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 综合检测(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 C.麦芽糖的水解 D.碳酸氢盐的形成 答案D 解析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不符合题意。病毒遗传物 质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内,B项不符合题意。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内,C项不符合题意。 碳酸氢盐的形成发生在血浆内,血浆属于内环境,D项符合题意。 2.血液中的CO2能够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O结合形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 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 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B.哺乳动物刷烈运动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 C.脑脊液、血红蛋白及血浆中的CO2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A项错误。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 生乳酸会导致血浆pH有所降低,但不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B项错误。血 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项错误。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 位,从而传递兴奋,D项正确。 3肺炎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酸中毒和出现蛋白尿等,患者内环境的稳态遭 到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热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导致的 B.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坏了脑干的呼吸中枢 C.患者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受损,血液含氧量低 D.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异常 答案B 解析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伤了肺部细胞。 4.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入神经就是一条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C.感受器受适宜强度的刺激,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会产生动作电位 D.感受器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双向变化 答案c 解析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A项错误。神经中枢是调节 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B项错误。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会产生动作电位,C ( 广东教育出版社
综合检测(B 卷)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 C.麦芽糖的水解 D.碳酸氢盐的形成 答案:D 解析: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 项不符合题意。病毒遗传物 质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内,B 项不符合题意。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内,C 项不符合题意。 碳酸氢盐的形成发生在血浆内,血浆属于内环境,D 项符合题意。 2.血液中的 CO2 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 H2O 结合形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 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 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 CO2 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B.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 pH 明显降低 C.脑脊液、血红蛋白及血浆中的 CO2 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兴奋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不会产生 CO2,A 项错误。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 生乳酸会导致血浆 pH 有所降低,但不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B 项错误。血 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项错误。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产生动作电 位,从而传递兴奋,D 项正确。 3.肺炎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酸中毒和出现蛋白尿等,患者内环境的稳态遭 到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热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导致的 B.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坏了脑干的呼吸中枢 C.患者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受损,血液含氧量低 D.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异常 答案:B 解析: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伤了肺部细胞。 4.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入神经就是一条神经纤维 B.神经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C.感受器受适宜强度的刺激,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会产生动作电位 D.感受器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双向变化 答案:C 解析: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A 项错误。神经中枢是调节 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B 项错误。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会产生动作电位,C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系案 项正确。兴奋在反射孤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 位的单向变化,D项错误。 5.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③b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解析给予神经元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细胞膜对八a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兴 奋,A项正确。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④处不能产生兴奋,B项错误。兴奋 在③突触处单向传递,C项错误。突触间隙的细胞外液若发生变化,则会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项错误。 6.下图表示闰绍细胞参与的脊髓局部自动调节的多突触反射活动及在给运动神经元1适宜 刺激时相关细胞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运动神经元1 +80 +40 0 -40 -80 +80 闰绍细胞 +40 0 -40 MM人 运动神经元2 -60 -70月 -80 051015202530 时间/ms A.运动神经元1分泌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B.闰绍细胞分泌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结构 D.图示突触结构位于脊髓内 含案A 解析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分泌相应的神经递质,使间绍细胞兴奋,说明运动神经元1分泌的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项错误。闰绍细胞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阴离子流入运动神经元2 内,导致运动神经元2产生的膜电位低于-70mV,说明闰绍细胞分沁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 项正确。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结构.C项正确。图示 突触结构位于脊髓内,D项正确。 7某人长期失眠,出现了心慌、易怒、体重减轻等症状,去医院抽血检查后,部分指标化验结果 异常(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倾目 结果 惨考值 单位 ISH(促甲状腺激素) 0.15 1.44.4 uIU/mL 葡萄糖 12.28 3.896.11 mmol/L 钾 3.42 3.505.50 mmol/L 血清总蛋白 32 50-80 g/L (色 广东教育出版社
项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 位的单向变化,D 项错误。 5.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 a 传递到细胞 b,也能从细胞 b 传递到细胞 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解析:给予神经元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兴 奋,A 项正确。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④处不能产生兴奋,B 项错误。兴奋 在③突触处单向传递,C 项错误。突触间隙的细胞外液若发生变化,则会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 项错误。 6.下图表示闰绍细胞参与的脊髓局部自动调节的多突触反射活动及在给运动神经元 1 适宜 刺激时相关细胞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神经元 1 分泌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B.闰绍细胞分泌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图中共有 3 个完整的突触结构 D.图示突触结构位于脊髓内 答案:A 解析:运动神经元 1 兴奋时,分泌相应的神经递质,使闰绍细胞兴奋,说明运动神经元 1 分泌的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 项错误。闰绍细胞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阴离子流入运动神经元 2 内,导致运动神经元 2 产生的膜电位低于-70 mV,说明闰绍细胞分泌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 项正确。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图中共有 3 个完整的突触结构,C 项正确。图示 突触结构位于脊髓内,D 项正确。 7.某人长期失眠,出现了心慌、易怒、体重减轻等症状,去医院抽血检查后,部分指标化验结果 异常(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TSH(促甲状腺激素) 0.15 1.4~4.4 μIU/mL 葡萄糖 12.28 3.89~6.11 mmol/L 钾 3.42 3.50~5.50 mmol/L 血清总蛋白 32 60~80 g/L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 A.TSH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C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D.该患者可能会出现皮下组织水肿的症状 答案D 解析SH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A项错误。血糖浓度较高,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应该 减少,导致尿量增多,B项错误。血钾偏低,有利于K外流,因此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增大,C项错误。该患者血清总蛋白偏低,可导致皮下组织水肿,D项正确。 8.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下丘脑和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 B.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答案B 解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等,还能分沁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因此具有神 经调节和内分沁调节的双重功能,A项正确。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垂体细胞所接受的 信号分子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因此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 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仍会抑制下丘脑分沁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是抑制作用减弱,C项正确。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 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D项正确。 9.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代表结构,①~③代表激素。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刺激 组织细胞· ③ 甲状 A.①③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碘元素 B.②③含量过高均抑制①的分泌 C.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②的含量较低 D.③能促进骨骼成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答案p 解析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中不含碘元素,A项错误。③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会 抑制①的分泌,但②含量过高不会抑制①的分沁,B项错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沁存在反馈 调节,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②的含量较高,C项错误。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骨骼成 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D项正确。 10.某科研小组为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将正常小鼠 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B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和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溶液,C组小鼠切除垂体后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如果C组出 现了与B组相同的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C组小鼠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B.切除垂体对小鼠的行为无影响 C,切除垂体不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D.垂体未被完全切除 (乡 广东教育出版社
A.TSH 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 C.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D.该患者可能会出现皮下组织水肿的症状 答案:D 解析:TSH 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A 项错误。血糖浓度较高,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应该 减少,导致尿量增多,B 项错误。血钾偏低,有利于 K+外流,因此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增大,C 项错误。该患者血清总蛋白偏低,可导致皮下组织水肿,D 项正确。 8.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下丘脑和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 B.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答案:B 解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等,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因此具有神 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A 项正确。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垂体细胞所接受的 信号分子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因此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 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B 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仍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是抑制作用减弱,C 项正确。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 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D 项正确。 9.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代表结构,①~③代表激素。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①③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碘元素 B.②③含量过高均抑制①的分泌 C.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②的含量较低 D.③能促进骨骼成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答案:D 解析: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中不含碘元素,A 项错误。③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会 抑制①的分泌,但②含量过高不会抑制①的分泌,B 项错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 调节,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体内②的含量较高,C 项错误。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骨骼成 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D 项正确。 10.某科研小组为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将正常小鼠 随机均分为 A、B、C 三组。A、B 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和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溶液;C 组小鼠切除垂体后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如果 C 组出 现了与 B 组相同的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C 组小鼠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B.切除垂体对小鼠的行为无影响 C.切除垂体不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D.垂体未被完全切除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暴 答案D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位于垂体细胞膜上,C组小鼠切除垂体后注射等量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会发挥作 用,C组小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现象;而B组小鼠注射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通过分级调节,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沁增加,进而出现精神亢奋、食 欲大增的现象,A项不符合题意。切除垂体,体内没有了促甲状腺激素的来源,进而会导致甲 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小鼠嗜睡,精神萎靡,B项不特合题意。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沁、释放 的,切除垂体肯定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项不特合题意。如果C组出现了与B组相 同的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C组垂体未被完全切除,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后 通过分级调节,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沁增多,从而出现和B组相同的结果,D项符合题意。 11.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 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h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第 一时相 基线 第二时相 0510 时间/mi品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 A.05min.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储存的 B.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为反馈调节 C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的参与 答案C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0~5min,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储存的,A项正确。血糖 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存在反馈调节,B项正确。胰 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 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C项错误。机体对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 节中枢D项正确。 12.人体存在多种调节途径参与稳态的维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次性摄入糖分过多后,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来调节血糖稳定 B.饮水过多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稳定 C.环境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神经调节可以维持人体温度 D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毒表面的抗原,阻止病毒侵染人体细胞 答案B 解析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3被病毒感染后自愈的机体内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启动调亡基因,细胞发生调亡 B.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 C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 D.浆细胞识别该病毒并分泌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D 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 (乡 广东教育出版社
答案:D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位于垂体细胞膜上,C 组小鼠切除垂体后注射等量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会发挥作 用,C 组小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现象;而 B 组小鼠注射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通过分级调节,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出现精神亢奋、食 欲大增的现象,A 项不符合题意。切除垂体,体内没有了促甲状腺激素的来源,进而会导致甲 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小鼠嗜睡,精神萎靡,B 项不符合题意。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释放 的,切除垂体肯定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 项不符合题意。如果 C 组出现了与 B 组相 同的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C 组垂体未被完全切除,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后, 通过分级调节,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出现和 B 组相同的结果,D 项符合题意。 11.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 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 24 h 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 A.0~5 min,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 B 细胞中之前储存的 B.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为反馈调节 C.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的参与 答案:C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0~5 min,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 B 细胞中之前储存的,A 项正确。血糖 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存在反馈调节,B 项正确。胰 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 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C 项错误。机体对血糖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血糖调 节中枢,D 项正确。 12.人体存在多种调节途径参与稳态的维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次性摄入糖分过多后,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来调节血糖稳定 B.饮水过多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稳定 C.环境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神经调节可以维持人体温度 D.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毒表面的抗原,阻止病毒侵染人体细胞 答案:B 解析: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3.被病毒感染后自愈的机体内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启动凋亡基因,细胞发生凋亡 B.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 C.辅助性 T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 D.浆细胞识别该病毒并分泌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D 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 14.红树生活在潮间带,特殊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胎萌现象,即种子在成熟后不立即脱离母体, 而是萌发形成小幼苗后再脱离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中的色氨酸脱水缩合产生生长素 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则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C.外施脱落酸,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D.胎萌现象的产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细胞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项错误。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 萌发,因此,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则胎萌现象可能会受到抑制,B项正确。脱落酸 能抑制种子萌发,因此,外施脱落酸,胎萌现象可能会受到抑制,C项正确。胎萌现象的产生是 红树适应环境的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15.细胞发生癌变时,会产生某种特异蛋白A,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如下图所示)。据此不能得出 的结论是() 某蛋白 蛋白一抗原 巨噬细胞 辅助性 癌细胞 复合物 T细胞 +→ 蛋白A A在免疫过程中癌细胞产生的蛋白A被称为抗原 B.蛋白一抗原复合物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后被辅助性T细胞识别 C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后直接将癌细胞杀死 D.提取、纯化的蛋白一抗原复合物可用来研制抗癌疫苗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癌细胞产生的蛋白A与某蛋白结合后得到蛋白一抗原复合物。蛋白一抗 原复合物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了辅助性T细胞,且引起了免疫反应。辅助性T细胞不能 直接将癌细胞杀死,杀死癌细胞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疫苗属于抗原,纯化的蛋白一抗原复 合物可用于研制疫苗。 16.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细胞1、2、3和其生存的液 体环境Z、X、Y的相互关系。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X 细胞2 重新收 细胞3 透过 7 细胞1 A.图中“Y→Z的转化可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实现 B.HCO、HPO?等离子能维持Y和Z的pH稳定 C.图中“→”可表示将X、Y、Z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D.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X、Y和Z 答案D 解析血浆Y转变成组织液Z是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实现的,A项正确。HCO、HP0?等离 子能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包括Y血浆和Z组织液,B项正确。题图中“→”可表示将X、 (色 广东教育出版社
14.红树生活在潮间带,特殊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胎萌现象,即种子在成熟后不立即脱离母体, 而是萌发形成小幼苗后再脱离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中的色氨酸脱水缩合产生生长素 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则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C.外施脱落酸,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D.胎萌现象的产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细胞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 项错误。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 萌发,因此,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则胎萌现象可能会受到抑制,B 项正确。脱落酸 能抑制种子萌发,因此,外施脱落酸,胎萌现象可能会受到抑制,C 项正确。胎萌现象的产生是 红树适应环境的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项正确。 15.细胞发生癌变时,会产生某种特异蛋白 A,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如下图所示)。据此不能得出 的结论是( ) A.在免疫过程中癌细胞产生的蛋白 A 被称为抗原 B.蛋白—抗原复合物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后被辅助性 T 细胞识别 C.辅助性 T 细胞识别抗原后直接将癌细胞杀死 D.提取、纯化的蛋白—抗原复合物可用来研制抗癌疫苗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癌细胞产生的蛋白 A 与某蛋白结合后得到蛋白—抗原复合物。蛋白—抗 原复合物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了辅助性 T 细胞,且引起了免疫反应。辅助性 T 细胞不能 直接将癌细胞杀死,杀死癌细胞的是细胞毒性 T 细胞。疫苗属于抗原,纯化的蛋白—抗原复 合物可用于研制疫苗。 16.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细胞 1、2、3 和其生存的液 体环境 Z、X、Y 的相互关系。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Y→Z”的转化可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实现 B.HCO3 - 、HPO4 2-等离子能维持 Y 和 Z 的 pH 稳定 C.图中“→”可表示将 X、Y、Z 形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D.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 X、Y 和 Z 答案:D 解析:血浆 Y 转变成组织液 Z 是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实现的,A 项正确。HCO3 - 、HPO4 2-等离 子能维持内环境 pH 的稳定,包括 Y 血浆和 Z 组织液,B 项正确。题图中“→”可表示将 X