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林》概况 重文学的心理审美功能:“小说者,文学之 倾於美的方面之一种也”,并称“文学之有 高格可循者,一属于审美之情操,尚不暇求 实际而择法语也”。 冬翻译大于创作 冬重要作品:曾朴《孽海花》等
《小说林》概况 ❖ 重文学的心理审美功能:“小说者﹐文学之 倾於美的方面之一种也”﹐并称“文学之有 高格可循者﹐一属于审美之情操﹐尚不暇求 实际而择法语也”。 ❖ 翻译大于创作 ❖ 重要作品:曾朴《孽海花》等
表3清未民初各围小说译作统计 年 1899190019011902190319o41905190619071908909190191119121913191419151916 国 计 度 英国 2 2 29141947 52 40298 3 g 11 23 18 10293 法国 11 2 7 8 121512 13 3 6 3 3 3 11 7 6 113 日本 4 2 0 5 6 1415 4 4 1 1 1 5 1 6 80 美国 1 1 7 7 18 15 4 2 5 1 4 3 3 3 78 俄国 5 3 2 4 21 德国 2 8 其他 21511162623231911933 617127203 合计 317 84442621101269761302451126654232796
第二节“五四”新文学概观
第二节 “五四”新文学概观
(一)人的文学 1、作为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文学最核心的精神是“个性解放”,一 代青年深受“易卜生主义”的影响,“娜 拉”成为他们追寻身心自由的精神偶像。 2、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 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 内容。倡导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 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1919年1月 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生的艺术派” 的主张
(一)人的文学 1、作为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文学最核心的精神是“个性解放”,一 代青年深受“易卜生主义”的影响,“娜 拉”成为他们追寻身心自由的精神偶像。 2、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 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 内容。倡导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 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1919年1月 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生的艺术派” 的主张
(二)白话文学 1、胡适: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 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 犹云未定草也”,可见其谦恭。)
(二)白话文学 1、胡适: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 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谓之刍议, 犹云未定草也”,可见其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