀疑和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无法想 象三度影响力竟然能够在目前的社会网络中发挥如此巨大的力量。正因如 此,我非常期待本书中文版的面世,并且会推荐给学习网络科学的学子。 事实上,所有希望了解社会网络如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行为的读者, 即使并不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也都能够从书中受益。相信本书可以激发 读者更深刻的思考,抑或是更深入的质疑,这些思维的火花或许会成为社 会网络研究中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四十年前,米尔格拉姆关于“六度分隔”的小世界实验,以及格兰诺
C0 NNECTED大连接 维特关于“弱连接的力量”的研究,只涉及对几百个人的抽样调查。近年来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能够获得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可以在以 百万甚至是以亿计节点的量级上来研究社会网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2011年年底, facebook和米兰大学合作,针对7亿多 facebook用户之 间的好友关系网络所做的研究。研究发现,两个用户之间的平均距离仅为 4.74度。而且,从近年的演化趋势看,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和连接的 不断增多,平均距离呈现减小趋势,正可谓“网络因大而小"。“更大的网 络,更小的世界”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按照作者的三度影响力观点,我 们的很多行为可以影响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就意味着如果有一天 facebook这样的社会网络的平均距离接近3度的话,个体的行为就有可能 影响整个网络了! 大数据有助于分析大连接。本书第6章以奥巴马2008年的总统大选 为例,阐明了社会连接关系是解开投票谜团的关键:当你决定投票时,也 增加了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投票的可能性。2012年,奥巴马在竞选中 再次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并把投票动员作为一个重要策略。如何进行有效 的投票动员?如何验证某种动员策略的有效性?2012年9月,罗伯特·邦 德( Robert M. Bond)等人在《自然》杂志上专文报道了2010年美国国 会选举期间,推送给6100万 facebook用户的政治动员信息的随机对照实 验的结果。结果表明,该信息会直接影响数百万人的现实投票行为:如果 你从 facebook上得知你的一些朋友已经投票的话,那么你也更有可能去 投票。而且,该信息不仅影响接收信息的用户,还会影响用户的朋友,以 及朋友的朋友,即投票的影响符合"三度影响力”。社会传递对现实投票 的影响比信息本身产生的直接影响更大,而且几乎所有传递都是发生在具 有强连接关系的亲密朋友之间的,这表明强连接对于社会网络中行为传播 的重要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强连接会引发行为。 大连接促进大合作,大合作迎接大挑战。本书第7章阐述了“连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